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用的醫療垃圾投放桶中扔滿生活垃圾,其他垃圾桶中的生活垃圾中卻摻雜著口罩、醫用棉、一次性手套等醫療垃圾,垃圾車清運時也是“一鍋燴”。居民扔得任性,車輛運得隨意,壓縮站也不會進行挑揀消毒。
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各小區中產生的醫療垃圾,雖然最終均會進行焚燒處理,但無論是投放、運輸、壓縮,各環節均存在一定的隱患。
醫療垃圾進了“其他垃圾”清運車
3月11日9時許,位于西安市灞橋區的白鹿原上,垃圾清運車開始收集各個村落及住宅區產生的生活垃圾。
在潘村村口,七八個垃圾桶擺放于此,其中一個專供投放使用過的醫療垃圾。雖然設置了“專用桶”,但是大多數居民在扔垃圾時,仍顯得很隨意。用于投放“其他垃圾”的桶中,能發現扔有使用過的口罩、醫用棉等醫療垃圾,而在醫療垃圾“專用桶”中,同樣扔有各種生活垃圾。
9:20左右,一輛垃圾清運車停靠在村口,車身上寫著“‘其他垃圾’清運車”字樣。幾名穿著環衛服的工人下車后,將不同種類的垃圾桶推到車尾處,通過車尾的機械臂,不同種類垃圾桶中的垃圾,全部被傾倒進車后翻斗里,包括各種生活垃圾及醫療垃圾。
一路上,該車在多個村落、居民區及街邊垃圾桶前停靠,而收集垃圾的方式均是“一鍋燴”。10時左右,這輛清運車行駛至行知路路東一處圍擋內,在隨后的時間里,有多輛垃圾車均駛進該地,不少進去后再出來的垃圾車都卸掉了車后承裝垃圾的翻斗。進入圍擋內可以看到,各垃圾車將運輸來的垃圾統一集中壓縮,其中也包括小區內產生的醫療垃圾。
“這是壓縮站,周邊的垃圾收集過來后統一壓縮,然后運往藍田。”一位環衛工稱,目前,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已經封停,灞橋區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由清運車運輸到各個壓縮站,經壓縮等工序處理后,運往藍田的垃圾焚燒廠統一焚燒。在灞橋區半引路一垃圾壓縮站,負責人表示,他們會對垃圾車進行消毒,每天的垃圾經統一壓縮后運往藍田焚燒。
記者走訪灞橋區多個生活垃圾壓縮站發現,環衛工人用三輪車運來的生活垃圾中,能看到用過的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醫療垃圾摻雜其中。壓縮站的工作人員表示,不會將醫療垃圾挑揀出來單獨消毒。
對此,灞橋區城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在電話中表示,灞橋區設有專人專車,用于清運醫療垃圾,但僅清運被隔離的小區或隔離賓館的醫療垃圾。對于普通居民小區,要求設置專用垃圾桶,在桶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消毒液,用于投放使用過的口罩、醫用棉、一次性手套等醫療垃圾。疫情防控期間也曾發現,有小區居民將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混裝投放,對此灞橋區城管部門稱會加大對居民的政策宣傳。
小區沒有“專用桶” 壓縮站里“一鍋燴”
3月11日,記者在西安市朱宏路與北三環附近的漢都新苑小區里看到,小區內擺放著紅、綠、藍、灰四種垃圾桶,但并沒有特別設置投放口罩的專用垃圾桶,前來扔垃圾的業主,大多數都將口罩投放在“其他垃圾”桶里。
“不太確定口罩應該算哪類垃圾,用過的一次性口罩,我一般會用剪刀剪破之后,單獨放在一個塑料袋里,然后跟其他垃圾一起扔出去。”業主趙先生告訴記者,根據西安市垃圾分類投放指南,過期藥品及包裝等都屬于有害垃圾,口罩這類防護用品自己問了一些人,都不能確定屬于有害垃圾還是其他垃圾。“這里面不全是醫用口罩,還有其他類型的口罩,所以小區里有扔到有害垃圾桶的,也有扔到其他垃圾桶的,有的人扔掉之前會進行消毒,也有的就直接丟棄。”
