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氣候環境變化及干旱半干旱區人影響與適應項目啟動
8月10日,全球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末次盛冰期以來我國氣候環境變化及干旱-半干旱區人類的影響與適應”啟動會在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召開。該項目是全球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批啟動的19個項目之一,旨在通過我國不同自然帶高精度氣候環境變化序列的重建,圍繞過去全球溫度變化對季風的影響、季風和西風環流的相互作用、溫度-降水-CO2濃度-早期人類活動對干旱-半干旱生態系統的影響等緊迫問題開展研究,力爭為理解全球溫度和CO2濃度增高對我國氣候環境的影響、區分自然和人為因素的作用從過去全球變化的角度做出貢獻。 會議由地質與地球物理所副所長吳福元主持。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項目專家組組長丁仲禮院士,專家組成員劉嘉麒院士、林海研究員、王蘇民研究員、王會軍研究員和周力平教授,中科院資環局局長范蔚茗、項目首席科學家郭正堂,課題組長陳發虎、鹿化煜、羊向東及項目40余名骨干參加了會議。 吳福元、范蔚茗等......閱讀全文
全球氣候變化訴訟增加
據法新社報道,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法律訴訟在這幾年激增。盡管大部分訴訟已經被解決,但一些由管控問題引發的訴訟,其責任方尚不明確。 2010年,美國法庭受理了132起與氣候相關的案件,是2009年的3倍。2009年這類案件的數量是48個,而2003年,氣候相關的案件只有一起
氣候變化影響全球能源系統
發電廠和配電網特別容易受到干旱和洪水的影響 據路透社報道,世界能源理事會聯合劍橋大學和歐洲氣候基金會日前發布報告稱,由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干旱和洪水都會對全球能源系統造成破壞。 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中,能源公司產生的廢氣排放占比最高,約40%左右。與此同時
氣候變化威脅全球食品供應
世界銀行有關專家近日稱,由于氣候變化導致異常天氣現象頻繁發生,再加上全球人口不斷增加導致世界糧食需求呈爆炸式增長,未來全球食物供應體系將長期處于“脆弱狀態”。 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測算,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從現在的70億增長到90億,屆時全世界的食品生產需要提高70%才能滿足供應。
《自然》:全球變暖造成季節變化提前
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隨著全球變暖趨勢加劇,季節變化在過去50多年里也明顯提前。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從1954年到2007年,四季之間的轉換時間提前了約2天,這明顯超出了自然本身的變化范圍。 報告主要作
北京全球變化國際研討會召開
2013年9月23-25日,北京全球變化國際研討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辦。會議主題為“全球變化和可持續發展”,分全球變化的規律和機理、人類活動對全球變化的影響、氣候變化的影響及適應、綜合觀測和地球系統模式四個專題進行報告,包括12個國際專家大會特邀報告、44個全球變化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
全球能源分布格局呈現重大變化
國際能源署11月12日在英國倫敦發布《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認為由于頁巖油氣等非常規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和水力壓裂技術的日臻成熟和推廣應用,美國從飽含碳氫化合物的頁巖中大規模開采出油氣資源,到2020年左右美國將超過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國,2030年前后北美地區有望成為石油凈出口
全球淡水可用性變化趨勢出爐
據英國《自然》雜志17日發表的一篇地球科學研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發布了一份全球淡水可用性的變化趨勢報告。了解陸上蓄水趨勢對于管理人類和生態可持續性至關重要,因此,該結果為評估水與糧食安全面臨的新威脅提供了指南。 所有陸地生命都依賴于淡水,它決定著地球上生命的分布。全球淡水
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啟動氣候變化協同全球行動
中新網北京9月6日電 北京時間5日晚8點,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正式啟動“氣候變化協同”系列行動(‘Climate x’ Campaign)。 此次行動旨在通過動員青年行動,提升全球公眾對氣候變化和碳中和目標的認知,從氣候變化與其它可持續發展目標協同的角度跨界合作探索創新解決方案。啟動儀式在清華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支出遠低于需求
氣候組織氣候政策倡議項目(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10月22日發布的報告指出,去年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投資出現萎縮,遠遠低于防止最危險后果發生所需的水平。 據路透社報道,由于經濟不景氣導致國家和私人投資預算吃緊,2012年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適應
FT社評:我們不能忽視全球氣候變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在自2007年以來的首份證據評估報告中表示,科學家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確信人類活動嚴重影響了全球氣候。這一結論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意外,而過去幾年那些認為應對全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