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高山針葉林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響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川西亞高山針葉人工林野外工作點 土壤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與土壤自身的物理化學特征密切相關。土地利用變化深刻影響著土壤生態系統物理化學特征。再造林是青藏高原東緣亞高山區域一個重要林業實踐活動。再造林活動不僅影響土壤物理化學特性,而且可能進一步影響森林土壤對未來氣候變化響應的方式和程度。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態研究中心劉慶課題組徐振鋒等人通過開頂式生長室模擬增溫的研究方法,比較研究了人工針葉林和天然針葉林土壤呼吸以及碳、氮庫對一定量氣候變量的初期響應。研究表明:在生長季節內,模擬增溫往往能增加兩類森林生態系統土壤呼吸,并降低活性土壤碳、氮庫大小;天然林的土壤碳、氮庫遠大高于人工林,造林60多年后,人工林土壤養分庫仍沒有恢復到原來的理想狀況;模擬增溫對土壤碳、氮庫的影響與生態系統類型和季節變化相關,天然林對模擬氣候變化響應更為敏感而迅速。造林和毀林等活動帶來的土壤碳庫的丟失遠大于氣候變化引發的土壤碳消耗,......閱讀全文
亞高山針葉林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響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川西亞高山針葉人工林野外工作點 土壤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與土壤自身的物理化學特征密切相關。土地利用變化深刻影響著土壤生態系統物理化學特征。再造林是青藏高原東緣亞高山區域一個重要林業實踐活動。再造林活動不僅影響土壤物理化學特性,而且可能進一步影響森林土壤對未來氣候變化響應的方式和
研究發現自然重建可增加森林生態系統固碳能力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王輝民等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在30多年的時間尺度上,在亞熱帶九連山區依靠自然力量重建的次生林,與人工營造的杉木林和藍果林相比,不但沒有降低,甚至增加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業內專家認為,這一研究結果對亞熱帶地區碳匯林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相關論文日前發表在《科學通
人工林與天然林效益差別有哪些?這篇研究寫清楚了
3 月18日,北京大學生態研究中心華方圓課題組在《科學》在線發表題為“不同森林恢復方式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貢獻及其權衡關系”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匯總分析了來自全球53個國家地區的研究數據,發現與結構簡單的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可以更好地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實現地表碳存儲、土壤保持、水源涵養的
亞高山針葉林土壤對氣候變化響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土壤是森林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可能潛在的影響森林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土地利用變化深刻影響著土壤生態系統物理化學特征。再造林是青藏高原東緣亞高山區域一個重要林業實踐活動。因此,再造林活動不僅影響土壤物理化學特性,而且可能進一步影響森林土壤對未來氣候變化響應的方
我國在半溫帶地區冬季土壤呼吸差異方面的研究取得進展
碳的輸入和輸出之間的平衡決定著陸地生態系統的碳收支。冬季土壤呼吸在年碳收支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占年碳排放的3%-50%。溫帶森林生態系統是北半球最大的陸地碳匯,約占全球土壤碳儲量的10%。尤其是在中國,人工林的占地面積達到6933萬平方公頃,占所有森林面積的36%。這些人工林的冬季土壤呼吸可能會受
碳同位素技術在土壤碳循環研究中的應用
碳在土壤中的儲量和存儲時間是陸地生態系統碳庫中最大和最長的,而土地利用方式會影響到土壤碳儲量及其循環周期,因此有效的土地利用管理可使土壤成為一個碳匯。土壤儲存碳的過程就是土壤有機碳動態平衡的變化,因此認識土壤有機碳的動態變化是揭示土壤碳循環過程及其調控機制的重要方面。首先介紹了碳的一種穩定性同位素(
后京都時代:森林碳匯研究先行一步
于發展中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限制問題,《京都議定書》中未作出具體的時間規定,但要求發展中國家在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結束后(即所謂后京都時代),對其溫室氣體排放進行限制,以實現在全球范圍內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 ? 后京都時代:森林碳匯研究先行一步? 圖為江西的一處紅壤植被恢復實驗地。
成都生物所揭示低效人工林間伐調控對土壤呼吸的影響
土壤呼吸在調節土壤碳庫與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森林作為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被認為具有重要的碳匯功能。因此,理解林業實踐活動(如間伐)對森林土壤CO2排放動態的影響是準確評估全球碳收支的關鍵。但我國許多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公益林均按木材需求造林和管理,普遍具有密度大、土壤退
沈陽生態所在森林土壤碳循環對施肥的響應研究中獲進展
我國是人工林大國,人工林面積約占世界人工林的1/3,也占我國森林總面積的近1/3,在木材生產和生態安全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大面積純林連栽,養分輸出大于輸入等,致使我國人工林生產力低,沒有充分發揮其生產和生態功能。施肥作為一種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土壤養分狀況,提高人工林的生產力,
揭示喀斯特植被恢復土壤有機質-微生物協同機制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王克林研究員和張偉研究員團隊在喀斯特植被恢復背景下土壤有機質積累的微生物調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于12月23日發表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 土壤有機碳形成影響碳匯、生態系統多功能性以及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