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乙二酮(MG)是一種高反應性的二羰基分子。在糖酵解癌癥細胞中,MG主要由磷酸二羥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沿糖酵化途徑的自發轉化形成。細胞MG濃度顯著受乙二醛酶系統的解毒活性調節,乙二醛蛋白酶1(GLO1)是限速酶。代謝重編程和DNA超甲基化異常相互獨立地在癌癥中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然而,迄今為止,糖酵解副產物可能是DNA主要表觀遺傳變化的觸發因素的可能性從未被研究過。
近日,來自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研究者們在J Exp Clin Cancer Res.雜志上發表了題為“Methylglyoxal: a novel upstream regulator of DNA methylation”的文章,該研究強調了發生在Warburg效應下游的MG癌代謝產物作為一種新的表觀遺傳學調節因子的重要性,并提出MG清除劑可以逆轉TNBC中基因表達模式的改變。
有氧糖酵解,也稱為Warburg效應,主要在包括乳腺癌癥在內的多種實體腫瘤中上調。之前報道過糖酵解的一種非常活躍的副產物MG意外地增強了三陰性乳腺癌癥(TNBC)細胞的轉移潛能。MG和MG衍生的糖基化產物與各種疾病有關,如糖尿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癌癥。Glyoxalase 1(GLO1)通過將MG解毒為D-乳酸鹽來發揮抗糖基化防御作用。
在這里,研究者使用了由穩定的GLO1耗竭組成的驗證模型來誘導TNBC細胞中的MG應激。使用基因組規模的DNA甲基化分析,報告了這種情況導致TNBC細胞和異種移植物中的DNA超甲基化。
根據規模的甲基組和轉錄組數據的綜合分析評估,GLO1缺失的乳腺癌癥細胞表現出DNMT3B甲基轉移酶的高表達和轉移相關腫瘤抑制基因的顯著缺失。有趣的是,MG清除劑在觸發代表性沉默基因的再表達方面與典型的DNA脫甲基劑一樣有效。重要的是,研究者描繪了一個表觀基因組MG特征,該特征根據生存率有效地對TNBC患者進行了分層。該發現將MG應激定位為癌癥DNA甲基化機制上游的藥物靶點。
綜上所述,該研究補充了MG應激作為組蛋白表觀基因組關鍵調控機制的最新定位,并為DNMTs抑制劑用于攜帶特定亞型TNBC患者的個性化治療帶來了新的維度。
10月25日,“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HIV-1DNA載量檢測試劑盒發布會在廣州舉行。據介紹,這是全球首款獲批上市的艾滋病毒DNA載量檢測試劑盒,是廣州海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力......
DNA-RNA三鏈體是雙鏈DNA與單鏈RNA相互作用形成的異源三鏈雜交體,在DNA-RNA三鏈體形成過程中,單鏈RNA與富含嘌呤的雙鏈DNA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利用Hoogsteen氫鍵形成并維持三鏈體......
記者9月29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與天津市環湖醫院合作提出了一種創新的DNA信息存儲編解碼方案——“DNAPalette”。通過體外存儲實驗,該方案成功將患者疾病全周期的腦部核磁共振......
93年前,時任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三軍軍長的黃公略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六渡坳指揮部隊轉移時,遭敵機襲擊壯烈犧牲。近年,疑似黃公略烈士遺骸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出土。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近年來,科研人員雖然在分子療法開發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新發現的活性物質數量依然不足。現在,美國哈佛大學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共同開發的DNA編碼化學庫(DEL)......
科技日報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張夢然)德國“3D物質定制”卓越集群、馬克斯普朗克醫學研究所、海德堡大學有機體研究中心和分子生物學中心合作,開發出一種新的分子工程技術。研究團隊利用特定折疊的......
DNA因其標志性的雙螺旋結構而廣為人知。但澳大利亞加文醫學研究所科學家發現,人類基因組還含有超過5萬個不尋常的結狀DNA結構,稱為i-基序。最新一期《EMBO》雜志發表了這些獨特DNA結構的第一張綜合......
DNA雙螺旋結構中伸出的結狀i-基序結構已被定位在人類基因組的50000個位置上,集中在包括控制基因活動的區域在內的關鍵功能區域。圖片來源:加文醫學研究所科技日報北京9月1日電 (記者張夢然......
美國科學家發現了DNA內長期潛伏的“空間語法”,這是理解基因活動如何在人類基因組中編碼的關鍵。這項研究或重塑科學家對基因調控的理解,更深入地揭示遺傳變異如何影響發育或疾病中的基因表達。相關論文發表于《......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醫學實驗室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于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揭示了如何識別DNA損傷并啟動其修復的基本機制。他們使用尖端的成像技術來可視化DNA修復蛋白是如何在單個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