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作為全國首個12萬億GDP省份,廣東省連續33年GDP總量位居全國第一,被稱為世界級制造業基地。在醫療領域,珠三角地區是我國的四大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之一。此外,廣東還擁有15個國家干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位列全國各省市第二位。
日前,工信部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其中廣東省專精特新“小巨人”數量以448家位居第二。之所以取得出色的培育成果,除了得益于廣東成熟的市場環境和經濟水平,也與政策支持、金融支持、產業基礎等因素密不可分,為中小企業跨越成長為“小巨人”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醫療“專精特新”產業系列專題》將以廣東省為例,從2020年-2021年廣東省“專精特新”醫療企業的政策支持、地區分布、產業結構、投融資情況等方面進行分析梳理,描繪“專精特新”醫療產業發展圖譜,解碼“小巨人”培育秘訣,為加速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帶來生長力。
資金、人才政策頻出,多方位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今年6月,工信部印發《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統一明確了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認定標準。《辦法》提出要“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需同時滿足專、精、特、新、鏈、品六個方面指標,認定標準如下圖所示: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認定標準
在國家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廣東省也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關于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遴選辦法》等政策文件,為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今年8月,廣東省2022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正式開始申報,同時滿足以下四項條件即視為滿足認定條件:
(一)從事特定細分市場時間達到2年以上;
(二)上年度研發費用總額不低于100萬元,且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不低于3%;
(三)上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在1000萬元以上,或上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在1000萬元以下,但近2年新增股權融資總額(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實繳額)達到2000萬元以上。
(四)評價得分達到 60 分以上或滿足下列條件之一:1、近三年獲得過省級科技獎勵,并在獲獎單位中排名前三,或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并在獲獎單位中排名前五;2、近兩年研發費用總額均值在1000萬元以上;3、近兩年新增股權融資總額(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實繳額)6000萬元以上;4、近三年進入“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全國500強企業組名單。
針對成功認定的專精特新企業和“小巨人”企業,廣東省及各地區也發布了針對性的獎勵措施。整理如下:
廣東省市專精特新獎勵政策(不完全整理)
在省級層面上,廣東省針對工信部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認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其獲得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并在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間實際發生的利息總額達到30萬元及以上的支出給予補助,補助額度按照單個企業的補助比例最高不超過利息的50%,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除了貼息政策之外,為了有效解決“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需求方面的問題,今年以來,廣東省工信廳先后與交通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開展政銀合作,“十四五”期間將分別引入3000億元、1000億、2000億元融資支持,累計綜合融資金額達到6000億元。同時,廣東省工信廳與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的政銀合作,還針對專精特新企業量身打造了一系列融資服務產品。
其中,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針對廣東省范圍內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從授信額度、利率、期限、放款速度、團隊服務等方面實施差別化信貸支持。還為專精特新企業的日常經營、固定資產購置、投貸聯動、企業并購、人才服務等需求,打造了智造研發貸、智造成果轉化貸、智造供應貸、智造入園貸等17款產品。
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則針對“專精特新”培育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分別推出了“專精特新”培育貸、“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專精特新”巨人貸。值得注意的是,“專精特新”培育貸對列入各地工信部門“小升規”培育庫的企業,在“升規”培育階段可提供300 萬元的免抵押信用貸款授信額度。
