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1-01 16:47 原文鏈接: Nature子刊:每天吃這種食物,1個月減輕壓力

    民以食為天,飲食直接影響著人類的健康。良好合理的健康飲食習慣是保健的一個重要方面,可使身體健康地生長、發育。不良的飲食習慣則會導致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亂而感染疾病。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飲食可以對我們的心理健康產生巨大影響。事實上,健康的飲食甚至可以降低許多常見精神疾病的風險。

     

    眾所周知,飲食會塑造腸道菌群,腸道菌群是人體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生活在我們腸道內的數萬億細菌對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它們影響著人的體重、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體免疫疾病的患病風險,甚至還能控制人體對藥物的反應等等。

     

    愛爾蘭科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Nature 子刊" Molecular Psychiatry "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Feed your microbes to deal with stress:a psychobiotic diet impacts microbial stability and perceived stress in a healthy adult population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表明,特定的飲食是一種有效應對壓力的方法,在短短4周內,每天多吃發酵食品和纖維,可顯著降低壓力水平。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45名膳食纖維攝入相對較低的健康人,年齡在18-59歲之間。參與者被分成兩組,并在為期四周的研究期間隨機分配飲食,降壓飲食和常規飲食。

     

    其中,降壓飲食增加參與者吃益生元和發酵食品的數量。

    • 每天攝入6-8份富含益生元纖維的水果和蔬菜,如洋蔥、卷心菜、蘋果和燕麥等;

    • 每天5-8份谷物;

    • 每周食用3-4份豆類;

    • 還包括每天2-3份發酵食品,如酸菜。對于發酵食品,一份為200ML。

       

    研究發現,與常規飲食相比,那些遵循降壓飲食的人報告說,感到壓力較小。

     

    重要的是,按照降壓飲食標準執行的嚴格程度與壓力之間存在直接相關性,在4周內,那些嚴格按照降壓飲食執行的參與者,報告感到壓力水平的降低幅度最大。

     

    降壓飲食減少了壓力,并與更高的依從性相關

    更有趣的是,降壓飲食組還報告了睡眠質量得到了更好的改善。早期研究也表明,腸道微生物與睡眠過程有關,這可以解釋這種聯系。

     

    進一步,研究人員分析了腸道菌群的變化,研究發現,降壓飲食只會引起腸道菌群組成和功能的細微變化。

     

    然而,研究人員還發現,腸道菌群代謝物的一些化學物質水平發生了顯著變化,其中一些化學物質與心理健康有關,這可能解釋了為什么降壓飲食的參與者壓力較小。

     

    壓力的變化與菌群的波動性有關

    總之,研究發現,每天多吃發酵食品和纖維,可以改變腸道菌群代謝物水平,進一步降低壓力水平。從長遠來看,這種飲食也可能有助于保護心理健康。

     

    目前,研究人員尚不清楚這種改變會持續多長時間,因此,需要進行長期研究。


    相關文章

    Nature:人造子宮試驗快要開始,人造子宮要來了?

    2023年9月21日,《Nature》報道:人造子宮的人體試驗可能很快就會開始。美國監管機構將考慮對人造子宮的系統進行臨床試驗,這可以減少極早產嬰兒的死亡和殘疾。Nature621,458-460(2......

    “雙非”高校姜昱丞一作發首篇Nature!凝聚態物理新突破

    前不久,37歲的姜昱丞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Nature論文,這也是他所在的蘇州科技大學首次在Nature亮相。這篇論文澄清了凝聚態物理領域一個20余年來的誤區,并構建了全新理論模型和判定標準。“其實......

    跟蹤Nature室溫超導論文:8位作者指控導師要求編輯撤稿

      在多項重復性研究不支持其結論后,美國羅徹斯特大學迪亞斯團隊3月的《Nature》論文再遇危機:該論文11位作者中的8位給《Nature》高級編輯托比亞斯·羅德爾寫信稱,迪亞斯歪......

    事關二氧化碳排放量!清華大學最新Nature

    2019年,高能耗的鋼鐵工業貢獻了全球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約25%,其對減緩氣候變化至關重要。盡管在國家和全球兩級討論了脫碳潛力,但特定于工廠的緩解潛力和技術驅動的途徑仍不清楚,這累積起來決定了全球鋼......

    頭發變白的原因找到了!Nature挑戰干細胞經典教條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頭發會不可避免地變白,也有不少人因為壓力或者遺傳因素少年白頭、早生華發。目前,科學家了解到與頭發黑色素產生相關的黑素細胞干細胞(McSCs)比其他成體干細胞群更早失效,這會導致頭......

    最新!這篇Nature正刊文章被撤回

    大約一半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留在大氣中,一半被陸地和海洋吸收。例如,如果由于海洋變暖或永久凍土融化,陸地和海洋吸收碳的效率降低,那么更大比例的人為排放將留在大氣中,從而加速氣候變化。碳匯效率的變化可以通......

    顛覆認知!Nature子刊:中國科大團隊對藥物遞送屏障的重大發現

    從脈管系統到腫瘤的有效納米治療運輸對于最小化副作用的癌癥治療至關重要。2023年9月1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育才、江維及新加坡國立大學DavidTaiLeong共同通訊在NatureNanotech......

    NatureMethods:北大湯富酬團隊揭示單個細胞內高階染色質結構

    調控基因組元件的高階三維(3D)組織為基因調控提供了拓撲基礎,但尚不清楚哺乳動物基因組中的多個調控元件如何在單個細胞內相互作用。2023年8月28日,北京大學湯富酬團隊在NatureMethods(I......

    一度被拒稿的論文登上Nature,“光補實驗就補了兩年”

    2015年,22歲的傅凌嵐剛剛來到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跟隨李宏斌教授讀博,此時高分子材料背景的她,對生物學的認識還停留在高中水平。而今天,她已經就職于一家國際著名抗癌藥物研發公司,為人們的生命健......

    顛覆傳統!鋰電池今日登上Nature封面!

    電沉積鋰(Li)金屬,對高能電池至關重要。然而,同時形成的表面腐蝕膜稱為固體電解質界面(SEI),使沉積過程復雜化,這使得人們對鋰金屬電沉積的理解很差。在此,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Yuzhang......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