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第二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戰略研討會在京召開。這是繼2020年中國林科院黃河生態研究院批復設立以來舉辦的第二次機制性學術盛會。會上,與會專家共同總結和探討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面臨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
中國林科院副院長、黃河生態研究院院長崔麗娟在會上說,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搖籃,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生態屏障和“國家糧倉”。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是筑牢國家生態屏障、實現綠色發展的迫切要求,是構建全面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陣地。
新的歷史時期,黨中央國務院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指導下,黃河流域的生態治理和高質量發展一直是中國林科院的優先和重點研究領域。至今,中國林科院已在黃河流域建設了10個國家級、局級定位觀測研究站和3個國家長期科研基地,在上游的高寒濕地、草地生態系統管理與修復,中游的風沙入黃治理、人工林林水綜合管理及經濟林發展,下游的灘涂草地退化、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修復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為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治理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2020年,中國林科院黃河生態研究院成立,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科技需求和政策研究開展了一系列工作。黃河院提出的“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濕地保護管理對策建議”得到國家領導人批示;針對《黃河立法草案研究》提出的法案意見建議提交《黃河法》立法小組;承擔了多項工程院、國家林草局、林科院針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的重大課題研究,在黃河流域生態質量演變、生態修復戰略、林草生態系統承載力、草原和濕地生態保育、土地沙化綜合治理等理論問題和關鍵技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成果和經驗,在打造生態保護修復和綠色產業協同發展科技創新平臺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3月22日是第31屆“世界水日”,聯合國確定2023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加速變革”。從3月22日到28日是第36屆“中國水周”,主題是“強化依法治水,攜手共護母親河”。水是萬物之源,也是萬物之本。......
記者今天(12月17日)從山東黃河河務局了解到,受強冷空氣影響,山東省沿黃地區出現大幅降溫天氣過程,12月16日,山東省內沿黃地區最低氣溫-10.3~-7.1℃。受其影響,12月17日,黃河利津宮家險......
關于印發《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的通知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
蘭州大學與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日本島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單位聯合,在三門峽盆地中心實施了環境鉆探并開展合作研究,獲取了黃河貫通三門峽歷史完整的巖芯檔案,通過與盆地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23.shtm新華社蘭州8月17日電(記者張文靜)經過多年努力,蘭州大學地貌演化與新生代環境研究團......
8月16日,第二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戰略研討會在京召開。這是繼2020年中國林科院黃河生態研究院批復設立以來舉辦的第二次機制性學術盛會。會上,與會專家共同總結和探討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面臨的重要......
8月16日,在第二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戰略研討會上,中國林科院黃河生態研究院發布了年度報告《黃河流域土地利用與景觀格局演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審定專家組認為,該報告是解決黃河流域治理問題的重要基......
近日,黃河水利委員會中游水文水資源局就“黃河水利委員會中游水文水資源局黃委中游水文水資源局水資源監測能力建設項目設備采購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2150.5萬元。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Z......
中新網洛陽6月16日電(楊大勇)豫西黃河濕地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近日在河南洛陽揭牌成立。該站是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物種繁衍、科普宣傳于一體的可持續利用基地,對于精準分析黃河流域生態多樣化、立足生......
《黃河三角洲濕地碳循環與碳收支》課題組供圖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研究員韓廣軒課題組撰寫的《黃河三角洲濕地碳循環與碳收支》一書,由科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濱海濕地富含土壤有機碳,同時土壤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