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4-19 14:35 原文鏈接: 科技功臣丁文江:材料科學家潛心“煉”鎂

    上海啟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近一年,重大原創性科技進步碩果累累。2015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榜單今天出爐,按照《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規定》,經過專家初評、復核,共有313項(人)獲得2015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其中,兩年一度的科技功臣獎,授予金亞秋院士、丁文江院士。

        


       人物簡介:丁文江

      1953年出生,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鎂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材料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先進鎂合金及加工方面研究,對中國乃至世界鎂合金研究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從種田到讀研,從工廠一線到院士殿堂,從鑄造裝備專業“學徒”到高性能鎂合金締造者……今天當選2015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的丁文江用幾十年的人生路,實踐著一位材料科學家自我精誠的“材料精神”——“料要成才,材要成器,器要好用”。

      努力扶起“中國鎂”

      中國缺油少氣,卻是十分難得的鎂大國——無論儲量還是產量,均占全球的90%以上。鎂在實用金屬結構材料中,比重最小(密度為鋁的2/3,鋼的1/4)。這一特性,讓它在全球范圍內刮起了強勁的“輕旋風”——電子產品越來越輕巧,飛機汽車輪船越來越先進。不過,中國“鎂”一直不大好用。

      “材料就是有用的物質,有用是材料研究的靈魂。”身在高校搞科研的丁文江,能跳出書本、論文,從企業生產看科研。上世紀80年代一次訪問日本企業時,他看到鎂合金作為最輕的、資源豐富的結構材料大有用武之地,就在國內率先倡導并從事鎂合金研究。1987年底回國,他參與了上海大眾桑塔納轎車鎂合金變速箱的國產化,努力扶起“中國鎂”。

      易燃燒、易腐蝕、強度低,丁文江心里清楚,我國鎂合金技術和產品正是受困于鎂的三大“劣根性”。中國鎂合金技術想要“挑大梁”,必須讓“易燃”的鎂不再易燃,“軟質”的鎂不再軟質,“不穩定”的鎂合金不再“活躍”。

      譜寫“煉”鎂三部曲

      常規鎂合金的燃點僅520℃,遠低于合金熔點,導致其易燃而生產困難。丁文江帶領科研團隊在國際上較早地開展阻燃鎂合金的研究,讓鎂合金燃點提高至935℃以上。燃點大大提升,大氣中無保護的鎂合金熔煉與生產成為可能,還顯著降低熔煉和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目前,該技術已應用于電子產品外殼和汽車變速箱等產品批量生產。

      常規鎂合金比較軟,承力比較差,在汽車車輪轂、缸體、發動機支架等最需要輕合金的地方,難堪重任。經過反復試驗,丁文江找到兩個“好幫手”:采用稀土與鋅固溶時效強化和鋯細化的方法,創造出一系列新型高強度的鎂合金材料。他們不僅在汽車中堅強耐用,更推廣應用于多種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關鍵承力件。

      最終,就連鎂活性大、易反應、產生大量氧化渣的這一世界性難題,也在幾十年不斷研發、探索和發明中,被丁文江團隊“一網打盡”了。隨著中國“鎂”的層層修煉,從手機外殼到飛機框架,再到實現裝備大幅度減重,中國的鎂技術及制品越來越“高大上”。美國通用汽車37套模芯組成的全鎂V6發動機缸體、日立公司實現減重30%的耐熱鎂合金活塞、波音公司的民機座椅骨架高強鎂型材……丁文江團隊的研究,讓許多響當當的國際巨頭,心甘情愿來到鎂大國,求助于中國“鎂”。

      研發醫用“鎂”支架

      “寓精于料,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位于交大閔行校區丁文江院士團隊的辦公樓里,這句“材料箴言”凝練著丁文江幾十年的學術理念。在他眼里,材料研究如果不是瞄準應用,就不能算是在研究材料。

      一次和醫生的閑聊中,丁文江注意到,許多骨折病人或是心臟病患者,肌體康復后,健康卻埋下了一種說不出的“痛”——金屬支架留在體內難以降解,許多人不得不忍受二次痛苦手術取出。而鎂可降解,還是人體所需的有益元素,能不能讓鎂合金替代傳統的醫用金屬支架呢?

      他帶領團隊基于“生物安全性、力學相容性、降解可控性”的原則,著手研發新一代可控降解的醫用鎂合金,終于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骨內植物器械和心血管原型,均在動物體內實驗獲得成功,解決了過去醫用金屬不可降解的煩惱。目前,相關產品正申請人體臨床試驗,列為候選的國家認可鎂基生物材料,有望引發該領域醫療器件的升級換代。

      在鎂基能源材料領域,丁文江院士團隊發明了氫化鎂水解燃料電池等,大大升級了人們愛玩的無人機,使無人機的飛行時間從一次只能半小時,提升至4到6小時,一口氣可以飛行300公里。

    相關文章

    默沙東突然宣布:暫停向中國提供HPV疫苗

    2月4日,默沙東宣布將暫停向中國市場供應HPV疫苗(商品名:佳達修)。此次暫停供應的原因主要是中國市場對HPV疫苗的需求減弱,同時渠道庫存水平較高。默沙東表示,這一調整是為了優化庫存管理,預計暫停將持......

    中國科學院2025跨年科學演講

    直播時間:2024年12月31日17:0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5116247238115719(科學網微博直......

    丁文江院士:材要成器,為國所用

    丁文江資料圖片熟悉丁文江的人都說,這位材料學家一輩子用心雕琢了兩種“材料”。一種材料,是鎂合金。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江帶領團隊在世界鎂合金研究中摘得三個“第一”:發表論文總數第一;發明專利擁有量第......

    信息工程科技新質生產力技術備選清單發布

    27日,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北京和香港同步發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新質生產力技術備選清單(2024)”。“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新質生產力技術備選清單”......

    世界機器人大賽首屆太空機器人大賽在長沙舉行

    9月24日至25日,世界機器人大賽首屆太空機器人大賽在長沙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劉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人因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善......

    逆境中長出的“中國牌”晶體

    2009年2月,國際期刊《自然》發表題為《中國晶體——藏匿的珍寶》的采訪調研文章,認為中國禁運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將對美國功能晶體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并斷言“其他國家在晶體生長......

    “中國牌”晶體,何以“斷層”領先數十年?

    文丨《中國科學報》記者王昊昊“其他國家在晶體生長方面的研究目前看來還無法縮小與中國的差距。”2009年2月《自然》雜志一篇題為《中國“藏匿”的晶體珍寶》的調研文章引發國際同行廣泛關注其中認為中國禁運氟......

    從儀器公司巨頭CEO視角看,中國市場影響力

    “看到了改善的跡象,盡管這些改善可能要到明年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同比略有增長,團隊執行很棒,可市場仍然安靜”“繼續下跌,但邊際改善,下半年可能會更好。”……伴隨外資儀器儀表巨頭們最新季度財報的陸續披......

    中國代表隊獲第56屆國際化學奧賽4枚金牌

    第56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29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閉幕,中國代表隊4名參賽高中生選手全部斬獲金牌。本屆競賽自21日開始,共有來自全球96個國家和地區的327名選手參加,產生36枚金牌、67枚銀牌......

    “五愛”院士的家國情懷——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莊育智

    田晶娟繪人物簡介:莊育智(1924年7月27日—1996年3月2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材料科學家、物理冶金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難熔金屬研究室主任、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先后多次......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