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學習時報》刊發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答記者問文章《在深化改革進程中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周生賢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今年環保部將啟動10項改革工作任務;堅決向污染宣戰,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
周生賢表示,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今年,環保部將啟動10項改革工作任務。一是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二是及時公布環境信息,健全舉報制度;三是完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行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四是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五是建立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六是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體系;七是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八是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建立國家公園體制;九是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開展國家環境資產核算方法體系研究;十是發展環保市場,推行排污權交易制度。
周生賢指出,對于環保部門來說,堅決向污染宣戰,要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路,用鐵規鐵腕強化污染防治,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逐步改善環境質量。
第一,繼續深化大氣污染防治。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以來,我部積極協調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狠抓貫徹落實。
一是分解落實責任。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重點任務部門分工方案,有關部門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十條》的實施細則,與各省(區、市)簽訂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
二是細化配套政策。共有22項,已出臺環保電價、專項資金、新能源汽車補貼、油品升級價格等6項配套政策,發布18項污染物排放標準、9項技術政策、19項技術規范。
三是完善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出臺加強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和應急管理工作的政策文件,實時發布74個城市PM2.5等監測數據;新增87個城市具備PM2.5監測能力,于2014年1月起發布監測數據。
四是加強大氣綜合治理。落實重點行業整治、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機動車污染治理等措施。
五是推進區域協作機制。建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和全國大氣污染防治部際協調機制。
六是強化各項保障措施。中央財政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2013年安排50億元支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治理項目,2014年安排項目資金100億元;安排6.4億元支持12個重點城市燃煤鍋爐煙塵治理。啟動實施“清潔空氣研究計劃”。
周生賢表示,下一步,環保部將繼續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重中之重,深入實施《大氣十條》,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以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治理為突破口,抓住產業結構、能源效率、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關鍵環節,健全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新機制,實行區域聯防聯控,讓人民群眾早日享有更多藍天白云。
第二,強化水污染防治。制定實施《清潔水行動計劃》,抓“兩頭”、帶“中間”,在確保飲用水源地等水質較好水體穩定達標、水質不退化的同時,集中力量把劣V類水體治好,尤其是消滅一批影響群眾多、公眾關注高的城鎮黑臭水體,帶動一般水體污染防治。推進重點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強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綜合防控海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第三,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制定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監督管理,切斷各類污染源,遏制土壤污染擴大趨勢;深入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實施土壤修復工程,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加強污染地塊開發利用監管,維護人居環境健康。深化以獎促治政策,繼續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整治農業面源污染,建設生態文明示范鄉鎮和村莊。
周生賢指出,“十二五”以來,通過強化目標責任考核,狠抓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0年下降7.8%、7.1%、9.9%和2.0%。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由2010年的76.9%提高到2013年的87.9%,脫硝機組占火電總裝機容量比例由11.2%提高到50%,脫硫機組裝機容量比例由82.6%提高到90%以上。總的來看,全國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減排進展超過預期,氨氮減排進度與時間進度基本同步,而氮氧化物后兩年減排任務艱巨。
周生賢表示,2014年確定的年度減排目標任務是: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別比上年減少2%,氮氧化物減排5%。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有堅定的決心和過硬的措施,環保部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繼續強化減排目標責任制。嚴格考核各地總量減排目標完成情況,對完不成任務的,加大問責力度。
二是全面推進“六廠(場)一車”(污水處理廠、造紙廠、畜禽養殖場、火電廠、鋼鐵廠、水泥廠和機動車)重點工程。力爭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1000萬噸,燃煤電廠脫硫改造1500萬千瓦、脫硝改造1.3億千瓦,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600萬輛。
三是落實配套政策。加快出臺《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等文件,提高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切實加強環境監管,嚴格落實脫硫脫硝除塵電價。
四是加強部門聯動。聯合農業部推進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與公安等部門合作加快淘汰黃標車,配合工信部門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周生賢稱,去年6月,經中央批準,環保部組織開展的“生態建設示范區”更名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央批準更名后,環保部印發《關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工作的意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區指標》等文件,新增72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目前,全國已有16個省(區)開展生態省(區)建設,1000 多個市(縣)開展生態市(縣)建設,建成國家級生態市(縣)55個、國家級生態鄉鎮2986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已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
周生賢強調,與“生態建設示范區”相比,“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內涵更加豐富、標準更高、范圍更廣,環保部將在認真總結生態建設示范區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評估標準、指標體系和管理規程,充分體現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之中的理念,引導已命名的生態建設示范區向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過渡。
二是大力推進生態省建設,加大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建設生態市力度。
三是擴大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的類型和范圍,探索跨區域協調工作機制,推動建立重點行業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基地。
四是組織開展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情況評估,總結經驗模式,組織宣傳推廣,充分發揮示范區示范和引領作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為持續改善湖北省環境空氣質量,圓滿完成“十四五”國家目標考核任務,努力提升支點建設的生態承載力,日前,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研究制定了《2025年度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要點》。據悉,本年度攻堅年度目標為完成國家......
2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創新項目“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研究”啟動會在北京舉行。記者獲悉,項目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研究員陳迎介紹了項目的背景、框架、研究基礎、主要目標等。項目組成......
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迅猛發展,數據安全、算法安全、網絡安全以及軍事化、武器化等多維度風險也隨之浮現。中山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廣東省創新戰略研究會副秘書長吳小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中美兩國正......
關于第三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獲獎集體和個人的通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總工會、團委、婦聯、市場監督管理局(廳、委):為深入貫......
關于發布《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入河排污口設置》等兩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的公告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落實《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四川省工業領域重點行業低(無)VOCs原輔材料替代技術、產品、裝備、工藝、工程、案例、解決方案等項目擬發布名單的公示根據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等4部門《關于開展工業領域重點行業低(無)VOCs原輔材......
9月20日至22日,第六屆青年生命科學論壇在長沙舉辦。論壇由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生命科學分會發起。開幕式現場。主辦方供圖此次論壇設置了開幕式、大會報告、邀請報告、口頭報告等環節,來自中國科學院亞熱......
9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主持召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項目(C類)《規模豬場種養循環農業創新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建議研討會。會議現場。......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9月11日印發《河南省低效失效大氣污染治理設施排查整治實施方案》,河南省將重點排查整治以下四類情況:1.治理工藝不適用,去除效率低或無去除效果、無穩定達標排放能力;2.治理設備簡陋,必......
9月11日,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湖北省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研究”在湖北武漢召開院士建議書專家咨詢會。該項目在中國工程院和湖北省科協的大力支持下進展順利,已進入成果總結階段。項目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