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尅戎:醫工攜手,將臨床需求上升為科學
5年前,上海交通大學與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并。強強聯合,不但使這所百年工科老校的學科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同時也使醫學這一涉及眾多領域的學科,通過學科融合和學科交叉,在一個更廣闊的平臺上實現產學研有機結合,更好地服務于實踐,更好地維護與促進人類健康。 “醫工結合合作前景廣闊,涉及學科眾多。5年來,醫工攜手共同維護人類健康的共識得到更廣泛的認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欣然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他認為,“工”不僅僅指工程技術,還包括理學、環境科學以及材料科學等;“醫”也不僅僅指臨床的內外科,還涵蓋了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等多方面。因而醫工結合可以有多種組合,主題無窮、機會無限、相互依存。 戴尅戎與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學院教授王成燾經過20多年的合作,在人工關節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早在2004年就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戴尅戎也因在人工關節、形狀記憶合金的醫學應用、骨......閱讀全文
戴尅戎:醫工攜手,將臨床需求上升為科學
5年前,上海交通大學與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并。強強聯合,不但使這所百年工科老校的學科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同時也使醫學這一涉及眾多領域的學科,通過學科融合和學科交叉,在一個更廣闊的平臺上實現產學研有機結合,更好地服務于實踐,更好地維護與促進人類健康。 “醫工結合合作前景廣闊,涉及學科
戴尅戎當選法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通信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骨關節研究所主任、上海市關節外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戴尅戎日前當選為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通信院士。 戴尅戎是我國著名骨外科和骨科生物力學專家、形狀記憶合金醫學應用的奠基人、我國人工關節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因在人工關節、生物力學、骨科矯形、骨軟骨再生醫學等臨床研究
戴尅戎:決不能將醫患矛盾更深激化
“醫患矛盾暴力化,受傷的是醫務工作者,受害的是廣大病人和醫學事業,受災的是整個社會。”在11月8日開幕的中華醫學會第15屆骨科學術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在開幕式演講中對當前的醫患矛盾暴力化現狀進行了客觀、深入的解讀。 戴尅戎說,中國醫師最為困惑的不是缺錢,而是缺少尊重。作為醫務人員單
首屆中國國際康復醫學工程大會舉行
以“讓技術更好地提升康復服務”為主題的第一屆中國國際康復醫學工程大會近日在上海舉行。來自美國、英國、日本、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名專家學者和臨床醫師參會。? 目前,我國康復醫學的發展還遠遠滯后于需求,在康復理念、技術水平、普及程度、硬件設施、專業人員等方面,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面對大量
戴尅戎小組揭示激素誘導骨質疏松發病及干預策略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所戴尅戎院士研究組,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定向分化命運選擇及調控的角度,揭示了激素誘導型骨質疏松的發病新機制及治療靶點。近日,《細胞死亡和疾病》在線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發現,臨床上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的病人在發生骨質疏松的同時,骨髓中出現大
李大潛戴尅戎:兩位科技功臣的創新“秘訣”
2007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近日舉行,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為上海市年度科技功臣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潛、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頒發了證書和獎金。?上海市委副書記韓正在大會講話中強調,科技工作者是上海寶貴的資源和財富,是科技創新的智慧源泉,是科技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各級黨政部門要始終把推動
健康所揭示激素誘導型骨質疏松的發病新機制及干預策略
近日,國際生物醫學學術期刊Cell Death and Diseas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戴尅戎研究組題為Dexamethasone shifts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from osteoblasts to adipocyte
3D打印定制人工骨盆讓患者獲新生
? ? 手術現場 ? ?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郝永強團隊最近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重重困難,應用重建的基于3D打印“三位一體”個性化醫療模式,為一名骨盆巨大腫瘤患者成功精準切除右側半骨盆腫瘤并精準安裝3D打印定制型半
健康所研究揭示力學刺激調控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的新機制
近期,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健康所、中科院干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戴尅戎院士研究組的研究成果Continuous Cyclic Mechanical Tension Inhibited
醫工結合交叉中心和工業互聯網研究中心揭牌
日前,四川大學慶祝建校123周年校慶舉行。在校慶系列活動中,四川大學工業互聯網研究中心,及5G醫學轉化應用平臺等“三中心一平臺”項目同步啟動。 學校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和優勢,聚焦“醫學+”和“信息+”雙引擎,正式揭牌成立了促進醫工結合的“三中心、一平臺”和新工科的“工業互聯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