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發現,雖然人類和酵母已經在不同的道路上進化了十億年,但我們之前的相似之處仍然非常多。他們將四百多個人類基因分別插入到酵母細胞中,發現大約50%的基因能夠行使功能讓這種真菌存活下來。這項研究于五月二十一日提前發表在Science雜志的網站上。
“這很神奇,”印第安納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Matthew Hahn評論道。“這意味著,即使經過十億年的分歧,同樣的基因仍舊行使同樣的功能。”
眾所周知,人類和酵母存在一定的分子相似性。三分之一的酵母基因可以在人類基因組中找到對應的版本。酵母和人類的對應蛋白,在氨基酸序列上平均重疊32%。
人類和酵母的共享基因引起了德克薩斯大學系統生物學家Edward Marcotte的興趣。酵母是沒有血液的單細胞生物,但它們攜帶著負責脊椎動物新血管生長的基因,這些基因幫助酵母應答壓力。“我們想知道酵母和人類基因在功能上的相似程度,”Marcotte說。
他和研究團隊系統性分析了,人類基因是否能夠在酵母中起作用。研究人員選擇了414個決定酵母存活的基因,比如說控制代謝和處理廢物的基因。他們將酵母基因關閉或者去除,然后送入相應的人類基因。如果酵母能夠在培養皿上生長,就說明人類基因成功行使了酵母基因的功能。
研究人員發現,有176個人類基因可以讓酵母存活下來。Marcotte指出,四百多個酵母基因中大約一半能被人類基因代替,這些人類基因在酵母中仍舊能夠行使功能,它們是酵母和人類的共同祖先留下的遺產。
那么這些基因具有怎樣的特點呢?研究人員評估了一百多種可能的影響,從基因長度到蛋白質豐度。他們發現,人類基因是否能夠替代酵母基因,并不取決于DNA序列的相似程度。在一組密切合作的人類基因中,要么大多數都能替代酵母基因,要么大多數都不能替代。舉例來說,在促進DNA復制的一個通路中,任何基因都不能替代。但在制造膽固醇的分子通路中,幾乎所有基因都能夠替代。
這項研究只說明配備了人類基因的酵母可以生存,并未展示這些酵母能否與天然酵母競爭,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的進化生物學家Eugene Koonin評論道。不過這項研究有力地證明了一個曾經受到質疑的觀點:不同生物的對應基因具有類似的功能。
Marcotte認為人們應當進一步利用酵母進行研究。過去研究者們一般是在酵母細胞中插入單個基因,其實可以引入一組自己感興趣的基因,這將有助于開發新藥物或者研究疾病中出現問題的分子回路。
根據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的一對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一套新的分析工具使系統地搜索拷貝數變異與復雜的人類特征或條件之間的聯系成為可能。“我們提出了一個強大的CNV到表型發現過程,該過程......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對疑似患有心肌病或心律失常的患者進行更全面的基因檢測會導致額外的診斷,而這些診斷可能會因疾病特異性檢測而被遺漏。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通過更廣泛的測試提高診斷率的可能性與收到不確定......
·據世界銀行估計,到2050年,氣候變化將導致1.4億人遷移,目前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南亞、拉丁美洲的人遷移的可能性尤其高。·大規模遷移的后果之一,是生物學界所謂的“基因流動”,即由種群之間基因......
COVID-19是由SARS-CoV-2感染引起的高度傳染性疾病,根WHO統計全球累計報告逾5.74億名次確診病例,已經造成超過639.5萬名患者死亡。SARS-CoV-2進入機體后,通過Spike蛋......
熱刺激是細胞經常面對的環境刺激,熱刺激反應是所有細胞普遍具有的刺激反應機制。熱刺激誘導的廣泛的轉錄調控是熱刺激反應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科學家從表觀遺傳學的各層面對其機制開展了研究。當前,針對染色質......
在植物與環境的互相作用中,有一大類多達20000余種的化合物發揮著重要作用——植物三萜化合物,它們同時也是藥物、保健品和化妝品的重要來源。闡明植物三萜化合物合成、調控及運輸機理,不僅將為作物品質與抗性......
人類是先喝上奶還是先擁有能消化乳糖的乳糖酶?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考古學論文指出,歐洲史前人群可能在演化出能消化乳糖的基因的幾千年前,就開始飲用來自家養動物的奶了。這項研究結果為人類飲奶......
科技日報北京7月26日電(記者張夢然)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綜合醫學科學中心科學家主導的國際合作研究發現,在人類每個細胞的基因組中,重復數百萬次的特定基因組序列重組普遍存在于正常細胞和疾病狀態的細胞中。確定......
生命發育往往并非一帆風順。很多胚胎在不同發育階段都會出現各個種類、不同程度的細胞行為異常,但這并不會影響胚胎的最終存活。其背后原因是什么呢?利用單細胞高精度實時追蹤技術對秀麗線蟲胚胎細胞進行追蹤研究,......
記者22日了解到,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周文彬研究員團隊在水稻中研究發現了水稻高產基因OsDREB1C。北京時間7月22日凌晨,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志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