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3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首次發布大學排名以來,大學排名在二十幾年的時間里,就已經成為了一種全球現象,幾乎所有高等教育規模較大的國家都有大學排名存在。目前,大學排名已經發展為由多個機構參與、服務于多個目的的多個排名體系共存的局面。在這種背景下,2006年在柏林召開的第二屆大學排名國際專家組會議(IREG-2)提出并倡導了“高等教育機構排名的柏林原則”,旨在為各國、各地區和全球性排名的制作和發布提供指南,促進大學排名的不斷完善和規范化。
為了規范大學排名機構的行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華盛頓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于2004 年共同發起成立了大學排名國際專家組。2006 年5 月在柏林召開的第二次會議上,討論通過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排名的質量標準和操作范例,即柏林原則。該原則共有16 項,從排名的目的、指標設計與權重、數據收集與處理和結果公布等4 個方面進行了規定,以作為對高等教育機構進行排名需遵守的共同準則。
排名目的:提供市場觀點
排名是評估高等教育投入、過程與產出質量的方式之一。排名可以提供比較的信息并增進對高等教育的了解,但不能是唯一一種用來評價高等教育應是什么與應做什么的方式。排名可以提供一種市場觀點,以作為政府、認證機構以及評價機構有關評估工作的補充。
排名的目的與對象應當非常清晰。排名必須根據其目的來設計。為特定目的或特定對象設計的指標可能并不適合于其他目的或對象。
必須認識到高等教育機構的多樣性,并充分考慮其各自不同的使命與目標。例如,研究型大學與那些為落后地區提供更多入學機會的高等教育機構,在質量評價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在進行排名時,應該經常咨詢被排名院校和排名專家的意見。
排名應該清晰地提供排名信息的來源及其內涵。恰當的排名結果在于受眾能接收到正確信息,并了解信息來源(如數據庫、學生、教授與雇主)的關鍵。值得推薦的做法是,將不同來源的信息所提供的觀點充分整合,以能夠真正將每一所被排名大學的完整面貌呈現出來。
排名需要具體說明不同教育體系在語言、文化、經濟與歷史等方面的背景。特別是國際性的排名,尤其要注意可能產生的偏見,以保持結果的精確性。在對高等教育質量的認識上,并非所有國家或高等教育系統都擁有共同的價值和看法,任何排名都不應當用來強行進行比較。
指標設計與權重:選擇產出進行評價
排名方法必須是透明的。必須清楚說明排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各個指標的計算與數據的來源。
根據相關性與有效性來選擇指標。數據的選擇必須充分認識到各指標在質量、學術以及機構狀況等評價上的成效,而非只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明確說明為什么選取這些指標以及指標所反映的內容。
盡可能選擇產出而非投入的指標來評價。投入指標可以反映出一所學校的一般情況,而且也較容易獲得;產出指標則更能提供高等教育機構或專業的聲望和(或)質量更為精確的評價。排名者應確保兩者之間的平衡。
不同指標權重的分配(如果有的話)應當非常明確,并盡可能保持穩定。權重的變化會使受眾難以區分究竟是機構的內在變化還是排名方法變化導致了機構或專業的名次變動。
數據收集與處理:盡可能公正
排名要注重文中所有原則倡導的倫理標準和好的做法。為確保每項排名的可靠性,負責數據搜集、使用和進行實地訪問的評價者須盡可能客觀、公正。
盡可能地使用審核過的、可以核實的數據。采用這些數據有許多好處,比如高等教育機構認可這些數據,而且在機構之間具有可比性、一致性。
指標必須是以適當步驟所搜集到的科學性資料。數據搜集若來源于代表性差或有偏見的學生、教師或其他群體,排名就無法反映機構或專業的實際情況,這樣的數據應予以排除。
將質量保障的方法應用于排名過程中。評價高等教育機構的專業方法同樣可以用于排名本身。排名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排名方法需要通過專業知識的指導來不斷改進。
運用組織約束的方法來提升排名的可靠性。具體的措施包括成立咨詢委員會或監督委員會,其中最好能有國際專家的參與。
結果的公布:為受眾提供全部信息
為受眾提供關于排名的全部信息,使他們清楚地了解排名的過程,讓其可以自由選擇排名的呈現方式。這樣,排名的使用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機構或專業排名的指標。另外,他們也應當有機會決定指標權重的分配。
通過恰當的方法減少或消除原始數據中的錯誤,組織、公布的方法要能保證出現的錯誤能及時被改正,高等教育機構和公眾應該被告知排名中曾出現的錯誤。
更多閱讀
軟科在4.18日發布了最新的2024年中國大學排行榜。軟科2024評價體系設置了十大評價模塊,細分36個評價維度,內嵌100項評價指標,涉及373個評價變量,是對中國大學辦學水平的立體化監測式評價。2......
2024年4月10日,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QuacquarelliSymonds于發布了第14版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本次排名對超過16400個獨立大學課程進行了獨立比較分析,這些課程來自世界95......
學術影響力利用其專有的InfluenceRanking?引擎(創新的機器學習技術,客觀地衡量學校通過學生、教職員工和校友的影響力)對學術人員、機構和學科項目進行排名。盡管技術最先進的大學很容易隨著技術......
11月8日,QS發布了2024亞洲大學排行榜(QSUniversityRankingsAsia2024)。本次排名包含來自亞洲18個地區的856所高等院校,是QS有史以來對亞洲地區高等教育系統進行的最......
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QuacquarelliSymonds于今日正式發布第20版世界大學排名,首次將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指標納入排名體系,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同時包含這兩項指標的排名。本次排名覆蓋來自......
■郭英劍9月12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發布了2022—2023年美國大學排名(以下簡稱USNews排名),哥倫比亞大學(以下簡稱哥大)作為老牌常青藤盟校,從過去的前三跌落至從未有過的第......
2022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今天(4月19日)發布。590所上榜高校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蟬聯綜合性大學排名前三位。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位列全國前五。其他位列全國前十名的大學依次為南京大學(......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最新公布的2022年度全球國際化大學榜單中,香港大學再度奪魁。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是一所從事世界大學大數據分析的國際機構,其發布的大學排名在國際上頗具影響力。據介紹,泰晤士高等教育202......
近日,我國高校在某世界高校排行榜名次再創新高引發網友熱議,很多人認為這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的進步。但另一廂,有文章指出,媒體和咨詢公司發布的排行榜對大學辦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值得反省,更有評論直言“不能陷......
2021年9月2日北京時間早上7點,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HigherEducation)發布了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牛津大學連續六年位居榜首,加州理工學院排名第二,英美兩國高校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