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11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太陽燃料(俗稱液態陽光)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太陽燃料技術被視為是破解大氣污染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理想技術。他建議加快發展太陽燃料,助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圖片來源于網絡
陽光是地球上最豐富的能量來源,將清潔的太陽能轉化為可儲存、可運輸、可運用的燃料,是當今科學界的難題。太陽燃料似乎正在成為打開這一難題的“鑰匙”。
李燦介紹,太陽燃料的本質是利用技術將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儲存在甲醇分子中,這樣既解決可再生能源的儲存問題,又將二氧化碳資源轉化為液體燃料,從而減少產生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故可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問題。
李燦進一步指出,以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遍布中國大部分國土上。隨著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如光伏、風電、水電等發展迅速,其成本已經接近煤電,貢獻已占中國發電的比例接近18%,如果僅僅將可再生能源的棄電,如棄光、棄風、棄水用于太陽燃料的生產,可轉化上萬噸甚至億噸級二氧化碳、生產億噸級甲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這對于緩解中國能源緊張、改善大氣生態問題將發揮重要作用。
為此,李燦建議加快發展太陽燃料技術,包括:政府應鼓勵將大部分已建和正在建設的光伏發電、水電和風電用于太陽燃料生產;建議政府支持將太陽燃料作為氫能化學供體,解決氫燃料電池加氫站,以解決氫源的“制、儲、運、加”安全問題;建議政府在這一產業發展初期予以政策扶持等。
名稱關于征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工業園區)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索引號000014672/2023-00065分類其他生態環境管理業務信息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23-03......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研究員范峰滔、副研究員陳若天等在太陽能光催化半導體溶液界面電荷轉移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通過結合納米金屬電極、原位光電化學和差分放大的辦法,創新地發展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DNL16)李燦院士、王秀麗研究員團隊在光催化動力學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反應時間尺度瞬態吸收光譜方法,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中科院院士李燦、博士后李政和研究員李仁貴等,在納米顆粒光催化完全分解水制氫的逆反應(氫氣和氧氣復合生成水的反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71.shtm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DNL16)李燦院士、博......
對于一些青年人所認為的生化環材“四大天坑”,中科院院士李燦表示“可以理解”,但并不認同。作為一名化學家,他深知這些基礎專業科學往往付出很大,但回報較低。例如從事相關專業的理工科生往往本科要奠定扎實的專......
國家林草局今天(19日)發布,決定成立塞罕壩生態文明研究院,共有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國林科院、北京林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省林草局、河北省科技廳、塞罕壩機械林場等15家單位參與組建。國家林草......
近日,2021年度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于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液態太陽燃料合成”技術,因在可再生能源制備氫能及液態陽光甲醇方面取得的科技成就,榮......
8月的大連云淡風輕、碧海藍天,夾雜著海蠣子味的海風撲面而來。李燦攜妻子、女兒結束了國外訪學工作,回到了“塵封”3年的家中,一番簡單收拾。當天下午,李燦帶著兩大箱零部件到大連化物所上班了,啟動紫外拉曼光......
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目標。要推進并落實這一目標,需要大量的專門人才,也需要相關的科學研究。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鐘茂初認為,創設專門培養生態文明建設人才的高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