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1-29 15:40 原文鏈接: 高空野火煙霧威脅臭氧層

    2019年的熱浪在西伯利亞引發了大面積火災,煙霧可能已經飄進了北極的平流層。圖片來源:DONAT SOROKIN/TASS/GETTY IMAGES

      兩年前,冰凍在北極海冰中的德國破冰船“極地號”的船員向夜空發射了一束綠色激光,以研究冬季冰冷的云層。然而,光束在7公里以上的平流層中遇到了一千米厚的粒子層,研究人員后來發現,這是那年夏天席卷西伯利亞的巨大野火產生的煙霧。

      直到2020年3月,由于西伯利亞的煙霧揮之不去,衛星測量的北極臭氧水平達到了歷史新低。德國萊布尼茨對流層研究所研究生Kevin Ohneiser說,似乎是煙霧導致了臭氧的消耗。

      近日,Ohneiser和同事發表在《大氣化學與物理》上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氣候變化可能會對大氣化學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因為日益嚴重的野火產生的煙霧會侵入平流層,并有可能侵蝕阻擋紫外線輻射的臭氧層。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遙感科學家Omar Torres表示,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衛星已經能夠跟蹤煙霧顆粒,這些煙霧顆粒很容易從太空中看到,因為它們對紫外線有很強的吸收能力。然而,Torres說,直到2017年,衛星都沒有看到有煙霧穿透平流層的跡象。

      北極煙霧事件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它沒有理由出現在那里。Ohneiser表示:“每個人都認為北極會非常干凈。因為那里沒有雷暴,雷暴可以把污染物推進平流層。”比如,澳大利亞野火可以產生自己高聳的風暴系統,能夠像火山一樣將物質注入平流層。但在西伯利亞大火時,它被困在熱浪和高壓系統中,抑制了形成大風暴的對流上升氣流。因此,煙霧肯定有其他途徑到達平流層。

      在一個尚未發表的模型中,研究小組援引了一個10年前叫做“自我提升”的理論,試圖解釋該地區如何產生如此高濃度的煙霧。他們的模型表明,黑煙顆粒非常有效地吸收了陽光,從而迅速加熱了周圍的空氣,導致黑煙上升。僅僅幾天后,這一過程就可能將煙霧吹到地面10公里的高空,然后風會將煙霧帶到北極低空平流層。

      Ohneiser說,事實上,在經過西伯利亞大火時,NASA的云—氣溶膠激光雷達與紅外探路者衛星觀測衛星(CALIPSO)捕獲了從4到10公里處升起的羽狀煙霧。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火積云研究員Michael Fromm稱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主張”,需要更多有力的證據。他認為,如果沒有火風暴的額外推動,煙霧就不太可能穿透對流層頂,而對流層頂是隔離平流層的邊界。

      Fromm認為,大多數北極微粒不是煙霧,而是來自俄羅斯堪察加半島西南的萊科克火山的殘留硫酸鹽氣溶膠,該火山在2019年向平流層噴出了氣體和火山灰。他指出,CALIPSO無法區分煙和硫酸鹽。

      但Ohneiser和他的同事們立場堅定。他們的先進激光雷達測量了兩種不同波長的光吸收和反射,使用同一儀器對澳大利亞野火的觀察顯示,煙霧顆粒有一個獨特的特征。Ohneiser指出,這些是“野火煙霧清晰的光學指紋”。研究團隊表示,他們確實看到了來自萊科克火山的硫酸鹽顆粒,但它們在平流層更高的地方形成了一個薄層。

      哈佛大學大氣化學家Jessica Smith說,一旦煙霧進入平流層,它消耗臭氧的潛力就肯定存在。極地臭氧的損失依賴于氯,在冬天,當平流層形成稀薄的彩虹云時,氯就開始攻擊。它們的液滴為化學反應提供了一個表面,這些化學反應產生了氯自由基,氯自由基會破壞臭氧。Smith說,煙霧顆粒可能通過播撒這些云的形成,并賦予它們更小、更豐富的水滴,從而促進臭氧的損失。

      此外,煙霧顆粒也可能被包裹在化學物質中,例如硫酸鹽,可以通過與氯直接反應來減少臭氧。這些煙霧也可能會以某種方式加強平流層極地渦旋,進一步使兩極寒冷,并加速損耗。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5194/acp-21-15783-2021


    相關文章

    魏科:臭氧層正在逐步“愈合”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指出,如果維持現行保護政策,預計到2040年,除南北極之外的全球其他地區的臭氧層將恢復至1980年之前的水平。盡管臭氧層完全恢復尚需時日,但人類已經看到勝利的曙光。1987年,國際社會......

    臭氧層破壞導致二疊紀末陸地生物大滅絕的直接證據

    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大滅絕造成了約81%的海洋物種和89%的陸地物種滅絕,其主要原因被認為是大規模火山噴發導致的環境變化,但仍缺乏環境因素影響陸地生態系統的直接證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聯合國:臭氧層恢復已步入正軌

    當地時間1月9日,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指出,臭氧層有望在40年內恢復,全球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化學品的行動已惠及旨在減緩氣候變化的努力。這是由聯合國支持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聯合國:臭氧層恢復已步入正軌

    當地時間1月9日,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指出,臭氧層有望在40年內恢復,全球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化學品的行動已惠及旨在減緩氣候變化的努力。這是由聯合國支持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臭氧層破壞導致生物大滅絕的直接證據被發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225.shtm本報南京1月7日凌晨電(記者蘇雁通訊員姬尊雨)距今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大滅絕事件......

    澳大利亞野火擴大臭氧層空洞,加劇全球變暖

    近日,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2019年至2020年肆虐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強烈野火產生的煙霧導致大氣溫度飆升,可能使臭氧層的空洞更大。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科學報告》。2019年的極端干旱引發了前......

    國際最新研發出一種用于監測臭氧層恢復的新指標

    中新網北京8月25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科學研究論文,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指標,用于監測臭氧恢復,評估非法或不受監管的臭氧消耗物質排放對臭氧層的影響。這一新指標或可......

    高空野火煙霧威脅臭氧層

    2019年的熱浪在西伯利亞引發了大面積火災,煙霧可能已經飄進了北極的平流層。圖片來源:DONATSOROKIN/TASS/GETTYIMAGES兩年前,冰凍在北極海冰中的德國破冰船“極地號”的船員向夜......

    高空野火煙霧威脅臭氧層

    2019年的熱浪在西伯利亞引發了大面積火災,煙霧可能已經飄進了北極的平流層。圖片來源:DONATSOROKIN/TASS/GETTYIMAGES兩年前,冰凍在北極海冰中的德國破冰船“極地號”的船員向夜......

    安捷倫研討會如何檢測空氣&工業產品中消耗臭氧層物質

    臭氧層是指距地面15-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部分,被譽為“地球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但隨著制冷劑、發泡劑、噴射劑等化學制品被大量使用,這些制品中含有的大量消耗臭氧層物質(ODS)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