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225.shtm
本報南京1月7日凌晨電(記者蘇雁 通訊員姬尊雨)距今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大滅絕事件是顯生宙最大一次滅絕事件,造成了約81%的海洋物種和89%的陸地物種滅絕。其主要原因被認為是大規模火山噴發導致的環境變化,但仍缺乏環境因素影響陸地生態系統的直接證據。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鋒與英國、德國同行等合作,通過研究該時期化石花粉粒中“防曬霜”含量的變化,發現臭氧層破壞導致二疊紀末陸地生物大滅絕的直接證據,研究成果于1月6日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
科學家普遍認為二疊紀末期西伯利亞大火成巖省的噴發造成的全球溫室氣體增加、全球變暖及海洋酸化可能是引起大滅絕的主要誘因。這些環境因素是如何影響陸地生態系統的?目前仍有很多爭論。
一些孢粉學家在陸相二疊—三疊紀過渡剖面發現了一些畸形孢子和花粉,推測這可能是由西伯利亞大火成巖省噴出的鹵族元素造成的全球臭氧層破壞誘發的紫外線輻射增加引起的。但對現代植物中產出的畸形孢子和花粉的研究表明,干旱、空氣污染以及植物體的外傷都有可能誘發植物體產生畸形孢子或花粉。僅憑在陸相二疊—三疊紀過渡剖面發現的少量畸形孢子和花粉并不能直接證明二疊紀末期大滅絕期間存在全球臭氧層空洞引起的紫外線輻射增加。
如何測定反推地質歷史時期大氣紫外線輻射強度成了研究的突破點。光合作用可以為植物體生長提供能量,但陽光中有害的紫外線會對植物生殖細胞(孢子和花粉)中遺傳信息產生破壞。為適應陸地輻射環境,植物體的生殖細胞演化出了調控機制。植物的孢子和花粉的外壁中含有大量功能與“防曬霜”十分相似的化合物(香豆酸和阿魏酸),這些化合物可形成共振穩定的酚自由基,抵抗紫外線引起的氧化作用,從而保護脆弱的孢子和花粉,為陸生植物的傳播和繁衍提供了保障。現代植物學家觀察到植物體會根據周圍紫外線輻射環境自動調節其生殖細胞外壁“防曬霜”含量,且“防曬霜”能夠在惰性的孢子和花粉外壁中保存很長時間。
研究團隊認為,理論上可以通過“防曬霜”在孢子、花粉中的含量測定反推地質歷史時期大氣紫外線輻射強度。這也是該研究方法第一次用于現代花粉研究之外的用途。
研究團隊運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對產自我國西藏南部二疊—三疊紀過渡剖面的1011粒阿里型花粉中的香豆酸和阿魏酸進行了定量測量,通過對紅外光譜的大數據分析,發現在二疊紀末大滅絕期間地層中花粉外壁的香豆酸和阿魏酸含量明顯高于滅絕前后化石花粉中該化合物的含量,直接證明了二疊紀末期大滅絕期間存在全球紫外線輻射增加的現象。同時,通過對剖面地層的有機碳同位素和汞的濃度進行分析,發現這兩個指標的異常波動與化石花粉中出現大量香豆酸和阿魏酸的層位基本相當,進一步確認了研究結論。
空氣中紫外線輻射量的增加對整個陸地生態系統具有深遠的影響。為了抵御紫外線對葉肉細胞的破壞,植物體會在其葉片中大量合成葉黃素等,相應減少葉綠素的合成,導致植物體光合作用的減弱,進而使得植物體對溫室氣體吸收能力減弱,進一步加重了二疊紀末期火山噴發引起的全球溫室氣體增加。另外,葉黃素等對草食動物和昆蟲來說難以消化、營養價值較低,紫外線輻射的增加由此間接影響了陸地食物鏈,可能是導致二疊紀末陸地草食動物以及昆蟲大滅絕的主要原因。
在全球衛生健康領域,人類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特別是在過去十年中,傳染病對人類的威脅不斷增加,人口老齡化導致慢性病問題日益增加,環境惡化也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而生物武器的潛在風險也給全球衛生安全帶來了新......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黃巍團隊研究發現擬南芥生物鐘核心振蕩器調控脫落酸以及抗冷信號新途徑。相關成果發表于《植物、細胞與環境》(PlantCellandEnvironment)。生物個體進化......
今日開盤,合成生物概念走強。截至12點27分,蔚藍生物四連板,川寧生物漲停,凱賽生物漲6.35%,華恒生物漲5.64%,華熙生物、梅花生物等跟漲。消息面上,近日江南大學團隊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借助微生......
4月26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退行性中心研究員阮長順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受到心臟搏動泵血的啟發,提出了一種力學輔助的“生物3D打印+”新策略。首先,他們結合......
“同學們,你們知道生物的身體是由什么組成的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新正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高中第一堂生物課。“咱們的眼睛、鼻子、嘴唇、睫毛、頭發都是蛋白質,咱們的身體跟其他生物一樣,都是由蛋白質......
近年來,生物制造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工業菌株是生物制造的“靈魂”,性能優良的工業微生物就像一個個高效的“細胞工廠”,只需要攝取簡單的營養甚至廢料,便可合成我們日常......
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主辦,分析測試百科網(安特百科(北京)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全國衛生健康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藥學類專業委員會,天津市藥理學會,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天津市安定......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術創新團隊揭示了紫云英-稻秸聯合利用可以強化鐵基生物炭吸附鎘的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生物炭(Biochar)》上。綠肥-稻秸聯合利用是稻田常......
認真制作恐龍模型的余國梁。 受訪者供圖■本報見習記者王兆昱記者孫滔穿過忙碌的施工人群,進入中國農業大學西校區操場,右手邊一排矮房間中的最后一間是余國梁的庫房,也是他的恐龍世界。這......
2024年4月11日,由中國認證認可協會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在山東青島舉辦。會議同期舉辦了“食源性微生物檢測技術專題論壇”。本次論壇吸引了眾多食品安全領域的專家學者、儀器廠商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