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3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首次發布大學排名以來,大學排名在二十幾年的時間里,就已經成為了一種全球現象,幾乎所有高等教育規模較大的國家都有大學排名存在。目前,大學排名已經發展為由多個機構參與、服務于多個目的的多個排名體系共存的局面。在這種背景下,2006年在柏林召開的第二屆大學排名國際專家組會議(IREG-2)提出并倡導了“高等教育機構排名的柏林原則”,旨在為各國、各地區和全球性排名的制作和發布提供指南,促進大學排名的不斷完善和規范化。 為了規范大學排名機構的行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華盛頓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于2004 年共同發起成立了大學排名國際專家組。2006 年5 月在柏林召開的第二次會議上,討論通過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排名的質量標準和操作范例,即柏林原則。該原則共有16 項,從排名的目的、指標設計與權重、數據收集與處理和結果公布等4 個方面進行了規定,以作為對高等教育機構進行排名需遵守的......閱讀全文
對照“柏林原則”,我們考察了國內有關網站、報刊雜志等媒體上發布的較為有影響的6個大學排名,發現我國大學排名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里考察的6個國內排名是:網大“中國大學排行榜”、廣東管理科學研究院的“中國大學評價”、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中心的“中國大學綜合競爭力評價”、中國校友會網聯合有關媒體進行
排名者的解釋 ARWU作為第一個多指標的全球性大學排名,自發布以來,它的學術排名受到了各國的重視,卻也不斷受到質疑或被誤讀。比如,該排行榜只排前100名,100名后就不具體排名了,而只是50所或100所大學分成一組,每一組內的大學均按照校名字母進行排序。而國內一些媒體對部分大學的名次進
不久前,清華大學發布“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專家評議會結果,宣布“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此外,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專家評議會也均宣布步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然而,輿論對各個學校這一“自評”的“雙一流”專家評議會意見并不買賬。在那之后,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也表示,“我們要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