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Current Biology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成樹研究組完成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果蠅通過一個化學感知蛋白識別昆蟲病原真菌孢子表面蛋白而觸發行為免疫,誘導清除體表孢子而拮抗真菌感染。
除了先天免疫途徑抗菌外,蜜蜂、白蟻和蠅類等昆蟲可通過梳理行為進行行為免疫,以清除附著于自身或同伴體表的微生物孢子等。昆蟲病原真菌通過寄主體表附著進行體壁穿透感染,果蠅等昆蟲是否具有特異性識別體表病原菌孢子的能力與機制仍不清楚。
該研究針對廣譜殺蟲的羅伯茨綠僵菌編碼的18個真菌特有的CFEM基因(命名為Mcdc1-18)進行了逐一基因敲除,后使用果蠅成蟲進行生物測定發現,Mcdc9等基因突變株體表感染時的殺蟲毒力顯著提高,但注射感染時與野生型菌株沒有明顯差異。Mcdc9基因僅存在于寄主廣譜的綠僵菌中,蛋白定位于孢子表面,該基因缺失后不影響突變株孢子的疏水性和粘著能力。使用不同菌株的孢子懸液進行體表感染發現,處理果蠅雌、雄成蟲3小時后,大量野生型菌株的孢子(>60%)能夠被果蠅通過梳理行為而清除,而Mcdc9突變株孢子被清除的概率顯著降低。
以Mcdc9為誘餌蛋白篩選果蠅cDNA酵母文庫,獲得并驗證表明,Mcdc9同果蠅一個功能未知的化學感知蛋白CheA75a互作,該蛋白基因主要于果蠅足部和翅膀中高表達。干擾該基因表達后進行孢子感染處理,發現干擾果蠅比對照果蠅的體表積累孢子更多、死亡速率顯著加快。使用純化的Mcdc9蛋白處理果蠅足部感器,與不同對照相比,可顯著誘導感器的電生理信號,證明CheA75a可介導感知Mcdc9的應答反應。
該研究揭示了果蠅通過蛋白對蛋白互作機制識別綠僵菌孢子,觸發行為免疫而進行早期防御病原真菌感染的現象與機制。該發現對于利用真菌殺蟲劑進行蠅類等害蟲高效生物防治具有指導意義。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和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等的資助。
自從20多年前科學家首次讀取果蠅的遺傳密碼草圖以來,基因組學領域開始在理解生物學基本問題方面取得重大飛躍。現在,來自50家機構的150多名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特刊上發表了11篇不同的論文,帶......
人類活動帶來的重金屬污染已成為全球性難題,引發生態與健康危機。20世紀30年代以來,屢次爆發重大重金屬污染事件,對人類健康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了挑戰。重金屬污染具有長期性、累積性、潛伏性和不可逆性等特......
2023年4月6日23點,DevelopmentalCell期刊在線發表題為《膠質細胞傳遞和腺苷信號通路促進神經損傷再生》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李......
德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暴露于臭氧污染可能會破壞果蠅在空氣中傳播的信息素,干擾它們吸引伴侶或認知異性果蠅的能力。這些發現凸顯了人類活動對昆蟲種群的又一可能威脅。相關研究近期發表于《自然—通訊》。許多......
自然界中,大多數昆蟲都有復眼,由不定數量的晶狀體組成,附著在外骨骼上。一種自然假說是,這些物種都必須借助于移動它們頭部或身體來主動改變視覺位置進行觀察不同的場景。然而,經典的解剖學顯示,果蠅每個復眼下......
科技日報北京12月5日電(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近日報道,英國研究人員繪制出了果蠅幼蟲大腦內3013個神經元和544000個突觸的完整圖譜,是迄今最大的全腦連接體,為描述小鼠和人類等更復雜動......
11月23日,CurrentBiology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成樹研究組完成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果蠅通過一個化學感知蛋白識別昆蟲病原真菌孢子表面蛋白而觸發行為免疫,誘導清除......
11月23日,CurrentBiology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成樹研究組完成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果蠅通過一個化學感知蛋白識別昆蟲病原真菌孢子表面蛋白而觸發行為免疫,誘導清除......
11月23日,CurrentBiology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成樹研究組完成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果蠅通過一個化學感知蛋白識別昆蟲病原真菌孢子表面蛋白而觸發行為免疫,誘導清除......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稅光厚研究組利用果蠅為模型,通過遺傳篩選、脂質/代謝組學、蛋白質組學等系統研究,探究并證實了果蠅神經膠質細胞中鞘磷脂含量在調節果蠅生物節律和壽命中的作用,研究成果近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