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當你晚上睡覺時,你的大腦會發生一些奇妙的事情。你的神經元會安靜下來。幾秒鐘后,血就會從你的腦袋里流出來。然后,一種被稱為腦脊液(CSF)的水狀液體就會流入大腦,以有節奏的脈沖波沖刷你的大腦。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它首次證明了大腦在睡眠時的腦脊液脈沖與腦電波活動和血液流動密切相關。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我們很久之前就知道了神經元中有這些活動的電波,"該研究的合著者Laura Lewis說,她是波士頓大學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助理教授和系統神經科學中心的教員。"但在此之前,我們沒有意識到其實腦脊液中也有波。"
這項研究也可能是首次在睡眠時拍攝腦脊液圖像的研究。Lewis希望有一天,這項研究能讓人們對各種神經和心理疾病有更深的了解,這些疾病通常與睡眠模式紊亂有關,包括自閉癥和阿爾茨海默病。
腦電波與血液流動和腦脊液的耦合也能提供關于正常年齡相關損傷的信息。早期的研究表明,腦脊液的流動和慢波活動都有助于清除大腦中有毒的、損害記憶的蛋白質。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大腦產生的慢波越來越少。反過來,這會影響大腦的血液流動,減少睡眠時腦脊液的脈動,導致有毒蛋白質的積累和記憶能力的下降。雖然研究人員傾向于單獨評估這些過程,但現在看來它們是緊密相連的。
為了進一步探索衰老如何影響睡眠中的血液流動和腦脊液,Lewis和她的團隊計劃招募老年人參與他們的下一個研究,因為目前研究中的13名受試者的年齡都在23到33歲之間。Lewis說,他們還希望找到一種更有助于睡眠的腦脊液成像方法--戴著腦電圖帽來測量他們的腦電波,最初的13名受試者被要求在一個嘈雜的核磁共振成像儀里打瞌睡,任何一個做過核磁共振的人都能想象,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Lewis說:"我們有很多人非常興奮地參與進來,因為他們想要得到睡眠的報酬。但事實證明,這幾乎是我們研究中最難的部分。我們有各種花哨的設備和復雜的技術,通常的一個大問題是人們無法入睡,因為他們在一個非常吵的金屬管里,這是一個奇怪的環境。"
但現在,她很高興有機會拍攝CSF的照片。Lewis說,這項研究最有趣的成果之一是,他們可以通過腦部掃描檢查少量腦脊液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在睡覺。
她說:"這是如此戲劇化的效果。""(睡眠時的腦脊液脈沖)是我們完全不知道發生過的事情,現在我們只要看一眼大腦的一個區域,就能立刻讀出一個人的大腦狀態。"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Lewis的團隊還想解決另一個難題:我們的腦電波、血流和腦脊液是如何如此完美地相互協調的? Lewis說:"我們確實看到,神經系統的變化似乎總是先發生,然后血液從頭部流出,然后腦脊液進入頭部。"
一種解釋可能是,當神經元關閉時,它們不需要那么多氧氣,所以血液離開了這個區域。當血液離開時,大腦中的壓力下降,腦脊液迅速流入,將壓力維持在安全水平。
"但這只是一種可能性," Lewis說。"因果聯系是什么?是這些過程中的一個導致了其他的嗎?還是有某種隱藏的力量驅使著他們?這都是我們想搞清楚的問題"
近85%的女性在一生中至少懷孕一次,每年約有1.4億女性懷孕。科學家早已知道,懷孕會導致大腦出現一定改變,而神經具體怎么變,卻一直不太清楚,以至于“一孕傻三年”這句俗語廣為流傳。但事實上真是這樣嗎?2......
近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神經科學》最新發表一篇神經科學論文稱,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區域可能會在懷孕期間縮小,但連接性會變得更好,只有少數腦區在成為母親的轉變中保持不變。這項重要研究......
有些人吃了很多含高油脂的食物,卻沒有長胖;有些人明明吃得很清淡,體重卻莫名其妙上漲。這背后可能與這個秘密有關——大腦可以直接控制腸道的油脂吸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教授王衛慶、研究員王計秋團......
近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神經科學》最新發表一篇神經科學論文稱,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區域可能會在懷孕期間縮小,但連接性會變得更好,只有少數腦區在成為母親的轉變中保持不變。這項重要研究......
有人認為,腦脊液只存在于大腦和脊髓中。事實上,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和醫生基本都是這么認為的。但“腦脊液”這一名稱可能具有欺騙性。9月4日,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上報告說,這種清潔、滋養和保護周圍器官的......
中新網北京9月5日電(記者孫自法)人的情緒是如何產生的?在大腦中又是怎樣開展工作的?情緒的大腦機制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前沿課題。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自動化所)9月5日發布消息說,該所神經計算與腦機交互......
你喜歡動作片、喜劇片還是紀錄片?德國馬丁路德·哈勒維騰貝格大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從一個人喜歡的電影類型可揭示出他們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動作片和喜劇片的愛好者,對負面情緒刺激的反應非常強烈;而......
近日,陸軍軍醫大學覺醒睡眠研究團隊在《當代生物學》和《先進科學》發表系列研究成果,分別揭示褪黑素促睡眠的新靶點,以及褪黑素在睡眠期促進神經元形體結構回縮的新功能,為失眠和睡眠質量低下的治療提供新思路。......
8月22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王立平研究組和臨港實驗室閔斌研究組合作,在《神經元》(Neuron)上在線發表題為了《獼猴額葉皮層對序列工作記憶的靈活控制》的研究論文,揭示了額葉皮層......
科技日報北京8月20日電(記者張夢然)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機械生物學研究所聯合發現一種喚醒休眠神經干細胞的新方法,為自閉癥、學習障礙和腦癱等神經發育障礙提供了潛在的新療法。發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