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原北京天文臺副臺長南仁東先生于北京時間2017年9月15日23點23分因病逝世,享年72歲。訃告
南仁東先生是FAST工程的發起者及奠基人。自1994年起,他一直負責FAST的選址、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作為項目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負責編訂FAST科學目標,全面指導FAST工程建設,并主持攻克了索疲勞、動光纜等一系列技術難題,為FAST工程的順利完成作出了卓越貢獻。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南仁東先生是最早在國際天文學會擔任分部主席等重要職務的中國天文學家,他也是一位卓越的綜合技術專家,在天文科學和天文技術方法領域造詣深厚,培養了大量的科學及技術人才。
南仁東先生一生樸素寬厚,淡泊名利,待人誠懇,胸懷全局,鞠躬盡瘁,為我國天文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不幸去世是中國天文事業的重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南仁東先生!
南仁東先生永垂不朽!
遵其遺愿,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
近日,基于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豐富數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菂帶領的科研團隊提出一種全新分析構架“Pincus-Lyaponov相圖”,得以量化爆發事件......
FAST揭秘快速射電暴。課題組供圖本報訊(記者崔雪芹)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方法,全面分析了活躍的快速射電暴在時間-能量相空間中的行為。相關研究......
記者從中國天眼FAST了解到,FAST2024年度觀測季自由觀測項目申請通道將于4月6日0時,向全球開放。 在中國天眼FAST的總控室,科研人員正在通過全球最大單口徑......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韓金林研究員領導的“王綬琯巡天突擊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在“銀道面脈沖星快照(GPPS)巡天”中新發現了76顆偶發脈沖星。該團隊還利用FAST對國際上已知的59顆RRAT......
貴州的那口“大鍋”又有新發現。利用中國天眼(FAST),我國天文學家發現脈沖星輻射新形態——矮脈沖輻射,并揭示了脈沖星輻射瀕臨熄滅時其磁層結構基本不變的物理事實。更重要的是,這種脈沖星輻射形態是國際上......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北京時間7月26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志(Nature)發表了圍繞中國天眼FAST的最新科研成果。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天文學系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聯合領導的......
北京時間2023年6月21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中國天眼FAST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發現了一個名為PSRJ1953+1844(M71E)的雙星,其軌道周期僅為53......
1月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李菂研究員領導的團隊,通過FAST平臺,采用原創的中性氫窄線自吸收方法,首次獲得原恒星核包層中具有高置信度的塞曼效應測量結果。3月18日,李菂領導的團隊通過分析包括FAS......
十年來,科技界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奮力攻堅,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企業核心競爭力日漸增強,把創新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墨子號”探路量子通信2016......
在貴州深山的大窩凼里,有一群“追星人”,他們堅持絕對精準的科學精神,參與了“中國天眼”FAST從設計建設到調試運行的全流程,并不斷進行前沿探索。在國家天文臺FAST電子學實驗室,總工程師姜鵬正帶領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