記者通過該小區物業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間這里的業主很少外出,一次性口罩使用的并不多,因此只是在小區門外有一個專門的廢棄口罩投放點。不過,記者觀察發現,由于這個投放點距離部分住戶較遠,前來將口罩扔在此處的業主并不多。
該小區的生活垃圾在分類之后,環衛車會將垃圾運往位于鳳城四路和明光路附近的垃圾壓縮站進行處理。在該垃圾壓縮站記者看到,每一輛垃圾車都進行了分類,負責清運不同類型的垃圾。
垃圾壓縮站的工作人員郭師傅告訴記者,按照規定他們是不能去清運醫療垃圾的,居民用下來的口罩、酒精等,如果專門歸類到醫療垃圾里,必須上報單位協調專門清運醫療垃圾的車輛去處理。
“我們只負責生活垃圾的壓縮處理,這部分每一輛車都是分類的,小區對垃圾不分類我們不會去拉。如果口罩混到生活垃圾里,我們也很難分揀出來,只能跟其他垃圾一起處理。”郭師傅說,生活垃圾在這里會按照流程進行壓縮,實現固液分離,確保垃圾滲濾液排出后,運往高陵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
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經開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持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礎上,他們按照要求對轄區內各小區廢棄口罩分類收集、處置為重點的垃圾分類工作進行檢查,要求各小區處置廢棄口罩必須做到以下六點:一是設置專用垃圾桶并張貼“廢棄口罩投放處”;二是對廢棄口罩投放桶進行套袋;三是對廢棄口罩進行滅殺;四是安排專人進行管理;五是安排專人處理廢棄口罩;六是要求垃圾清運企業在運輸過程中做好消殺工作。 3月11日,已組織人力對轄區內雅荷春天、芳馨園等小區的廢棄口罩分類收集、處置情況進行了巡查,發現存在廢棄口罩投放桶未套袋、無專人看管等問題,執法人員均已現場進行指導,要求其立即整改到位并做好自身防護措施,避免二次污染,確保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有些業主仍將廢棄口罩“混投”
3月11日,在西安市新城區東旭小區尤女士家,她將自己消毒后,準備扔到小區物業放置的“廢舊口罩回收點”的口罩帶下樓時,還專門給自己右手套了只一次性塑料手套。
下樓途中她說:“那個紅色的桶是帶蓋子的,肯定有不少小區的居民都在投放口罩,反復有人手會碰觸上面的蓋子,安全起見我戴上手套。”記者看到,物業工作人員放置在大門口附近,寫有“廢舊口罩回收點”字樣的紅色垃圾桶,另一側還能清晰地看到“有害垃圾桶”等字樣。
一位負責清理垃圾的小區保潔人員稱,這個紅色的“有害垃圾桶”就是小區專門設置的“廢舊口罩回收點”,里面套了兩層防水垃圾袋,袋子里還有一定濃度的84消毒液,小區居民將口罩丟棄至此,會直接起到浸泡消毒作用。
保潔員坦言,小區有些業主的確會按照規定,將使用過的口罩丟棄在“廢舊口罩回收點”,但是也有一些業主會將廢棄口罩扔在自家的生活垃圾桶里,與生活垃圾“混投”丟棄在小區放置的其他垃圾桶內。
所以,為了避免有遺漏的口罩被扔進其他垃圾桶,小區會對所有垃圾桶每天進行3到5次的噴淋消殺工作,來杜絕病毒或細菌滋生。記者在該小區了解到,每天垃圾清運車輛,會按時按點來,將垃圾運往生活垃圾壓縮站進行壓縮處理。隨后,記者跟隨垃圾清運車,來到了位于西安市新城區的電信路生活垃圾壓縮站。
記者看到,這里的工作人員正在對周圍小區及周邊道路的垃圾進行壓縮處理。一位管理員告訴記者,他們這個垃圾壓縮站屬于新城區韓森寨街道辦管理,一般到這個區域的口罩,都已經完成了消殺作業,還有一些零散在街頭垃圾箱內的口罩,他們也會再次消殺后投入垃圾壓縮站內進行壓縮。