此外,聯合廣東監管局、上交所、深交所、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公司全國首推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掛牌上市融資服務方案,未來五年將推動300家“專精特新”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直接融資。
除了資金支持,在提供人才支撐上,廣東省通過舉辦“專精特新”企業校園招聘會,組織了1500家企業與近3萬名大學生對接,實施新粵商培訓工程,2020年至今共為345家“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培訓服務,同時,開展直播帶崗,助力“專精特新”等企業實現人才供需對接。
醫療類專精特新企業109家,其中國家級“小巨人”23家
根據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數據,2020年到2021年,廣東省共培育了1459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廣東省中小企業的佼佼者,帶領全省產業快速發展。其中,醫療類“專精特新”企業為109家,占比4.8%。
值得關注的是,在109家醫療“專精特新”企業中,有23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高達21.1%。可以看到,雖然醫療類企業數量并不多,但勝在質量非常高。
廣東省醫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立年份
從成立時間來看,廣東省醫療類“專精特新”企業的平均成立時間較早,且2000年以前成立的企業數量最多。其中2010年之前成立的企業數量為72家,比2011年以后的37家多了將近一倍。
廣東省醫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地區分布情況及“小巨人”企業比例
從地區分布來看,醫療類“專精特新”企業數量最多的是深圳46家,緊接著廣州21家,珠海和東莞并列第三。
一方面,深圳以絕對的數量優勢穩坐第一,“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為841家,總數量排名第一,其中醫療類46家,占比5.46%,略高于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廣州“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為261家,其中醫療類企業21家,占比為8.04%,大大超過平均水平。
廣東省醫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所處階段(不含未公開的企業)
從融資輪次來看,處于IPO階段的企業有6家,全部成立于2010年以前,可以看到老牌企業在資本市場占據重要位置。
21家企業選擇在新三板/新四板掛牌,其中16家為醫療器械企業。同時,其中17家企業成立于2010年以前,在細分領域深耕超過12年,其中2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企業越來越青睞于在新三板/新四板掛牌,是國家對于加大中小企業扶持力度的又一體現。2021年11月,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交易。北交所和滬深交易所具有同等地位,其推出無疑是后疫情時期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至此,北交所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融資的主戰場。
新三板則是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而生。據了解,在新三板創新層、 基礎層培育壯大的企業, 鼓勵繼續在北交所上市, 同時堅持轉板機制, 培育成熟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可以按主板、科創板、 創業板上市要求轉板交易,抑或獲得境外IPO上市融資機會。
北交所的設立,以及國家對“專精特新”的政策傾斜,一定程度上為各地四板市場帶去了東風,進一步促進了中小微企業股權交易和融資。
因此,專精特新企業選擇在新三板/新四板掛牌,其實有著自己的考慮。一方面能獲得一定的政策傾斜,另一方面也能幫助企業打開知名度,更易獲得融資。此外,規范化的管理和監管也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最后,由圖可知,處于B輪到C輪的企業只有4家,其中2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成立于2010年以后。據此猜測年輕的創新型企業發展速度較快,較為需要資本的支持,也相對容易得到資本的青睞。
醫療器械企業“斷層”居首,醫療設備占半壁江山
近年來,受益于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政策大力推動、國產自有技術不斷創新升級,廣東在醫療器械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廣東共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4368家,約占全國總數的15%,排名全國第一;醫療器械經營企業147396家,約占全國總數的17%;醫療器械工業總產值居全國前列。
2021年,廣東獲國家批準的創新類醫療器械累計25個,居全國第二;廣東省藥品監管局直接批準的二類醫療器械1717個,居全國第一;現有醫療器械二類注冊證11083個,占全國的15%,居全國第二。
廣東省在醫療器械領域的優勢地位,也反映在專精特新醫療產業圖譜當中。
當我們對2020-2021年廣東省109家醫療類“專精特新”企業的細分領域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企業類別大致可以分為醫療器械、醫藥制造、生物技術、大健康、新藥研發及其他領域。
其中,醫療器械相關企業以61家的數字占據了絕對的榜首,23家醫藥制造類企業排到第二,其中11家為中藥相關企業,7家為原料藥提供商。
再往后則生物技術企業,集中為基因檢測、腫瘤精準診療等;大健康領域,為電子血壓計、血糖儀等家用器械廠商,以及醫美、口腔企業等;最后是新藥研發企業,多關注腫瘤,自身免疫領域。
