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5-07 15:13 原文鏈接: 科學家“制造”禽流感病毒:或淪為生化武器


    這是榮·弗切爾的近照。在其看來,我們今天目睹的病毒基因多元化,可能和快速變異無關,有可能是病毒長期演化而來的。

      人物

      榮·弗切爾

      病毒學家、禽流感專家,服務于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醫學中心研究中心

      一場流感能在人類中間大暴發,“肇事”病毒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它是一種前所未見的新病毒,人類不具備抗體;病毒對人體有致死作用;病毒可以快速傳播。

      在H5N1病毒出現后,科學家們知道該病毒滿足了前兩個條件,但并不清楚它到底會如何傳播。科學家們希望H5N1病毒能像之前其他一些病毒一樣自生自滅。

      2011年,荷蘭病毒學家榮·弗切爾在一次科學大會上展示了自己的研究結論:H5N1病毒只要發生5個變異,就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可能導致危險的流感大暴發。差不多在同一時期,美國的一家實驗室得出了類似的研究結論。

      此后,弗切爾卷入一場歷時一年多的爭議之中。因為他在實驗室里“制造”出了新的H5N1變異病毒。一場“病毒是否會從實驗室流出,成為生化武器”的大爭論就此展開。弗切爾的研究演變成2012年最具爭議的科學事件。

      能夠制造H5N1變異病毒的荷蘭病毒學家弗切爾,在荷蘭本土的科研工作并未遭遇任何阻力。不過,在美國,他的研究招致了質疑。鑒于此項研究經費來自美國政府,美國政府則最為擔憂被制造的變異病毒淪為生化武器。

      弗切爾原本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計劃被擱置了。美國生物安全國家科學咨詢委員會開始對弗切爾的研究開展評估,并建議兩份全球頂級的學術期刊美國的《科學》和英國的《自然》不要發表弗切爾論文中所提及的病毒制造方式,因為他們擔心恐怖分子會利用這些細節,開發生化武器。該委員會在2001年炭疽熱襲擊后成立,這也是其成立后首次提出這類要求。

      在大爭論中,科學界的意見并不統一。有人認為,病毒外流的風險大過研究本身的價值;也有不少科學家反感于學術自由受到限制,認為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環,便是研究過程公開且能被復制,以便其他科學家可以對此進行驗證。此外,也有科學家認為禽流感病毒根本不可能成為實用的武器,因為這些病毒并不能定向制造,而且任何想要使用它的人自己也會被感染。

      即便有美國生物安全國家科學咨詢委員會的反對聲,《自然》和《科學》最終還是同意刊登包括病毒制造細節在內的研究結果。不過,論文被發表前,要進行兩個月的安全評估。而這兩個月后來變成了一年。

      弗切爾對這一年的擱置感到“很沮喪”。他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大的威脅來自自然界,而實驗室的安全措施都是可以控制的。”

      對于目前在中國出現的H7N9禽流感病毒,弗切爾認為,中國科學家當前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亟待解決:病毒是否可以或者有能力通過空氣傳播。

      對話

      “我們制造的病毒沒那么危險”

      新京報:你在實驗室進行的H5N1研究以及此后論文引發的爭議,備受關注。論文暫停發表的這一年,你是怎么度過的?

      弗切爾:這是相當令人沮喪的一年,充斥各種政治、倫理的討論,也有很多關于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中安全和安保的爭議。最后,大部分人被說服了,做這樣的研究是很重要的,但必須在高度安全的生物實驗室內進行。當然,今天還有少數人有意見,認為這樣的研究不應該做,研究結論也不應該發表。不過,總體而言,大家認可了這種研究的價值。在當前的H7N9禽流感中,也同樣遇到了我們此前遇到的問題:病毒是否可以在哺乳動物中通過空氣傳播;如果現在還不能的話,病毒將來是否具有這種能力。

      新京報:對于實驗室進行禽流感實驗可引發安全風險的說法,你持什么觀點?

      弗切爾:我想這種安全風險是可控的。此外,我們制造的病毒并沒有那么危險。即使真有“壞人”,我也不認為他們會對此有興趣。

      新京報:H5N1和H7N9病毒的區別是什么?誰的威脅更大?

      弗切爾:H5N1病毒可能毒性更強,致病能力也更強。相比H5N1,H7N9病毒對動物顯現出較低的毒性和致病性,這使得更難找到病毒的源頭,因此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防范人類感染。

      新京報:中國科學家現在目前尚不知道到底H7N9病毒是如何從禽類傳到人體的,也尚不能肯定其是否會發生人傳人的情況。你覺得有哪些傳播可能性?

