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又被普及了一種化學物的知識。“黃曲霉毒素M1”作為致癌物,在24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公告中,有知名企業生產的一批次產品被檢出其超標。
“黃曲霉毒素M1”到底在哪一環節產生?為何企業自檢沒有檢測出來?這一物質對人體健康有何危害?
美國普渡大學食品工程博士云無心認為,牛奶中出現黃曲霉素M1的原因是飼料中黃曲霉素含量過高。把發霉的谷物作為飼料,其中的黃曲霉素在24小時之后就能進入奶中。
顯然,黃曲霉素跟雙匯瘦肉精很相似,問題看似出在原料,但企業沒有保證原料合格同樣難辭其咎。特別作為常規檢測項目,企業居然沒有自檢出來,說明其生產和質控存在缺陷。
營養師顧中一在談到對健康危害時說,我國《飼料衛生標準》對飼料中黃曲霉毒素限量有明確規定,但實際上超標現象相當嚴重,而我國對牛奶中黃曲霉毒素的限量標準低于歐盟,理論上肝癌發病率由此增加。
從行業標準到牛奶源頭,再到企業質控,各個環節的漏洞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危險的質量陷阱,不僅會危及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更會從長遠上損害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信譽。從三聚氰胺到牛奶中毒,質量問題的反復與相似性,一次次暴露了行業的沉疴痼疾,考驗著企業的選擇與決心。
在反復出現的問題面前,標準如果依然堅持“照顧現實”而非“嚴格要求”,企業如果始終選擇“成本控制、生產側重”而非“奶源質量”,質量監控如果只有完美的“樣板工廠”而非真正的“嚴格自律”,那么,很難保證不會有下一次的“吸取教訓”和“誠摯歉意”。
近年來,黃曲霉毒素(Aflatoxin,AF)相關事件頻繁發生:“毒大米”“毒花生”等,悲劇的發生讓人不寒而栗。自1962年分離出黃曲霉毒素以來,人們對其毒性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發現AF劇烈的毒性比人......
1真菌毒素標準的發展真菌毒素是產毒真菌在糧食(或果蔬)的種植、收獲、運輸、儲存過程中侵染糧食(或果蔬),并在適宜的生長條件下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真菌毒素污染谷物、飼料、果蔬,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和畜......
10月5日,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興農鎮某社區居民王某及其親屬9人在家中聚餐,其間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后做的一種粗面條樣的主食)。調查得知,該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一年,疑似該食材引發食......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0年3月31日,荷蘭扣留了原產于阿根廷的花生仁,因為產品中黃曲霉毒素超標。據了解,以上產品檢出黃曲霉毒素B1含量為30μg/kg,總黃曲霉毒素含量......
黃曲霉毒素(AFT)為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產生的雙呋喃環類毒素。其衍生物有約20種,分別命名為B1、B2、G1、G2、M1、M2、GM、P1、Q1、毒醇等。動物食用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飼料后,在肝、......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產生的具有毒性的代謝物,食品被產毒真菌污染后,可使食用者中毒,有些毒素可以誘導基因突變和產生致癌性,有些則顯示出對特定器官的毒性。常見的真菌毒素及其對食品的污染1.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
2020年1月17日,愛爾蘭食品安全局發布2020.04預警通報,原產于我國的一款花生產品檢測出黃曲霉毒素超標而被召回。受召回產品的信息如下:產品名稱為TescoHalloweenMonkeyNuts......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日前,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44款干香料發現,1/3樣本含可致癌的黃曲霉毒素。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接手跟進調查其中一款肉豆蔻粉,發現所含黃曲霉毒素高達每公斤21微克,即超標40%。......
2019年10月4日,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意見征求,食物鏈污染物科學專家組(ConTAMPanel)就與食品中存在黃曲霉毒素有關的公共衛生風險的科學意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該文件提供了人類飲食......
10月10日,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發布2019年第36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糧食加工品、肉制品、調味品、方便食品、餐飲食品5類食品289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4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黃曲霉毒素B1、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