廣東省醫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領域情況
進一步對醫療器械的細分領域分布情況分析可知,30家醫療器械企業專注于醫療設備、儀器,占比高達50%,16家體外診斷試劑原料類企業緊隨其后。接下來是耗材類企業,其中心腦血管介入類醫療器械和一次性醫療耗材類的企業數量相近。
廣東省“專精特新”醫療器械類企業的細分領域
除此之外,61家醫療器械企業當中有13家為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占23家醫療類國家級“小巨人”企業的一半以上。也印證了這部分企業的特征:在細分領域深耕多年,成立早、實力強,有成為隱形冠軍或單項冠軍的生長潛力。
培育成績顯著,第四批“小巨人”數量居全國第二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擴容達到4328家,數量接近前三批的總和,目前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總量已達8997家。
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覆蓋全國31個省市區,廣東省專精特新“小巨人”數量以448家位居第二。其中深圳共有“小巨人”169家,居全國城市第四。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的涌現,代表著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
廣東之所以不斷涌現“小巨人”,根本上是得益于這里成熟的市場環境與適宜“小巨人”成長的生態。
首先,廣東在全國率先構建“數字政府+金融科技”的廣東模式,建立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截至2021年末,“中小融”平臺已覆蓋廣東省21個地市,服務企業超過100萬家。
其次,廣東的市場環境與市場運行機制好,也讓中小企業能夠在細分市場占據優勢,通過創新、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等獲得較高市場占有率。
除此之外,廣東還在包括融資便利、ZL服務、管理咨詢等各方面對中小企業成長做了配套政策安排,這都為中小企業跨越成長為“小巨人”創造了條件。
按照工信部目標,到2025年,我國要培育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10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我們期待,隨著政策逐步落地,梯度培育體系愈加成熟,未來將會有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脫穎而出,為中國的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醫保藥品目錄的藥可以上哪兒買?”“報銷有何調整?”國家醫保局微信公眾號開通目錄查詢和藥品配備機構查詢功能半年多來,一些參保人對哪些新藥納入2023年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具體報銷細則等情況還不是很了解......
3月31日,“Omega-3產業創新與發展灣區論壇”在廣東東莞舉行。論壇上,廣東醫科大學Omega-3研究與轉化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并發布Omega-3產業共識,成立“Omega-3科技與產業聯盟”。中......
2024年,全國范圍的醫療機構抽查行動就要來了!3月26日,國家疾控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2024年國家隨機監督抽查計劃的通知》(國疾控綜監督二函〔2024〕83號),就......
導讀:“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科技巨頭們紛紛瞄準這一趨勢,加大在“AI+醫療”領域的投入和布局,以期在這一新的賽道上搶占先機。”近期,AI+醫療板塊在股市中表現活躍......
項目概況廣東醫科大學購置科研設備一批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廣東省政府采購網https://gdgpo.czt.gd.gov.cn/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4年04月08日09時30分(北京時間)......
2月28日,2024年上海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召開。2024年上海衛生健康工作主要圍繞八項重點工作,推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強化內涵,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強發展政策引導,落實對公立醫院高質......
近日消息,有投資者向邁瑞醫療(300760)提問。你好,貴公司2022年安徽省集采的試劑收入增量超過1億元,我們想了解基數是多少,具體達到了多少金額?2022年16省骨科耗材集采57509套,請問耗材......
日前,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印發《關于做好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醫療應急救援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該省各級衛生健康部門做好醫療應急救援相關工作,按照相關預案要求,加強應急值班值守,強化應急響應機制,將具備......
在數字化時代,醫療技術公司可以通過醫療設備使用產生的大量數據獲得有關患者和醫生的重要見解。然而,這些數據缺乏上下文,單獨并不足以了解市場實際情況。為了深入了解設備運行環境并提供個性化體驗,營銷人員需要......
近日,《廣東省醫療保障局關于做好“港澳藥械通”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發布,明確提出“港澳藥械通”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經備案后實行市場調節價,患者按自費單獨結算,并鼓勵相關藥品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