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中國醫學工程與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行業協同和國際技術交流,助力生物醫藥成果轉化更高質量發展,由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和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北京醫學工程大會”于11月4日在北京拉開帷幕。
作為中國醫學工程轉化領域的重要國際會議,本屆大會以“國際醫學工程發展前沿與轉化創新”為主題,相關政府部門領導出席并致辭,醫藥科研院所、科技園區、孵化器、大型藥企、創新創業企業、金融機構、新聞媒體等共計500余人出席大會及各分論壇。原總后衛生部副部長王玉民少將作為大會秘書長出席并擔任大會主持人。
本屆大會圍繞基因工程、細胞領域、AI、創新醫療器械和藥物、CDMO等方向展開深度研討和圓桌對話,主論壇還進行了圖片直播和網絡直播,引發了業界人士線上線下的熱烈討論。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以色列科學家Sidney Altman、Arieh Warshel團隊通過視頻聯線的方式為本次大會帶來學術演講《生物工程技術在糖尿病領域的應用現狀及發展》。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教授發表了題為《中國創新藥物改變腫瘤臨床實踐》的重要演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王擁軍教授及其團隊核心成員荊京博士,分享了其關于人工智能在腦血管臨床應用創新的相關研究和產品。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林元向與會者分享了其團隊關于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項目的最新進展,對《辨證保健的理論創新及其應用》做出專題演講。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我國胸外科知名專家張力建教授宣講了有關早期肺癌手術后的輔助治療的最新成果。
世界第一款多功能骨科機器人發明人、以AI全科醫生為核心的智能診所創立者和專利發明人朱紅文博士,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其最新科研成果《智創未來——智慧醫療在骨科領域的應用》。
重大技術項目發布,圓桌對話與分論壇齊發力
大會現場,“中國醫藥健康CDMO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的發起,從供給側結構上已經涵蓋了醫藥健康產業的多數領域:生物藥、化學藥、現代中醫藥、高端醫療器械、細胞藥物及快速診斷輔助治療及其相關的臨床試驗、產品檢驗檢測注冊認證、工業設計等環節。此外,“云谷-斯睿恒德產融結合創新平臺項目”、“中韓臍帶血干細胞應用合作項目”也舉行了現場簽約儀式。
日本北海道高功能治療中心主任岸和史教授講述了日本最前沿的放射治療融合免疫藥物、細胞治療的探索與實踐。岸和史教授曾任得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腫瘤放射線實驗室博士后研究員,將放射線治療與分子靶向藥以及免疫藥物治療的方法相結合,是日本腫瘤治療方面的權威。日本北海道札幌高功能放射線治療中心擁有目前醫療領域最先進的質子線治療設備,是全世界唯一同時擁有最高配置的質子線治療裝置、托姆刀、射波刀3臺放射線治療設備的醫療機構。
日本駐中國大使館一等秘書官伊藤秀俊分享了日本政府對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研發與發展的相關政策。日本醫藥產業在臨床醫學、康復醫學、腫瘤醫學和再生醫學領域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產生了多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除國內外頂尖專家的主旨演講外,大會還有三場行業分論壇同時舉辦,分別是“設計與醫療高峰論壇”、“營養健康及特殊食品研發系統管理與產品優化研討論壇”和“消毒與滅菌技術發展趨勢論壇”。
除上述內容外,本屆大會還包括國際醫學前沿科技項目展覽展示、創新創業企業成果分享、重大項目合作簽約,以及科學家、企業家和金融機構的多項交流互動等系列活動。
四屆大會厚積薄發,創新孵化碩果累累
大會的主辦方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區永豐產業基地,自2016年開園以來迅速發展,針對醫藥成果轉化的“痛點”和產業化“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以“聚焦前沿·促進創新·加速轉化”為宗旨,形成了以醫藥研發、臨床研究、注冊審評審批等專家資源為核心,服務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的綜合孵化加速服務體系,可為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內外藥品、醫療器械企業提供一體化的科技創新創業鏈條服務。
截至目前,轉化中心入孵企業先后累計超過200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60家,投資引進了百余項國內外技術項目。其中一批引進及正在洽談中的海外國際尖端技術項目,已成為國內外資本的重點投資對象,例如:瑞士隱形眼鏡連續性眼壓監測系統、以色列理工學院納米材料傳感器呼吸監測及COPD監測預警系統、以色列納米纖維再生基質組織修復平臺技術項目、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微型人造胰腺項目(針對I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II型糖尿病)、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免疫學治療炎癥性腸病及艾滋病項目、美國PDGF組織及骨骼再生修復項目、西班牙脂肪細胞冷凍減脂項目、韓國首爾大學自體脂肪干細胞橫行分化神經干細胞治療AD/帕金森/腦卒中項目,以及美國威斯康星州大學麥迪遜分校盲人助視器等。
