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DKD)仍然是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治療選擇有限。目前,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阻滯仍然是阻礙DKD進展并提供部分腎保護的主要治療手段。但是,許多患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的糖尿病患者繼續發展為終末期腎臟疾病,為DKD患者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仍有大量未滿足的需求。在中國,傳統草藥已普遍用于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其中,Fructus Arctii被單獨或與其他草藥組合廣泛用于治療糖尿病患者。臨床觀察研究表明,Fructus Arctii的使用顯著降低了DKD患者的蛋白尿水平。但是,觀察到的腎臟保護的潛在機制仍然不清楚。Arctigenin(ATG)是Fructus Arctii的主要成分,它在體外具有多種細胞作用,包括在癌細胞中的抗增殖作用和在各種細胞類型中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此外,ATG已顯示在體外和體內激活AMPK 。但是,ATG發揮這些作用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2019年10月4日,上海中醫藥大學鐘逸斐及西奈山伊坎醫學院John Cijiang He共同通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題為“Arctigenin attenuates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through theactivation of PP2A in podocytes”的研究論文,揭示ATG對PP2A的激活增加會導致NFκB介導的炎性信號轉導和足細胞損傷。因此,該結果證明了通過PP2A激活ATG的腎臟保護機制,并將PP2A建立為DKD進展的潛在靶標。
為了確定ATG作用于足細胞功能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利用藥物親和反應靶標穩定性(DARTS)方法來鑒定培養的腎細胞中潛在的ATG結合蛋白。 DARTS分析基于以下原理:小分子化合物與目標蛋白質的結合會改變蛋白質構象,從而提高蛋白質的穩定性并防止蛋白水解。
為了分析與ATG結合的蛋白質,在用載體或ATG處理的HEK293T細胞中,用鏈霉蛋白酶在DARTS測定之后進行質譜分析(每個實驗條件下n 1 = 1個樣品)。前兩個與ATG結合的蛋白是微管蛋白β鏈,但是無法通過DARTS / western印跡分析使用兩種識別不同表位的不同微管蛋白抗體來驗證它們與ATG的相互作用。第三個蛋白質是PP2A的催化亞基β。PP2A是普遍存在的絲氨酸/蘇氨酸磷酸酶,主要存在于細胞中,為核心二聚體,由催化亞基C和結構亞基A和調節亞基B22組成。DARTS / western blot分析確實證實了HEK293T細胞中PP2A和ATG之間的相互作用呈劑量依賴性。
ATG與PP2A結合以增強其活性
總之,該研究報道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ATG給藥足以減輕蛋白尿和足細胞損傷。糖尿病小鼠腎小球的轉錄組分析表明,細胞粘附和炎癥是受ATG治療影響的兩個關鍵途徑,質譜分析確定蛋白磷酸酶2 A(PP2A)是腎細胞中與ATG相互作用最強的蛋白之一。通過與Drebrin-1的相互作用,ATG增強的PP2A活性減少了p65NF-κB介導的炎癥反應和高葡萄糖誘導的培養足細胞遷移。重要的是,小鼠足細胞特異性Pp2a缺失會加劇DKD損傷并消除ATG介導的腎臟保護作用。因此,該結果證明了通過PP2A激活ATG的腎臟保護機制,并將PP2A建立為DKD進展的潛在靶標。
原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2433-w
2025年,科學領域將迎來一系列備受矚目的突破與挑戰,從新一代抗肥胖藥物的問世,到改變未來的太空探索任務,再到關乎全球氣候政策的關鍵會議,這些發展不僅影響著科學研究的前沿,也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近......
近日,國際頂級科學雜志《自然》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家領銜發起、十八位兩院院士和十八國科學家團隊聯合署名的人體蛋白質組導航國際大科學計劃(ProteomicNavigatoroftheHumanBody,......
冠狀病毒已經在本世紀引發了三次重大疾病爆發,包括COVID-19大流行,科學家們懷疑潛伏在自然界中的其他家族成員威脅著人類。但是,這些病原體中的許多都很難在實驗室中生長,這使得在它們襲擊之前研究它們并......
能夠在CNS(Cell、Nature和Science)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對于科研人員可以說是夢寐以求的,其實,早在140年前的清朝末期,中國人就在Nature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考證律......
中國學者關于CAR-T細胞療法的研究登上Nature(自然)官網頭條。10月5日Nature官網首頁,頭條文章關注中國學者發表的國際首個通用CAR-T治療自身免疫病成果。網站截圖10月5日,澎湃新聞記......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呂昭平教授團隊一月內在《NatureCommunications》連續發表兩篇論文。呂昭平教授團隊研究成果介紹01高熵非晶合金中的連續多形性轉變非晶態多形性轉......
從27歲成為臺積電的基層工程師,到32歲成為最年輕的項目主管經理,再到35歲出國做博士后,直至37歲出站后成為香港大學最年長的助理教授,沒有“人才帽子”的馮憲平如今已是香港城市大學工程學院的副院長。就......
近年來偽狂犬、猴痘等病毒從動物向人類外溢引發新發傳染病甚至全球大流行的頻率正在顯著增加如何精準預測和預報動物源新發傳染病是關系綠色健康養殖與公共衛生防控的重要科學問題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粟碩教授團隊與......
乙酰膽堿通過廣泛的膽堿能神經支配調節多種認知功能。然而,特定的膽堿能亞群、回路和識別記憶的分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2024年8月26日,清華大學魯白及首都醫科大學YangFeng共同通訊在Nat......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張晴丹當平常夫妻都在討論柴米油鹽時,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李聽昕和劉曉雪這對科研眷侶的畫風卻是這樣的:“實驗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現象呢?我們一起研究一下。”學術圈里的“夫妻檔”很常見,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