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突出科學目標引導,鼓勵和培育具有原創性學術思想的探索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為科學研究提供新穎手段和工具,帶動學科發展,開拓研究領域,提升我國科學研究原始創新能力。——陳宜瑜
人物百科
動物學家,1944年4月22日出生,福建仙游人。1964年畢業于廈門大學生物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
對鯉科和平鰭鰍科魚類進行系統的分類研究,發現了5個新屬30多個新種,對鯉亞目科間和平鰭鰍科科下類群提出了新的分類系統,被國內外同行所引用通過對裂腹魚類的起源和演化的分析,探討了青藏高原隆起的時代、幅度和形式,證明青藏高原在第三紀晚期以后曾經歷過3次急劇上升和相對穩定的交替階段,并推測了3次隆升的幅度提出了可用于解釋云貴高原某些湖泊區系起源的同域成種的進化模式,及邊域快速成種的實例進行了漁業-環境優化對策分析和一系列科學試驗示范,在洪湖建立了兼顧調蓄、漁業、灌溉的養殖新模式。
科技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3年中央級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的通知國科辦基〔2023〕63號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等部門關于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全省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重大部署,加快推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共......
近日,科技教育司發布了“關于組織推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23年度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部門推薦)的通知”,此次推薦只面向直接費用需求在1000萬元/項以上(含1000萬元/項)的項目。資助范圍包......
我國繼續打出減稅降費“組合拳”惠及科學儀器行業2022年我國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從“減稅降費”到“減稅降費+緩稅緩費”,新政策聚焦制造業、......
物種形成是演化生物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同域物種形成(sympatricspeciation)是指新物種從同一地域祖先物種中演化而來,在沒有地理隔離的情況下產生了生殖隔離的過程。然而,在同域物種形成的......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評審結果。其中,安徽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福建師范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部門推薦)資助結果,上海交通大學齊飛教授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申報的“基于超高幀頻激光診斷的高溫高壓湍流燃燒研究裝置”項目獲得正式立項,資助直......
近日,由我校胡寧教授主持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多模態相控陣非線性超聲檢測原理及儀器研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準立項(批準號:12227801),項目直接經費845萬元。這是我校今年獲......
2022年7月4日,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部門推薦)“基于形態與組學空間信息的細胞分型全腦測繪系統”項目中期檢查會議在武漢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高福......
近日,科技部、財政部決定開展2022年中央級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對評價考核結果較好的單位,通過后補助予以支持。評價考核是《國務院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