我國出口非洲的鹽酸阿莫地喹制劑臨床生物等效性試驗,已經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組現場考核和資料審查。近日WHO官方網站公布了該項目通過檢查的報告。該項目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代謝研究中心與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聯合完成,是中國首次出口制劑生物等效性試驗通過WHO的GCP/GLP檢查。 青蒿素類藥品是由我國首創的抗瘧藥,世界衛生組織評價其是當前“最有效、首選”的抗瘧藥。為了避免重蹈氯喹等抗瘧藥產生抗藥性而失效的覆轍, WHO推薦青蒿琥酯/鹽酸阿莫地喹片等四種聯合用藥處方用于治療瘧疾,2006年更要求制藥企業停止單方青蒿素類抗瘧藥的生產和銷售。因此聯合用藥處方之一的鹽酸阿莫地喹片的生物等效性試驗是否能通過WHO的檢查成為關鍵。 長期以來,我國制藥企業出口的均為原料藥,制劑的正式出口一直沒有實現。在此之前,WHO的官方網站尚未有中國藥品制劑生物等效性項目通過檢查的記錄。此次鹽酸阿莫地喹制劑臨床生物等效性試驗由上海藥物所鐘大放研......閱讀全文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廣東醫科大學合作的研究論文,以Biosynthesis of ilamycins featuring unusual building blocks and engineere
2019年10月3日,國際頂尖期刊《cell》(SCI影響因子 36.216)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院士團隊、中科院藥物所周虎研究員團隊、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高大明研究員團隊、美國“登月計劃”臨床蛋白質組腫瘤分析協作組(Clinical Proteomic Tumor Analysis
來自華盛頓大學化學系,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伊利諾斯州大學藥劑學院的研究人員證明從黑升麻中提取出來的25-acetylcimigenol xylopyranoside(ACCX,一種配糖三萜化合物)能在體外阻止由RANKL和TNFα引起的骨質疏松癥。從而提出這種化合物是一種潛在的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新類
2001~2011年,是環境分析測試技術發展最快的階段。分析技術推陳出新,分光光度法日益完善,而離子色譜、氣相色譜、液相色譜和質譜技術的應用逐漸增加;儀器設備更新換代,傳統的火焰原子吸收目前主要用于污染源的監測,石墨爐原子吸收和ICP/MS在環境質量監測方面更能發揮重要作用。高新設備不斷
山東大學姜新義教授團隊在Nature子刊發表GBM術后免疫治療新策略 近日,山東大學藥學院姜新義教授團隊報道了一種可注射的仿生納米免疫調節劑-水凝膠超結構遞藥系統,并成功應用于IDH1突變型惡性腦膠質瘤的術后免疫治療。該水凝膠系統一方面可增加T細胞的激活和腦內招募;另一方面可調控氨基酸代謝消除
應光國(中)與團隊成員在野外取樣 2013年,中國共使用抗生素16.2萬噸,其中一半以上用在了養殖業;海河和珠江流域是環境抗生素污染最嚴重的兩條河流;環境中常見的36種抗生素的排放量高達5.38萬噸,排放量最大的五種抗生素依次是,阿莫西林、氟洛芬、林可霉素、青霉素、諾氟沙星…… 2015年6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