“因為沒有專門拉載口罩的車輛,要攢夠一車口罩或有害垃圾難度挺大,所以要求物業在小區內就進行了84消毒液浸泡處置,浸泡處置后的口罩,按照種類分,就屬于一般的‘其他垃圾’,可以與生活垃圾一起投放到垃圾壓縮車里處理。”韓森寨街辦垃圾清運車車隊負責人王先生說,他們的垃圾壓縮車和壓縮后的垃圾,都會運往指定的地方焚燒處理。
王先生說,一些有確診或疑似病例的小區住戶及轄區定點隔離酒店,所產生的不管是生活垃圾還是口罩等醫療垃圾,每天都有一輛配有專人的專車定時去清理,不過目前轄區的重點小區和用于隔離接觸人員的酒店都已經解除了。
昨日傍晚,尤女士家的廢棄口罩,已經被壓縮處理后,運往位于西安市高陵區的垃圾焚燒點進行處理。
為加強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規范專門提供醫療器械運輸貯存服務的企業質量管理,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739號)及《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54號),國家藥品監......
國內和國際糧食運輸在糧食系統中占很大比例。圖片來源:CamiloFreedman/SOPA/LightRocket/Getty根據對食品行業全球碳足跡的首次全面估計,運輸食材和食品的碳排放量占食品系統......
大會同期還將舉辦交通運輸科技博覽會,《中國交通區塊鏈白皮書》發布儀式,發布《在役公路隧道長期檢測技術指南》等十多部標準規范,以及舉行多場次服務四川省、成都市區域經濟發展的簽約活動等。作為國家層面傾力打......
如何操作模擬運輸振動試測試儀?模擬運輸振動試測試儀的操作是很多用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下面海達小編針對這個問題為大家分析下模擬運輸振動試測試儀的操作步驟:模擬運輸振動試測試儀怎么操作?主要有五個步驟:......
專用的醫療垃圾投放桶中扔滿生活垃圾,其他垃圾桶中的生活垃圾中卻摻雜著口罩、醫用棉、一次性手套等醫療垃圾,垃圾車清運時也是“一鍋燴”。居民扔得任性,車輛運得隨意,壓縮站也不會進行挑揀消毒。連日來,記者走......
專用的醫療垃圾投放桶中扔滿生活垃圾,其他垃圾桶中的生活垃圾中卻摻雜著口罩、醫用棉、一次性手套等醫療垃圾,垃圾車清運時也是“一鍋燴”。居民扔得任性,車輛運得隨意,壓縮站也不會進行挑揀消毒。連日來,記者走......
專用的醫療垃圾投放桶中扔滿生活垃圾,其他垃圾桶中的生活垃圾中卻摻雜著口罩、醫用棉、一次性手套等醫療垃圾,垃圾車清運時也是“一鍋燴”。居民扔得任性,車輛運得隨意,壓縮站也不會進行挑揀消毒。連日來,記者走......
專用的醫療垃圾投放桶中扔滿生活垃圾,其他垃圾桶中的生活垃圾中卻摻雜著口罩、醫用棉、一次性手套等醫療垃圾,垃圾車清運時也是“一鍋燴”。居民扔得任性,車輛運得隨意,壓縮站也不會進行挑揀消毒。連日來,記者走......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3月11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強醫療廢物綜合治理保護生態環境情況。一起來看——醫療垃圾口罩和護目鏡算不算醫療垃圾?口罩和護目鏡如果是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使用的,都屬于醫......
3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強醫療廢物綜合治理保護生態環境情況。會上,生態環境部應急辦主任趙群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劉李峰、國家衛生健康委派武漢專家組成員、北京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