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基因編輯技術TARDIS,可一舉測試數千種基因突變的影響,將以往需要耗時多年的工作壓縮到幾天內。生物學家可借此在動物身上開展新實驗,比較一種基因的多種突變,找出導致特定特征的突變。相關研究已提交生物預印本網站(bioRxiv.org),有望促進人們對疾病的理解。
俄勒岡大學研究人員將數百種甚至數千種可能的突變壓縮到一個“庫”內,庫中的每本“書”都代表基因代碼的一小段,每小段都與目標基因中的一個工程缺口吻合。這一設計意味著,研究人員可將整個突變“庫”注入一個蠕蟲體內,而不是將某個基因的不同版本注射進不同的蠕蟲內。當蠕蟲繁殖時,突變“庫”會擴展,每個后代會從“庫”中隨機選擇一本“書”來完成目標基因,并激活基因,結果他們獲得了一群擁有隨機選擇基因突變的蠕蟲。
最新研究負責人之一扎克·史蒂文森表示,雖然科學家此前已經為細菌和酵母等單細胞生物開發了大規模基因編輯技術,但這是首次在動物身上實現這種大規模基因編輯,該技術最終有望被應用于其它實驗動物,如蒼蠅或老鼠。
科學家們一直希望擁有同時創造許多基因突變的能力,因為在尋找使動物對特定藥物產生耐藥性的突變、幫助動物更好生存的突變或更不易感染某種疾病的突變時,可能需要篩選數十甚至數百種可能的基因突變,才能發現最有效的突變。此前,這些實驗在動物身上進行得非常緩慢,因為科學家需要對每個突變個體單獨開展基因工程,制造一個突變體“通常需要7到10小時”,而使用新系統,“制造3到4個突變體所需的時間內,可以制作上千萬個。”
隨著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人工智能(AI)應用快速發展,全球監管機構也在加快探索如何妥善進行監管,在鼓勵技術創新的同時保護公眾利益。據美聯社報道,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25日表示,政府將毫不猶豫地打擊......
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中“潛伏”著無數病原體,而抗體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抗外界病原體入侵的“分子士兵”。這些“分子士兵”由B淋巴細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構成,當病原體入侵我們的免疫系統時,淋巴細胞通過基因突變等方......
20年前,遠程醫療、機器人醫生或3D打印器官還被認為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但過去10年中,現代技術的創新極大地推動了醫療衛生領域的進步。機器人助手、虛擬醫生和手機應用程序正在被整合到醫療領域,以改善服務質......
4月24日,我們將迎來第8個中國航天日。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取得飛速發展和進步,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斗”造福人類到“天宮”開門納客,中國航天用一項項科學技術創新突破著人類探索宇宙的邊界......
日前,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正式發布,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橡中心”)“橡膠輪胎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與應用示范”項目榮膺該獎項。據悉,“中國工業大獎”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中國工業領域最......
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關于《中國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檢測評定管理辦法》《中國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檢測評定機構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建立首臺......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我國提出了力爭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傳統能源低碳綠色化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但目前新能源器件(如燃料電池......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以下簡稱生產力局)全新的“工業元宇宙科技館Celesphere”3月30日正式開幕,該館展出最新的工業元宇宙應用技術方案,包括榮獲多個國際科研獎項認可的技術,助力業界實踐智能制造,成......
早上九點,黃熹之走進辦公室,一邊查看新出的密碼文獻,一邊和同事討論尚未完成的產品。隨著我國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以及數據交易需求不斷上升,黃熹之所從事的“密碼工程技術人員”作為新職業也發展壯大。相關機構預......
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根據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該議案提到,加強科學技術部推動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優化科技創新全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