      弗切爾:我們需要更多的監測。我想中國專家正在竭盡所能地尋找病毒的來源,我們應該給他們一點時間。這個病毒,因為對鳥類和其他動物來說并不致病,這意味著它比H5N1病毒更難溯源,很多動物因為H5N1死亡,這就容易被發現。中國的專家們必須更仔細地尋找源頭,但這需要時間。病毒要擁有人傳人的傳播能力,這種可能性是很小的。幾世紀以來,人類暴露在幾百萬種(禽)流感病毒中,而真正出現大規模流感則是很少見的。如果人類中出現了新的感染,我們不必過度反應。應該時刻準備著,了解病毒,防范病毒在人類之間傳播,但沒必要恐慌。

      新京報:科學家們當前知道H7N9病毒變異速度很快,我們如何才能搞清楚病毒往哪個方向發展?是否需要在實驗室內進行模擬?

      弗切爾:我們還不知道H7N9病毒變異的速度,也不知道它是怎么進化來的。病毒可能是很長一段時間內,首先在動物身上廣泛傳播的,只不過我們沒有看見。我們今天目睹的病毒基因多元化,可能和快速變異無關,有可能是病毒長期演化而來的。如今,中國科學家首先要觀察的是這個病毒是否已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接下來研究病毒所具有的空氣傳播的能力。中國科學家絕對有能力做這樣的研究。

      新京報:過去十年,從H1到H7,我們不斷看到新的禽流感病毒威脅人類。你覺得這意味著什么?

      弗切爾:一個原因可能是,我們現在可以更好地監測到流感暴發。在亞洲出現SARS、H5N1,澳大利亞及馬來西亞出現尼帕和亨德拉病毒以及中東的新的冠狀病毒后,全球各地的實驗室開始尋找更快、更敏銳、更高通量的診斷方法。另一個原因是,為了滿足不斷增加的人口的需求,我們的農業在發生變化。一些新的農業方式可能令動物病毒進入人體更加容易。

      自然才是人類最大的威脅。我們必須研究來自自然的威脅,防范未來可能發生的嚴重流感。我們必須全面地了解我們環境中的各種病毒。一種病毒越危險,就越應該去研究。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安全和安保措施,但這不意味著就停止研究,而是應該盡可能降低安全和安保的風險,讓這種風險變得微乎其微。

    相關文章

    效能為先,平穩運營|安捷倫InfinityLab消耗品交流會暨新品預發布

    2024年6月27日,安捷倫舉辦了主題為“效能為先,平穩運營”的InfinityLab消耗品交流會暨新品預發布會,在提升實驗室運營效率與質量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本次活動匯集了行業內外專家與安捷倫VIP......

    譚建榮院士:給高校科研人員一個安靜的板凳再鼓勵他們坐冷板凳

    注:譚建榮,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工程專家、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機械設計及理論、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方面的研究。下文為譚建榮院士在第61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上應中國教育在線就人才培養、......

    羊駝身上首次檢測到禽流感病毒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網站29日報道,美國農業部國家獸醫服務實驗室稱,他們首次在羊駝身上檢測出禽流感病毒。這些檢測結果呈陽性的羊駝來自愛達荷州的一個農場。該農場的家禽因檢測結果呈陽性而在5月被......

    又“土”又甜!這位清華博士用混凝土戒指求婚成功

    在清華大學畢業活動現場一位博士畢業生拿出一枚自己親手制作的混凝土戒指向愛人求婚并告訴所有人“這枚戒指就像我們的愛100年不腐蝕不變質”2016年清華大學畢業生啟航獎頒獎典禮現場,金獎獲得者姚國友向愛人......

    系好學術生涯“第一粒扣子”宣講活動長沙舉行

    5月27日,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輪值主場活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系好學術生涯‘第一粒扣子’”宣講活動暨中國醫院科研誠信聯盟年度學術活動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舉行。活動現場。王昊昊攝據介紹,青年科研人......

    山東科技大學再簽千萬級重大橫向項目

    近日,山東科技大學與山東能源集團再次簽訂一項千萬級重大橫向項目“回采巷道支護強度量化計算方法和支護效果檢驗標準研究與應用”,致力于解決生產現場重大技術難題。項目負責人山東科技大學教授孟祥軍介紹,該項目......

    中國科學院首個醫學研究所,5歲了!

    亓魯濱第一次來到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杭州醫學所)的時候,杭州醫學所還是一片建設工地。那是2020年7月,他懷著對中國科學院首個以醫學命名的研究所的憧憬和對“人間天堂”杭州的喜愛,準備來杭......

    因論文數據造假,她先后丟了終身教職和博士學位

    身穿博士服的PingDong扣手而立,笑靨如花。這是她2017年6月28日發在社交媒體上的多倫多大學博士畢業典禮照,收獲199個點贊。一個月后,她到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任教,這是美國公認的頂級商學院,......

    科研人員用深度學習網絡實現分布式水文模擬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鄭一團隊在《水資源研究》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介紹了在深度神經網絡中編碼分布式水文模型并進行多任務學習的新方法。近年來,隨著地球大數據的不斷累積,以深度學習為代表......

    科研重器更好服務經濟社會

    說起重離子加速技術,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尖端技術、大科研項目。如今,這一技術日臻成熟,已經成功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日前,記者走訪蘭州等地了解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近代物理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