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類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而產生精子的最佳溫度則低于人體正常體溫,在32℃-35℃之間,研究表明,暴露在這一溫度范圍以上僅僅1℃,就會對男性的生育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熱激誘導男性不育的現象已經得到了廣泛研究和認可,例如,熱水泡浴、穿著過于緊身的褲子,以及長時間駕駛,都會導致局部過熱,從而影響男性生育功能。然而,其背后的具體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美國俄勒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Cell 子刊 Current Biology 雜志發表了題為:Elevated Temperatures Cause Transposon-Associated DNA Damage in C. elegans Spermatocytes 的研究論文。
這項研究表明,精子對高溫的耐受性較差,短時間的熱激處理,就會導致原本被抑制的轉座子重新活躍,從而導致過度的DNA損傷和基因組改變,最終損害生育能力。
精子發育過程中對溫度升高非常敏感,而卵子的發育則不受影響,精子是人體內最小的細胞,產生精子的睪丸位于人體外部,在低于人體體溫下產生,并貫穿整個成年人的壽命。而卵子則是人體內最大的細胞,是在人體內部形成,因此能維持恒定溫度,并且僅在有限的時間內產生。
轉座子(Transposons),也叫跳躍基因,它們是一段可以從原位上單獨復制或斷裂下來,環化后插入另一位點,并對其后的基因起調控作用的DNA序列。
人類染色體上的轉座子一般處于沉睡狀態,一旦被喚醒,既能夠改變遺傳物質,也會留下DNA損傷。
這些“轉座子”的在發育中的精子和卵子中同樣受到抑制,但是,這項研究發現,發育中的精子受到熱激,其中的“轉座子”則會被“喚醒”,開始活躍起來。
在人類和模式動物秀麗隱桿線蟲中,小幅的溫度升高足以降低雄性的生育能力。因此,研究團隊使用了秀麗隱桿線蟲作為模式動物進行研究。
研究團隊將線蟲短暫暴露于升高2℃的環境中進行2小時的短暫熱激處理,通過顯微觀察在正常和熱激條件下發育的精子和卵子。
結果表明,僅僅短時間增加了2℃,秀麗隱桿線蟲精原細胞在減數分裂前期和I期中的雙鏈DNA斷裂(DSB)最多增加了25倍,而且,這些精子的受精卵未能產生后代。
研究團隊還發現,這些雙鏈DNA斷裂(DSB)與細胞內的核酸內切酶無關。
進一步地,研究團隊使用高通量基因組測序,確定了在正常條件下和熱激條件下,“跳躍基因”在整個基因組中所處的位置。結果發現,在熱激處理后,精子中一些新的位置出現了“跳躍基因”。在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形成精子的過程中,熱激誘導的雙鏈DNA斷裂(DSB)的產生與 Tc1 轉座子有關。
研究還發現,卵子形成過程中,熱激處理不會導致雙鏈DNA斷裂(DSB)或Tc1轉座子的跳躍增加。
綜上所述,這項研究表明,精子對高溫的耐受性較差,短時間的熱激處理,就會導致原本被抑制的轉座子重新活躍,從而導致過度的DNA損傷和基因組改變,最終損害生育能力。
在大多數生物中,雄性在一生中都能產生大量的精子,而雌性產生卵子的時間和數量則很有限。這種差異可能使得精子在較高的錯誤發生率時仍保持足夠的精子數量以滿足生育。
目前,全球變暖情況加劇,世界各地屢屢出現破紀錄的高溫天氣,這將導致許多動物面臨不育甚至物種滅絕的風險,也將最終影響人類。了解溫度對精子產生的影響及其背后的機制,有助于了解生物體的繁殖能力和種群變化,以及它們為何隨氣候變化而變化。
這是一篇標志性的論文,該研究顯示出環境效應可以改變特定DNA序列以及可能控制其活性的蛋白質,這項工作清楚地在分子水平上說明了生成精子過程中受熱到底會發生哪些改變。
更重要的是,這項研究為科學家在哺乳動物和人類中研究是否相同的機制導致了熱激誘導男性不育指明了方向。
人類男性的生育能力和精子的適應性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但科學家發現,這種模式并不適用于其他動物。1月16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由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評估了379項研究的結果,這......
10月13日,《核酸研究》(NucleicAcids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吳薇研究組與廣州國家實驗室完成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DNADamageAtlas:ana......
帕金森病是一種腦部疾病,它會逐漸導致行動困難、震顫,最終癡呆。在其長達數年的病程中,早期診斷往往非常困難。近日,一項使用嚙齒動物和帕金森病患者組織的研究表明,血液樣本中發現的DNA損傷為早期診斷該疾病......
以后人們做試管嬰兒又有了新的選擇。據報道,首批通過精子注射機器人制造的嬰兒誕生,是兩名女嬰。機器人正在操作,將精子注入卵子內據了解,在通常的試管嬰兒操作中,最關鍵的一步是將精子注入卵子內。以前,這項過......
荷蘭男子違規捐精成為至少550名孩子"父親"一事近日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一事件的背后,折射出全球男性精子數量持續下降的現實問題。據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泌尿外科醫生莫志強介紹,有研......
當今社會中,不孕不育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由多種復雜因素介導。然而,大約40%的不孕不育案例根源在于男性精子數量、質量以及性功能等方面的問題。其中,精子數量和質量被認為是男性不育率不斷上升的主要驅動因......
近日,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泌尿外科團隊在國際期刊《微生物學前沿》(FrontiersinMicrobiology)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深入探討了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物介導慢性飲酒所致精子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晚婚晚育的現象也日漸普遍。提到“生育年齡”,人們第一反應總聯想到女性,“高齡產婦”、“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熱點話題。男性在生殖過程中擔任的角色總會在一定程度上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95.shtm核糖體是最重要的聚合酶之一,以信使RNA(mRNA)為模板,氨酰化tRNA(aa-......
全世界約有15%的夫婦受到不孕不育癥的影響;在美國,15歲至44歲的男性中約有9%的人報告有不孕不育問題,女性中約有10%。據中國人口協會、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從2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