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DNL16)李燦院士、王秀麗研究員團隊在光催化動力學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反應時間尺度瞬態吸收光譜方法,揭示典型催化劑四氧化三鈷(Co3O4)上催化水氧化產氧(OER)反應過程中多中心多步驟的連續變價動力學微觀過程,并揭示反應中間體快生成、慢轉化的動力學特征。
OER反應作為提供氫質子和電子的關鍵反應,在自然光合作用和人工光合成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探究其催化過程的變價動力學微觀機制對于理性設計和優化OER催化劑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OER反應集合多電子、多質子轉移過程的復雜性,其中間反應機理的研究十分困難,其反應的時間尺度很寬。雖然,在超快時間尺度(皮秒、納秒)上對于電荷轉移已經進行了大量工作,但實際反應動力學的統計時間大多在納秒到毫微秒,而在毫微秒尺度上研究水氧化微觀機理面臨新的挑戰。團隊長期致力于光催化和光電催化動力學研究,自主研發了慢時間尺度的瞬態吸收光譜技術(Slow-TAS),在反應時間尺度研究了工況條件下的光催化光生電荷動力學作用機制(,2020;,2021;,2021;,2023),為深入認識水氧化動力學提供了重要基礎。
本工作聚焦水氧化反應的多變價動力學問題,以三聯吡啶釕作為染料分子構建光敏化水氧化體系,選用四氧化三鈷作為模型催化劑,利用Slow-TAS技術直接研究OER反應動力學。研究發現,表面四配位Co2+位點的快速氧化啟動OER反應,隨后表面四配位Co2+和六配位Co3+共同作為活性位點催化多步多中心的OER反應。團隊進一步揭示了Co3O4上OER過程的多步連續變價動力學機制,Co2+→Co3+→Co4+的多步動力學轉化特征是所有鈷中間物種都呈現快生成、慢轉化的動力學特征。由于這一特征,Co4+中間物種的分布在OER活性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整體OER動力學緩慢的本質原因。該工作揭示了人工OER催化劑上多中心多變價的催化循環機制,為深入認識OER反應機理和設計高效人工OER催化劑提供了實驗基礎和理論支撐。
相關研究成果以“Unraveling Sequential Oxidation Kinetics and Determining Roles of Multi-Cobalt Active Sites on Co3O4 Catalyst for Water Oxidation”為題,于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該工作的第一作者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蘭州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康婉超。上述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人工光合成”基礎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創新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章福祥研究團隊在鐵基電催化水氧化機理研究中取得進展。他們以鐵釩(FeV)雙金屬電催化劑作為研究模型,利用一系列原位表征技術結合理論計算,揭示了水氧化過程中高活性水氧化......
自然界的光合作用給了我們啟發。光合作用的本質是能量固定的過程。以人工方法實現光合作用的研究持續了很多年,有光催化、電催化、熱催化、酶催化等技術路線。這些研究正朝著不斷提高人工光合作用的效率、實現規模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研究員范峰滔、副研究員陳若天等在太陽能光催化半導體溶液界面電荷轉移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通過結合納米金屬電極、原位光電化學和差分放大的辦法,創新地發展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DNL16)李燦院士、王秀麗研究員團隊在光催化動力學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反應時間尺度瞬態吸收光譜方法,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DNL16)李燦院士、王秀麗研究員團隊在光催化動力學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反應時間尺度瞬態吸收光譜方法,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DNL16)李燦院士、王秀麗研究員團隊在光催化動力學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反應時間尺度瞬態吸收光譜方法,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中科院院士李燦、博士后李政和研究員李仁貴等,在納米顆粒光催化完全分解水制氫的逆反應(氫氣和氧氣復合生成水的反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71.shtm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DNL16)李燦院士、博......
對于一些青年人所認為的生化環材“四大天坑”,中科院院士李燦表示“可以理解”,但并不認同。作為一名化學家,他深知這些基礎專業科學往往付出很大,但回報較低。例如從事相關專業的理工科生往往本科要奠定扎實的專......
近日,2021年度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于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液態太陽燃料合成”技術,因在可再生能源制備氫能及液態陽光甲醇方面取得的科技成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