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大學生創業為何不如農民工
今年的高校分配工作已經基本結束。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7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2%,同比去年增長4.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也表示,要努力完成應屆高校畢業生當年底總體就業率80%以上的目標任務。 為了幫助更多的大學生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有關部門和社會都作出了極大努力。其中,鼓勵大學生創業、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成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一條有效途徑。為此,教育部專門成立了高校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咨詢服務。與此同時,各地也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出臺了一系列地方性的政策措施,對高校畢業生創業企業實行金融扶持和稅收減免等多項優惠政策。在各種政策的鼓勵下,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教育部發布的數據表明,截至今年6月25日,全國大學生自主創業人數總計達到8.8萬余人,比往年大幅增長。 但是,當我們冷靜下來,就會意識到我國大學生的創業率依然極低。8.8萬創業大學生僅......閱讀全文
李長安:大學生創業為何不如農民工
今年的高校分配工作已經基本結束。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7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2%,同比去年增長4.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也表示,要努力完成應屆高校畢業生當年底總體就業率80%以上的目標任務。 為了幫助更多的大學生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有關部門和社會
陳竺:農民工群體衛生服務存在“缺口”
優質醫療資源要“下沉”?公立醫院應堅守“主戰場” ――衛生部部長陳竺調研北京醫改論述改革難題 “北京的衛生工作起點高、基礎好,在深化醫改過程中不僅提前完成很多中央規定的指標,而且還形成了因地制宜的新亮點。”衛生部部長陳竺7月13日說。 今年是深化醫改的第二年,對于為期3年的醫改實
疫情之下,如何救助陷入困境的農民工?
在因疫情被封控的20余天里,54歲的農民工李意(化名)沒了收入,為吃藥和交房租犯難。 2002年,河南老家遭冰雹侵襲,李意帶著家人到北京打工。妻子身體不好,他是家里唯一的收入來源。2017年,李意查出糖尿病,這對日常騎三輪車幫人拉貨、搬家的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以前有力氣,搬東西沒電梯都能扛上樓
五部門:疫情防控期間保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
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人社部、教育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健委近日印發通知,提出對暫時難以外出且有就業意愿的農民工,開發一批就地就近就業崗位,有創業意愿的同等享受當地創業扶持政策,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確有困難的可按規定通過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 通知要求,關心
工商總局:我國經濟進入創業創新繁榮期
“目前,我國經濟已經開始進入創業創新的繁榮時期。”在今天下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說。 張茅表示,我國人力資本進入收獲期,低成本的勞動力優勢在減弱,人才紅利在增加,大學生創業、海歸人才創業、企業精英創業和農民工創業蘊藏著巨大的創造力。 此外,科技創新進入了爆發期。“新一
青海省今年多渠道扎實推進就業
記者從青海省就業(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獲悉,今年,青海省就業(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將以確保完成就業目標任務、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為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分類施策,以化解產能過剩中職工安置、就業脫貧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為重點,加強職業培訓和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為實現“十三五”就業工作開好局。 據悉
國務院:落實高校等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政策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國務院《“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6日對外公布,提出增強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能力、提升創業帶動就業能力、加強重點群體就業保障能力、提高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匹配能力、強化勞動者素質提升能力建設。記者從中梳理了12條“新招”“實招”。 【“十三五”城鎮新增就
國務院這一年|支持“雙創”,國務院出了哪些實招?
2015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潮興起。這一年,無論精英還是草根,都可以投身創業創新;這一年,中國平均每天新登記注冊的企業達到1.16萬戶,平均每分鐘誕生8家公司;這一年,創新已不只是小微企業的專利,許多大企業也在主動擁抱“雙創”。 關于“雙創”,據不完全統計,從2013年5月至今中央層面
首批創業領軍人才帶項目來穗創業發展
?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鼓勵海外高層次人才來穗創業和工作的辦法》和《關于加快吸引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意見》精神,2010年市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啟動了廣州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百人計劃,面向海內外,計劃5年內引進扶持300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團隊)來我市開展重大關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
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
3月13日上午8時30分,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集中采訪在人民大會堂舉行。9位全國政協委員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 需要更多懂技術懂管理的人才 今年有可能是5G元年,5G技術使得我們收集數據、傳輸數據的速度更快,超級計算機讓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