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2-30 15:15 原文鏈接: 金博獎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12月29日,第十一屆金博獎總決賽及頒獎典禮在廣州市黃埔區舉行。2023年中國黃埔博士論壇同期啟動。藉次活動,主辦方希望以匯聚全球博士人才為抓手,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戰略,打通全球人才與廣州開發區、廣州市、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科技發展的協作機制。

        記者從會上獲悉,本屆金博獎設立雙碳企業組、雙碳初創組和元宇宙三個組別,分別由“功能性納米涂層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化”、“高端銅材制備技術及裝備產業化”、“超高清+元宇宙數字化展現互動技術”三個項目獲得金獎。

    從新興產業到雙碳、元宇宙賽道

        2022年,是金博獎步入第二個十年的開端之年。

        創辦于2011年的金博獎,在成立之初就秉承著人才驅動創新發展的理念,鼓勵和表彰以博士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對科技創新做出的突出貢獻。

        本屆金博獎以“向新·價值”為主題,圍繞雙碳及元宇宙兩大產業領域,錨定“揭榜掛帥”、“卡脖子”及關鍵技術難題、“專精特新”,開啟雙碳產業技術創新賽、雙碳揭榜挑戰賽、元宇宙博士挑戰賽。

        “以往我們從戰略新興產業著手,領域比較廣,今年我們賽道收窄,只做雙碳和元宇宙。這樣做的好處是更垂直、更深入。”金博獎組委會主任肖翠芳表示,從總決賽現場來看,不管是參賽人數還是項目質量,都充分展示了金博獎博士項目的實力和水平。

        據介紹,金博獎在辦賽的過程中,項目池越滾越大,引起了地方政府部門的關注。金博獎也從2011年立足珠三角到2015年走向全國、2017年走向海外……金博獎一路求新變革,蛻變成以博士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科技創新成果全鏈服務的全球性賽事。

        2020年,作為海交會的參與單位出現在主會場,金博獎連續多年的參與其中,為海交會帶來1110人參會,364名高層次人才現場參會、494個人才項目爭相展示、促成簽約335家。金博獎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構建人才成果轉化體系的辦賽模式,是區域聚才育才的有效路徑。

        “我們通過海交會了解到金博獎,元宇宙作為本屆金博獎的主要領域,我們在文旅、智慧城市、黨建等方面場景實施有優勢,希望組委會能夠幫我們對接科技企業、政府資源加速項目落地。”本屆金博獎元宇宙組金獎得主——“超高清+元宇宙數字化展現互動技術”項目負責人尹遜鈺如是說。

    金博獎是博士科技成果轉化之路

        “最開始我們做金博獎的時候,社會上很少雙創賽,更毋論博士群體的賽事,所以金博獎一經推出即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金博獎發起人倪浩回憶說,特別是在歸國博士的圈子,由于對本土政策、營商環境的不熟悉而造成水土不服的博士團隊比比皆是。

        “為此,我們做了大量孵化的工作,以實實在在的舉措打通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的斷點堵點,從工商信息登記、產業政策匹配、人才團隊搭建、上下游資源對接到創新體系建設等幫助博士項目落地。”倪浩指出,金博獎不僅是一個“擂臺”,讓一批優秀科技項目被“看見”,更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據介紹,自2011年舉辦第一屆起,金博獎已聯合3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參與,累積促成了4000多個博士成果有效對接,服務了500多個博士成果轉化。

        據本屆金博獎雙碳初創組金獎得主——“高端銅材制備技術及裝備產業化”項目負責人付瑩介紹,該項目已經完成天使輪融資,希望借助金博獎的影響力對接到更多投資基金。

        據悉,該項目依托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輕元素先進材料與器件團隊的技術支持,現已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尺寸單晶材料生產線,專門從事各類高性能單晶銅箔、高純銅、各類二維材料及其裝備的研究、制造和銷售,生產工藝及性能指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相關文章

    武漢經開區舉辦新材料和現代農業成果轉化對接會

    踐行科技產業融合路徑,推進新材料、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6月28日,2023年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暨新材料和現代農業專場舉辦。微膠囊隔熱絕緣材料研發項目等6個項目簽約,簽約金額超500萬......

    高校教師談科技成果轉化:很多企業只想“收果子”

     更好地促進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是一個體制的問題,要靠高校和企業共同合作去探索。高校院所是科技成果產出的重要來源,然而據《2021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2021年高校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僅為3%。......

    復旦教授講述元宇宙背后的物理仿真技術

    【編者按】2023年5月27日,是復旦大學118周年校慶。“校慶種種活動,以促進科學研究為中心。”從1954年校慶前夕時任校長陳望道提出這一主張開始,在校慶期間舉辦科學報告會,就成為復旦的重要學術傳統......

    探索元宇宙中的“牛頓定律”

    隨著元宇宙概念升溫,人們對元宇宙塑造的數字世界充滿想象。正如真實世界依照物理規律運行一樣,“真實”元宇宙數字世界的構建離不開現代物理仿真技術的支撐。5月24日下午,復旦大學慶祝建校118周年相輝校慶系......

    創新醫療器械成果轉化需要走多久?

    創新醫療器械成果轉化需要走多久?通過搜索百度或總結行業共識,我們能夠得到一個理論上的標準答案——最難拿到注冊證的三類創新醫療器械從研發到上市只需要5-6年。但在現實中,這一數字還可靠嗎?來自中科院光電......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

    日前,北京協和醫院分別與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貴州省人民醫院簽署幫扶合作協議。北京協和醫院將向這兩家醫院輸出品牌、技術、管理等優質醫療資源,共建區域醫學中心,助推貴州在醫療服務、醫學研究、成果轉化、人......

    扎克伯格:生成式AI將觸及Meta所有產品

    社交媒體巨頭Meta公司當地時間4月26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銷售額在近一年內首次增長。Meta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告訴投資者,該公司看到了“將人工智能代理以有用和有意義的方式帶給數十億人......

    好消息!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量質提升

    最近,關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培養的好消息不斷:年底前,河北省將啟動首次技術經紀專業職稱評審工作;科技部火炬中心印發《高質量培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培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

    以體系化力量助力硬科技成果轉化

    【科學隨筆】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實踐一再證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重大原始創新突破是基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是核心,產業強大是關鍵。科研強最終落腳在......

    首個工業元宇宙智能生產線將在香港布局

    日前,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以下簡稱生產力局)與東興自動化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興)簽署合作研發協議,憑借雙方共同研發的“電流輔助訂制板金自由成形技術(EAFF技術)”,將生產場景引入工業元宇宙的虛擬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