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深山的大窩凼里,有一群“追星人”,他們堅持絕對精準的科學精神,參與了“中國天眼”FAST從設計建設到調試運行的全流程,并不斷進行前沿探索。
在國家天文臺FAST電子學實驗室,總工程師姜鵬正帶領團隊對一套新型的接收機系統進行調試,未來它可能讓遠在千里之外的“天眼”FAST更加“耳聰目明”。
姜鵬在31歲博士畢業后就來到貴州省平塘縣,當時正是“中國天眼”建設初期,科研人員使用的是地表水,住的是沒有空調的活動板房。除了克服生活上的艱苦,還要面臨很多無法想象的技術難關,姜鵬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負責索網工程,無任何經驗可循。
經過反復思考、計算后,姜鵬提出需要安裝強度為500兆帕、彎曲次數為200萬的鋼索。當時,他們從市面上買了10余種鋼索進行實驗,卻沒有一根能滿足要求,最后只能自己設計研制。經歷了反復測試和近百次失敗后,姜鵬帶領團隊成員終于研制出超高耐疲勞鋼索,成功支撐起“中國天眼”的“視網膜”。2017年,“中國天眼”進入調試階段,成功實現了對特定目標的追蹤觀測。截至目前,基于“中國天眼”所發現的脈沖星數量已超過660顆,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成果。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韓金林研究員領導的“王綬琯巡天突擊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在銀道面脈沖星快照巡天中新發現了76顆偶發脈沖星,包括目前人類已知脈沖星中最暗弱的一批天體,它們僅在少數旋......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韓金林研究員領導的“王綬琯巡天突擊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在“銀道面脈沖星快照(GPPS)巡天”中新發現了76顆偶發脈沖星。該團隊還利用FAST對國際上已知的59顆RRAT......
8月18日,國際期刊《自然-天文》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韓金林領導的王綬琯巡天突擊隊的新成果,該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成功探測并解析了一批脈沖星B2111+46磁層中零星雨滴般的微弱矮脈沖......
貴州的那口“大鍋”又有新發現。利用中國天眼(FAST),我國天文學家發現脈沖星輻射新形態——矮脈沖輻射,并揭示了脈沖星輻射瀕臨熄滅時其磁層結構基本不變的物理事實。更重要的是,這種脈沖星輻射形態是國際上......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重大科學基礎設施FAST運行維護作業機器人系統”項目,在“中國天眼”通過現場驗收,智能機器人為“中國天眼”提供運行維護保障。“中國天眼”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北京時間7月26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志(Nature)發表了圍繞中國天眼FAST的最新科研成果。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天文學系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聯合領導的......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北京時間7月26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志(Nature)發表了圍繞中國天眼FAST的最新科研成果。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天文學系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聯合領導的......
中國天眼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又立一功!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單位科研人員組成的中國脈沖星測時陣列(CPTA)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性證據,......
“中國天眼”(FAST)再度迎來重大突破。利用FAST觀測數據,我國脈沖星測時陣列(CPTA)研究團隊發現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證據,表明我國納赫茲引力波研究與國際同步達到領先水平。相關研究成果6月2......
北京時間2023年6月21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的一項重要成果。該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發現了一個名為PSRJ1953+1844(M71E)的雙星,其軌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