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Depression and Anxiety上的研究報告吸引了媒體的關注,媒體報道指出,吃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能夠幫助減輕機體抑郁癥癥狀。但很不幸的是,我們不能利用這類證據來向人們宣傳攝入巧克力能夠幫助有效預防抑郁癥,抑郁癥是一種嚴重、常見且會讓人機體虛弱的心理健康疾病。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分析了普通人群飲食與抑郁癥之間的關聯,他們并未評估因果關系,換句話說,這項研究并不是為了闡明是否攝入黑巧克力能夠減輕患者的抑郁癥癥狀。
研究人員做了什么工作?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來自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United State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計劃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其展示了在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樣本中,健康、營養和其它因素是多么的普遍,參與者通過兩種方式來報告他們在過去24小時吃了什么,首先他們利用標準調查問卷的方式回答飲食調查員的問題,其次他們通過電話訪談的形式回憶所攝入的東西。
研究人員根據兩次的隨訪來計算參與者攝入的巧克力水平,黑巧克力至少要含有45%的可可固體才能被稱為是黑巧克力,研究人員在分析中排除了那些攝入大量巧克力的人群、以及體重不足或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剩下的數據(來自13626名參與者)被分為兩部分,一種是按照巧克力的消耗進行分類,包括不吃巧克力、吃巧克力但不吃黑巧克力以及攝入任何黑巧克力,另一種方法則是通過攝入巧克力的水平來進行分類,包括不吃巧克力、然而從根據巧克力攝入量從最低到最高進行分組。
研究者讓參與者完成了一份簡單的調查問卷,并詢問其在過去兩周內出現抑郁癥狀的頻率,以此來評估參與者的抑郁癥癥狀。同時研究者還控制了其它可能影響巧克力攝入和抑郁癥之間關聯的因素,比如體重、性別、社會經濟因素、吸煙、攝入糖和鍛煉等。
研究者發現了什么?
在整個樣本中,1332人(11%)表示他們在兩次24小時的膳食調查過程中攝入過巧克力,只有148人(1.1%)吃過黑巧克力。共有1009人(7.4%)出現了抑郁癥癥狀,在對其它因素進行調整后,研究人員發現,攝入巧克力與個體抑郁癥癥狀之間并無任何關系。然而,相比沒有攝入巧克力的人群而言,攝入黑巧克力的人群報告臨床相關抑郁癥的幾率下降了70%;當調查巧克力攝入量時,攝入最多巧克力的人群更有可能表現出抑郁癥癥狀較少的狀況。
這項研究的局限性
雖然此項研究的數據規模讓人印象深刻,但研究者的調查和結論存在主要限制,首先,評估巧克力的攝入量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個體在一天之中攝入的巧克力水平會表現出不同,而詢問人群在24小時內攝入的東西并不是一種準確的方式;其次就是參與者是否報告了他們真正所攝入的東西,比如如果你昨天吃了一塊巧克力,你會告訴飲食調查員嗎?這或許就是這項研究中為何很少有人報告他們吃了巧克力,而零售數據卻告訴了我們參與者到底攝入了什么。
分析中,僅有1.1%的人群攝入了黑巧克力,當他們攝入黑巧克力時,攝入量實際非常少(大約每天12克),僅有兩人報告了抑郁癥臨床癥狀,而且是在攝入任何黑巧克力時。研究者表示,攝入巧克力最多的人群(每天104-454克)出現抑郁癥癥狀的概率下降了近乎60%,但那些每天攝入100克的人群出現抑郁癥癥狀的幾率下降了大約30%。
盲審
巧克力制造商一直是巧克力產品研究的良好資金來源,對于黑巧克力而言,在研究中僅有1.1%的人群平均每天會攝入11.7克的黑巧克力(至少含有45%的可可固體),在這一組研究對象中,其報告的臨床相關抑郁癥癥狀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從收集到的數據中得到任何真實的結論似乎都是無效的。
實際上,抑郁癥的癥狀在巧克力攝入量第三高的人群中最為常見(每天吃100克巧克力),其次是每天攝入4-35克巧克力的人群、每天攝入37-95克巧克力的人群以及每天攝入104-454克巧克力的人群。最后研究者表示,很多基本問題都來自于測定和許多混雜的因素,相關研究結果并不能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多吃巧克力的理由。
抑郁癥狀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常見的伴發癥狀,伴發率約50%,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利培酮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第二代主要藥物,對精神分裂癥陽性和陰性癥狀有顯著的改善作用,但對抑郁癥狀的影響尚不清楚......
產后抑郁癥(postpartumdepression,PPD)是一種分娩后發生的的情感障礙,癥狀包括悲傷和/或對過去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感覺快樂的能力下降,出現認知障礙、無價值感或內疚感等,多半出現于......
抑郁癥是影響人類最嚴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全球大約有超過3.5億的人被抑郁癥困擾,但它背后的發病機制人們還知之甚少。浙江大學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胡海嵐教授團隊歷經6年實驗,建立了優勢等級下降導致抑郁樣......
在臨床和科學研究中,可以通過將電極植入大腦深處提供定期的脈沖電流,從而治療帕金森病和癲癇等運動障礙疾病。現在麻省理工大學發現了“情緒解碼器”,可以通過深層腦電流刺激的方式來治療抑郁癥。相關研究近日刊發......
12月6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的兩項研究發現,腸道中的幾種細菌與抑郁癥狀之間存在關聯,例如毛螺菌科、瘤胃球菌屬。新研究選取荷蘭的兩個城市作為研究地點,研究對象有數千人。其結果證實了抑郁癥與消化道細......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郁金泰團隊聯合復旦大學類腦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教授程煒團隊,在一項納入30余萬人群隊列的研究中發現,抑郁癥可增加51%的阿爾茨海默氏癥(老年癡呆)風險,而其中......
Salk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和同事們發現了大腦中負責將好或壞的感覺與記憶聯系起來的分子。他們的發現發表在自然這為更好地理解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保留消極情緒而不是積極情緒鋪平了道路——焦慮、抑郁或創傷后應激障......
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對之前的研究進行了回顧,經過幾十年的研究,仍然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血清素水平或血清素活動與抑郁癥有關。這篇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上的新傘式綜述——對現有的薈萃分析和系統綜述的概述—......
許多孤獨癥兒童的家長花費了極大的心血,多年如一日地堅持為孩子做干預,改善孩子的心智狀況。有些人效果好,有些人效果一般,一切仿佛是命運的安排。他們不知道,所有這些療法,都尚未得到嚴格臨床證據的支持。&n......
用五顏六色的糖粒(中)制作的巧克力(左)和藥用膠囊(右)。圖片來源:WilliamGrover/UCR受沾有五顏六色糖粒的扁圓形巧克力的啟發,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生物工程教授WilliamGr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