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將人類干細胞轉化成為成熟產生胰島素的細胞,這或許有望幫助開發治療1型糖尿病的新型療法。
替換1型糖尿病患者機體中缺失的細胞一直以來都是再生醫學研究的目標,但截止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并不清楚如何在實驗室中制造出能在健康成年人體內發揮作用的細胞;研究者Matthias Hebrok博士說道,如今我們就能制造出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其與機體中胰腺β細胞非常相似,這對于開發有效治療糖尿病的新型療法非常關鍵。
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會破壞患者機體中產生胰島素的β細胞(通常是在童年發病),機體中如果沒有胰島素調節血糖水平的話,血糖水平的上升就會誘發嚴重的器官損傷,乃至患者死亡;患者通過隨餐注射胰島素就能有效管理糖尿病,但1型糖尿病患者常常會經歷嚴重的健康狀況,比如腎衰竭、心臟病和中風等。
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們意識到,使得實驗室中培養的細胞完全成熟的關鍵在于β細胞發育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即細胞從胰腺其它部分分離并形成所謂的郎格罕氏島(islets of Langerhans)的物理過程,生物學中的一個關鍵原則就是形式服從功能,因此研究者表示,胰島的形成或許是β細胞成熟的重要過程。當研究者通過人工分離部分分化的胰腺干細胞并將其重組形成類似胰島的細胞簇,在實驗室的培養皿中重復這一過程時,他們發現細胞的發育會突飛猛進,β細胞不僅會更像成熟的胰島素產生細胞一樣對血糖產生反應外,整個胰島的“鄰居”(包括α和delta細胞)似乎也會在實驗室中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來發育。
隨后研究者將這些實驗室中生長的胰島移植到健康小鼠機體中,結果發現這些胰島在幾天內疚能正常發揮作用,其與動物自身的胰島非常相似,都能產生胰島素來應對機體血糖水平增加。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努力讓再生醫學療法從夢想變為現實,比如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將細胞移植到患者機體中(并不使用免疫抑制性細胞)或者通過篩選能夠恢復患者機體胰島功能的藥物。當前諸如胰島素注射等療法僅能夠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癥狀,而研究人員的終極目標則是開發出根治性的療法。
科技日報北京4月1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30日報道,美國懷俄明州立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科學家實驗研究發現,從微型緩步動物身上提取的蛋白質減緩了人類細胞新陳代謝的速度,表明這些蛋......
原子力顯微鏡作為一種三維形貌觀察工具,不僅具備超高分辨率,而且支持在液體環境下工作,是一種理想的生命科學/醫學觀測設備。除了形貌觀察外,原子力顯微鏡還可以對多種表面屬性進行定量觀測。例如,......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奧浦邁(688293),近岸蛋白(688137),中牧實業(600195),雙鷺實業(002038),通化東寶(600867),冠昊生物(300238),三生國健(688336),潔......
西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基于電荷檢測質譜技術的自頂向下(top-down)的單細胞蛋白質組學方法。該方法在本月發表于BioRxiv預印本上,科學家們用此方法可以每天檢測1000多個單細胞中的完整蛋白......
近日,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團隊聯合青海省西寧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培育的“克隆藏羊”在青海順利出生。這是國內首次采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對現存藏羊群體中的優良個體進行種質復原保存,并用于良種藏羊高效繁育。初生......
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說,他們發現一種罕見的脂質是鐵死亡(一種細胞死亡形式)的關鍵驅動因素。這些發現提供了關于細胞在鐵死亡過程中如何死亡的新細節,并可以提高人們對如何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等有害發生鐵死亡......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原發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CNS)腫瘤中最具侵襲性和致命性的一種。手術切除腫瘤后,膠質母細胞瘤患者通常接受放射治療和化療藥物替莫唑胺(TMZ)治療。盡管患者最初對該藥物反應良好,......
挪威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口服胰島素,其可通過服用膠囊來攝入,甚至可放在巧克力中供人食用。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納米技術》雜志。口服胰島素將于2025年開展人體試驗最新研究負責人之一......
近日,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仇吉川、劉宏與基礎醫學院教授郝愛軍發展了一種用于改善納米顆粒與細胞的相互作用的普適性策略。研究成果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納米材料在藥物遞送、組織工程、生物成像......
2024年1月8日-11日,第42屆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峰會(J.P.MorganHealthcareConference,下稱JPM大會)在美國舊金山召開。作為業內規模最大、信息最豐富的醫療健康投資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