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項名為“冰桶挑戰”的接力活動,正通過社交網絡從北美風靡至國內。許多科技和演藝界名人都接受了挑戰,甚至連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受到眾多名人“點名”接力。這一行為藝術發起的初衷,旨在呼吁公眾關注一種罕見病——AL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俗稱“漸凍癥”),并為患者籌集善款。
與“冰桶挑戰”的風靡不同的是,ALS病作為一種罕見病,在社會上還屬于大眾認知的盲區,最為知名的患者當屬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這類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數占總人口的0.065%~0.1%之間的疾病或病變。目前全球共約5000-6000種罕見病,共占到人類疾病的10%,常見的有白血病、地中海貧血、血友病、苯丙酮尿癥、白化病等。
世界各國針對罕見病的定義據實際情況有所區別,例如美國認定罕見病為每萬人中患者在7.5人以下的疾病,歐盟為每萬人中5人以下,日本、韓國均為每萬人中4人以下。但在中國,目前尚無罕見病的官方定義。
由于罕見病在人群中發病率低,公眾缺乏了解,很多患者經受著醫療、教育及社會保障等多方面的歧視。在醫療方面,因為患者少、市場小,醫藥公司并不愿在藥物研發和治療方面投入,所以罕見病的醫療費用昂貴且大都在醫保范圍之外。
相對而言,美國很早便意識到這個問題,并在公共利益的驅使下,尋找立法途徑來鼓勵罕見病的藥物開發。
1983年美國罕見疾病組織(NORD)成立,直接推動《罕見病用藥法》(又名“孤兒藥法案”)通過。該法案對參與罕見病用藥研發的公司給與了多方面的支持:如特定的快速審批通道,政府支持藥品臨床試驗費用的50%,以及給予研發公司7年的市場獨占期。《罕見病用藥法》確實大大激勵了各公司投身研發,至2012年,由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上市的罕見病藥品數量已達452種。
目前,全球已有30多個國家先后從立法方面對罕見病用藥研發及治療方面給予了保障和支持。例如,日本對罕見病用藥研發公司給予10%的稅務減免;韓國對罕見病用藥報銷2/3的費用;歐盟則給予研發公司長達10年的市場獨占期。這些優惠政策也直接刺激了各國罕見病藥物研發市場,如今歐盟市場上罕見病用藥已達681種,日本國內已有182種。
但在中國,目前市場上銷售的130種罕見病用藥全部來自進口,僅有57種進入醫保范圍,可全額報銷的有10種。同時,關于罕見病藥物研發的專項法律也是一片空白,罕見病患者的服務機構也極少。對罕見病官方定義的缺失,被認為是目前罕見病相關政策制定的困難和瓶頸。
3月1日,我國將正式執行《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簡稱《2020年國家醫保目錄》)。有超過50種抗腫瘤藥被納入新醫保目錄,這將給腫瘤患者帶來怎樣的利好?近日,復旦......
萬分之一的變數,可能是生命的奇跡,也可能是一個難以治愈的醫療難題,罕見病,就是這樣一個存在。2008年,歐洲罕見病組織將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定為國際罕見病日。在2月28日第十四屆國際罕見病日即將到來之際......
萬分之一的變數,可能是生命的奇跡,也可能是一個難以治愈的醫療難題,罕見病,就是這樣一個存在。2008年,歐洲罕見病組織將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定為國際罕見病日。在2月28日第十四屆國際罕見病日即將到來之際......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閻錫蘊團隊在NanoToday上,在線發表關于鐵蛋白藥物載體(FerritinDrugCarrier)藥物裝載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
國科發基〔2020〕251號衛生健康委: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組織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具備先進科研裝備的重要科技創新基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藥物及診斷試劑的有效性評價和質量的精確控制是目前全球生物產業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是企業研發的重點,是標準化工程化開發的前提。為推動體外診斷與藥物工程化發展,加強計量及分析表征技術對質量控制及標準化的支......
2020年伊始,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然爆發并迅速席卷全球,引發了21世紀以來最為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國內地盡管疫情暴發較早,但在一系列積極主動的抗疫措施下,在數月內就對疫情進行了有效控制,中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9月14-18日,由中國質譜學會(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主辦,分析測試百科網和中國質譜學會網承辦的2020年中國質譜學會質譜網絡研討會(2020CMSS)正式召開。16日,會......
8月27日,拜耳公司宣布多菲戈(氯化鐳[223Ra]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伴癥狀性骨轉移且無已知內臟轉移的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關鍵III期ALSYMP......
8月28日,原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顏寧團隊和清華大學藥學院教授尹航團隊合作,在《細胞》上在線發表了題為《抑制惡性瘧原蟲糖攝入的結構基礎》研究論文。同時,該研究的“姊妹篇”《靶向Pf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