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的清醒會導致認知障礙,而睡眠能夠通過分子生物化學的改變來“刷新”大腦,這些變化影響著神經元的可塑性和大腦的功能。然而,多年來,“想睡覺”背后的分子基礎一直沒有被很好地理解。
目前關于睡眠-覺醒周期(sleep-wake cycle)的理論表明,覺醒編碼記憶,而睡眠則鞏固記憶并修復突觸內穩態。此外,科學家們猜測,與睡意有關的分子底物(molecular substrate)應該出現在大腦的所有區域,并在清醒時逐漸積累,在睡眠中逐漸消失。
圖片來源:Nature(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8-0218-8)
6月13日發表的這項題為“Quantitative phosphoproteomic analysis of the molecular substrates of sleep need”的成果顯示,蛋白質磷酸化可能是產生睡意的關鍵。
研究中,科學家們鑒定并量化了兩類小鼠中多種不同的大腦蛋白質的磷酸化水平。其中一類是睡眠剝奪的小鼠(sleep-deprived mice),另一類是睡眠時間和睡眠需求都增加的突變小鼠(Sleepy mutant mice)。免疫化學和質譜分析結果顯示,在兩類小鼠的整個大腦中,蛋白質磷酸化增加的模式是相似的,且表現出了劑量依賴性。
“蛋白質功能可以通過位點特異性磷酸化來啟動或關閉,也可以通過多位點的累積磷酸化來調節。因此,磷酸化模式可能能夠揭示睡眠需求背后的分子機制。” 論文的第一作者Zhiqiang Wang解釋道。
By comparing the brains of sleep-deprived mice and Sleepy mutant mice, the phosphorylation of 80 proteins, named SNIPPs (Sleep-Need-Index-Phosphoproteins), was found to be increased along with sleep need. Credit: University of Tsukuba
通過對磷酸化變化數量(quantity of change)的分析,研究人員確定了80種在小鼠困倦時過度磷酸化(hyper-phosphorylated)的蛋白質,并將這種蛋白命名為SNIPPs(Sleep-Need-Index-PhosphoProteins)。SNIPPs主要是突觸蛋白,其磷酸化狀態(phospho-state)會隨睡眠需求發生改變。
研究還發現,長時間的覺醒會導致過度磷酸化(hyper-phosphorylation),而睡眠則會促進大腦蛋白質組的總體去磷酸化。考慮到睡眠-覺醒周期會影響認知,作者們認為,這項研究將幫助理解對應最佳大腦功能的睡眠-覺醒模式。
“我們的發現表明,SNIPPs的磷酸化/去磷酸化周期(phosphorylation/dephosphorylation cycle)可能是大腦調節睡眠-覺醒穩態的主要方式。”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Masashi Yanagisawa總結道。
海馬體中的神經元(人工著色)在學習和記憶中發揮作用圖片來源:《自然》網站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醫學院科學家研究表明,當實驗鼠睡眠不足時,一個與長期記憶有關的關鍵大腦信號會減弱,即使睡眠不足后再正常睡眠一......
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張珞穎團隊和薛宇團隊在NatureCommunications雜志上合作發表了題為“Large-languagemodelsfacilitatediscoveryofthemole......
近日,德國圖賓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Brain,Behavior,andImmunity期刊發表了題為:SleeppromotesT-cellmigrationtowardsCCL19viagrowthh......
睡眠對健康有益,這一流行觀念得到了科學的支持。此前有研究表明,在接種疫苗后睡覺的人,其免疫反應平均是接種后未睡覺的人的兩倍,然而,我們對其背后的原因仍知之甚少。近日,德國圖賓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Brai......
所有已知的動物都會都會睡眠或表現出某種形式的睡眠行為,對于人類而言,我們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睡眠不足不僅僅會讓我們感到疲勞,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睡眠不足還會破壞我們的情緒,減少積極情緒,......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對處于快速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而言睡眠所占的比例更高,睡眠的時間更長。記者19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利用大型人群隊列,揭示了兒童早期睡眠與情緒行為問題的相關性。他們通......
睡眠是一種復雜而多面的生物現象,由多種特征組成。以往的觀察性研究主要將單個睡眠特征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單獨風險因素。失眠癥狀、睡眠時間長短和晚睡晚起時型已被確定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個體風險因素。然而......
·“在中國,目前有將近6800萬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患者。很多患者的死亡發生在睡眠狀態。OSA會導致夜間睡眠打鼾并伴有呼吸暫停,但呼吸暫停并不是主要死因,約70%的患者死于睡眠時突發心血管疾病......
你工作日每天睡幾個小時呢?你已經有多久沒有享受過愉快放松、睡眠充足的周末了?《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顯示,2022年中國民眾每晚平均睡眠僅僅為7.4小時,而7小時睡眠對于忙碌的打工人來說已經算睡眠......
此前有研究指出,亞洲人睡眠狀況比歐洲、北美人差。近日,一項發表于《睡眠醫學》的新研究,使用了客觀睡眠指標而非主觀報告來進行分析,發現亞洲人不僅睡得晚、睡眠時間短,而且睡眠質量低于世界其他地區的人。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