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8-01 16:28 原文鏈接: 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成本低、光電轉換效率高等優點。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鈣鈦礦單結電池效率已超過25%,基于鈣鈦礦的多結疊層電池效率已超過30%,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認為是未來最具應用潛力的光伏技術之一。

    光電轉換效率是太陽能電池的核心指標之一,為實現高效率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人們常采用可與鈣鈦礦形成I型異質結能級結構的二次相碘化鉛(PbI2)來阻擋載流子在多晶鈣鈦礦晶界或表面缺陷處復合。早期半導體所團隊曾發現基于二次相PbI2的鈣鈦礦電池較難兼顧效率和穩定性(Advanced Materials, 2017,29,1703852)。主要原因是PbI2二次相的存在可能提供了鈣鈦礦分解以及離子移動通道,使得鈣鈦礦材料以及電池器件長期穩定性較差,且易產生較大的電滯。因此,如何設計穩定的二次相,既能實現鈍化鈣鈦礦缺陷,又能獲得穩定的鈣鈦礦吸光材料,從而實現既高效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當前該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

    最近,半導體所游經碧研究員領導的團隊發現通過在鈣鈦礦材料中引入少量氯化銣(RbCl),可將常見的引起鈣鈦礦不穩定的二次相PbI2轉化成為全新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好的(PbI2)2RbCl(簡稱PIRC)(圖1A,1B)。實現了85℃條件下鈣鈦礦材料熱穩定性大幅度提升,同時鈣鈦礦材料的離子遷移勢壘提高了3倍,離子遷移得到了有效抑制(圖1C,1D)。除此之外,他們還發現通過抑制PbI2消除了鈣鈦礦/PbI2界面的強限域導致的能帶變大問題,減小了鈣鈦礦材料的帶隙,擴展了對太陽光吸收范圍。基于獲得的高穩定性、光吸收擴展的鈣鈦礦材料,半導體所團隊研制出認證效率為25.6%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圖2A),為目前公開發表的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最高效率。電池器件1000小時放置和85攝氏度加速老化分別保持初始效率的96%和80%(圖2B,2C)。該工作同時實現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高光電轉換效率和高穩定性,為鈣鈦礦電池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產業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項成果以發表于《Science》雜志(Inactive (PbI2)2RbCl stabilizes perovskite films for efficient solar cells,Science,2022,377,531-534. doi/10.1126/science.abp8873),半導體所博士后趙洋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生馬飛、瞿子涵分別為論文的第二、第三作者,游經碧研究員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半導體所張興旺研究員的悉心指導與大力支持,還得到了半導體所鄧惠雄研究員(晶體結構理論模擬)和中南大學袁永波教授(離子遷移表征)的研究支持。同時,感謝上海同步輻射楊迎國研究員以及武漢大學柯維俊教授等對研究工作給予的幫助和寶貴的建議。

    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創新交叉團隊、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以及中南大學創新團隊等項目的資助。同時也感謝北京市科委對本課題前期研究的大力支持。

    圖1 (A)具有PIRC二次相鈣鈦礦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B)有無PIRC的鈣鈦礦薄膜X射線衍射圖譜(插圖為局部放大圖),(C)與(D)分別為有無PIRC的鈣鈦礦電導與溫度關系圖。

    相關文章

    藥典委開始征集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用樣品(2024年第三批)

    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關于征集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用樣品的通知(2024年第三批)。原通知如下:各相關單位:2024年我委將繼續組織開展《中國藥典》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為增強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用樣品的代表性,確保......

    新方法可抑制鈣鈦礦離子遷移提升光伏器件穩定性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前沿交叉研究院柔性電子研究中心常晶晶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在鹵化物鈣鈦礦晶格中直接引入具有強電負性的氟離子,以抑制鈣鈦礦離子遷移,并穩定晶相的策略。該方法顯著提升了鈣鈦礦光伏器件性能......

    12省/直轄市超千億!2023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

    2023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保持穩定增長,投入強度持續提升,基礎研究投入取得新進展,國家財政科技支出穩步增加。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情況2023年,全國共......

    南開大學新能源團隊最新成果《自然》發表

    北京時間9月30日晚,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南開大學化學學院袁明鑒教授課題組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愛德華·薩金特教授課題組的聯合研究進展。研究團隊針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高溫工況條件下穩定性不足這......

    90后學者用“誰也不看好的方法”成功破題!

    文|卜金婷2021年的一整年,劉俁都在經歷失敗。這是劉俁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做博士后的第一年,他轉換了研究方向。彼時,憑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干勁,劉俁一入門就接手了一個大難題:利用分......

    研究發現酸橙辛弗林生物合成分子關鍵基因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南方特色作物遺傳育種團隊聯合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等單位,發現了酸橙辛弗林生物合成分子關鍵基因。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同行期刊》(PeerJourn......

    最新研究稱,南美洲高溫、干旱和火災風險不斷上升

    中新網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顯示,自1970年以來,南美洲部分地區每年同時發生極端炎熱、干旱和高火災風險的天數增長......

    研究為預測未來氣候及極端氣候應對提供關鍵數據

    中新網西安9月27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27日從西北大學獲悉,該校城市與環境學院徐國保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自然》)發表了長文“JetstreamcontrolsonEuro......

    研究提出中老年女性皮膚病分年齡段精準防治新觀點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病醫院/芙蓉實驗室研究團隊基于近十年的自然人群及皮膚病專病隊列的系列研究成果,并結合國際相關領域最新進展,提出中老年女性皮膚疾病分年齡段實現精準防治的新觀點。9月25日,相關成果以......

    世界近視眼大會60周年近視研究十大科學發現公布

    9月23日至28日,第19屆世界近視眼大會(簡稱IMC)在長沙、三亞兩地舉行,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位專家學者,交流和分享近視眼領域的新理念與新成果。第19屆世界近視大會舉行。主辦方供圖今年......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