轉化中心引進的這些國際項目技術優勢明顯,目前正協助這些國際技術項目成立實體公司,在中國進行轉化及應用,已為這些國際企業達成投融資金額超過1.7億元,促進其在中國快速成長與發展。以呼吸監測項目為例:該項目為全球首個納米材料傳感器呼吸監測系統,技術優勢明顯,已在歐洲和中國啟動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將盡快取得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市場準入。該技術將可用于慢性心衰、哮喘、疼痛麻醉后的呼吸監測、老年人、新生兒等,并可進一步應用于COPD病人日常病情惡化監測預警,以及其他非醫療領域,實現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綜上,北京國際醫學工程大會歷時四屆,已成為交流和分享國內外前沿生物醫藥科研成果的重要紐帶,建立了廣泛而深入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加速醫學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我國生物醫藥與醫療健康產業的創新升級做出了積極努力和卓越貢獻,業內期待明年的大會更加精彩。
12月21日,第十屆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創新高峰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上展示了多項人工智能(AI)與醫學融合創新成果。“致盲性眼底病人工智能輔助篩查系統”引起現場觀眾的極大興趣。據悉,該篩查系統由一臺眼底相機......
近日,第二屆醫學“雙一流”建設論壇在上海舉辦。吉林大學入選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理事單位,吉林大學副校長、白求恩醫學部學部長趙國慶當選為建設聯盟理事。會上舉行了中國醫藥學研究生在線教育平臺合作簽約儀式......
2019年中科院分區JCR于2019年12月16日出爐(相關鏈接:2019年JCR中科院分區出爐!PNASNat.Commun重回一區),小編及時整理了綜合類,生物類,醫學類領域的1區期刊,發現綜合類......
醫學教育改革如何順應時代發展,承擔時代使命?醫學“雙一流”建設怎樣推進?醫學頂尖人才如何培養?12月13日,第二屆醫學“雙一流”建設論壇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會議由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主辦,復旦......
11月30日,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及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杰出貢獻獎頒獎大會在北京召開。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彭世球團隊主持的“新一代南海海洋環境實時預報系統”項目......
我國精準醫療的發展,主要由多組學技術研究、免疫治療的精準應用、以及龐大的生物醫學大數據與各類新型生物標志物等前沿探索構成。對現有的診斷、治療模式進行創新改變,這無疑將是醫學發展......
為推動中國醫學工程與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行業協同和國際技術交流,助力生物醫藥成果轉化更高質量發展,由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和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北京醫學工程大會”于1......
為推動中國醫學工程與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行業協同和國際技術交流,助力生物醫藥成果轉化更高質量發展,由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和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北京醫學工程大會”于1......
為推動中國醫學工程與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行業協同和國際技術交流,助力生物醫藥成果轉化更高質量發展,由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和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北京醫學工程大會”于1......
為推動中國醫學工程與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行業協同和國際技術交流,助力生物醫藥成果轉化更高質量發展,由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和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北京醫學工程大會”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