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4-15 11:33 原文鏈接: 美首次研制出穩定的單原子層鍺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10日報道,60年前,鍺被用來做成了第一塊晶體管,但隨后被硅取代,現在,美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制造出了單原子厚度的鍺——單鍺(germanane),其電子遷移率是硅的10倍,因而有望取代硅用于制造更好的晶體管。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會《納米》雜志上。

      單鍺的結構同由單層碳原子組成的二維結構的石墨烯有異曲同工之處,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最堅硬也是電阻率最小的納米材料,因此被期待用于制造更薄、導電速度更快的新一代電子元件或晶體管,但目前石墨烯還沒有被商用。

      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系的助理教授約書亞·戈德伯格表示:“很多人將石墨烯看成是未來的電子材料,但硅和鍺目前仍占據芯片制造的主流,因此,我們一直在尋找具有獨特形式的硅和鍺,其性能更優異、制造成本更低且可以用現有技術處理。最終,我們制造出了穩定的單原子層的鍺——單鍺。”

      此前研究人員就嘗試過制造單鍺,但這是首次成功地制造出足夠數量的單鍺來詳細研究其屬性;而且他們也證明,當接觸空氣和水時,單鍺的性能仍能保持穩定。

      在自然界中,鍺很容易形成多層晶體,其中的每個原子層緊緊依附在一起,這就使單原子層鍺的性能不穩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戈德伯格團隊首先制造出了多層的鍺晶體,并在每層之間擠入了一些鈣原子,接著用水將鈣溶解,并用氫原子填滿留下的化學鍵,最后剝下了單層鍺。

      填充了氫原子的單鍺的化學穩定性比傳統硅要好,不會像硅那樣在空氣和水中氧化,這就使得單鍺很容易使用傳統的芯片制造技術進行處理。而且,單鍺擁有“直接帶隙”,這意味著它很容易吸收或釋放光;而傳統的硅和鍺則擁有間接帶隙,很難吸收或者釋放光,這就使得單鍺能在光電子學領域大有作為。科學家們解釋道:“如果你想在一塊太陽能電池上使用擁有間接帶隙的材料,你必須使該材料變得很厚,而擁有直接帶隙的物質能做同樣的工作,厚度僅為其百分之一。”

      科學家們的計算表明,單鍺的電子遷移率是硅的10倍、傳統鍺的5倍,因此有望用于制造高能計算機芯片。戈德伯格說:“高電子遷移率非常重要,只有用遷移率更高的材料才能制造出運行速度更快的計算機芯片。當晶體管變得更小,也需要使用遷移率更高的材料,否則晶體管會‘罷工’。”

      該研究團隊接下來打算探究如何通過改變單層中原子的組合方式來改進單鍺的屬性。

    相關文章

    生物混合晶體管橫空出世!可做超快呼吸傳感器

    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生物混合晶體管,該晶體管使用了絲素蛋白作為絕緣材料。絲素蛋白具有高度靈敏和超快的呼吸傳感器性能,可以檢測濕度的細微變化,并且還能用于檢測心血管和肺部疾病以及呼吸中的二氧化碳水......

    電子學和生物學重新整合,直接響應環境的混合生物晶體管問世

    你的手機微處理器芯片中,其實裝有超過150億個微型晶體管。晶體管由硅、金和銅等金屬以及絕緣體制成,它們共同吸收電流并將其轉換為1和0,以傳輸和存儲信息。晶體管材料是無機的,基本上來自巖石和金屬,但現在......

    科技突破!具有千個晶體管的二維半導體問世

    據最新一期《自然-電子學》報道,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于二硫化鉬的內存處理器,專用于數據處理中的基本運算之一:向量矩陣乘法。這種操作在數字信號處理和人工智能模型的實現中無處不在,其效......

    具有千個晶體管的二維半導體問世!重新定義數據處理的能源效率

    據最新一期《自然·電子學》報道,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于二硫化鉬的內存處理器,專用于數據處理中的基本運算之一:向量矩陣乘法。這種操作在數字信號處理和人工智能模型的實現中無處不在,其效......

    首個工作的木質晶體管

    木材通常在導電方面不是很好,但是現在科學家們已經創造了第一個功能性的木制晶體管。它不是最好的,而且需要額外的加工,但它確實有效,并可能有助于制造出可生物降解的電子產品。活生生的樹木可以成為夠用的電導體......

    國產77吉赫茲毫米波芯片封裝天線測距創紀錄

    從中國電科38所獲悉,在2月17日召開的第68屆國際固態電路會議(ISSCC 2021)上,該所發布了一款高性能77GHz(吉赫茲)毫米波芯片及模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兩顆3發4收毫米波芯片及......

    迄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二維晶體管問世

    北京大學電子學院彭練矛教授-邱晨光研究員課題組日前制備出10納米超短溝道彈道二維硒化銦晶體管,首次使得二維晶體管實際性能超過Intel商用10納米節點的硅基鰭型晶體管,并將二維晶體管的工作電壓降到0.......

    我國科研人員為氧化鎵晶體管找到新結構方案

    2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微電子學院龍世兵教授課題組聯合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加工平臺,分別采用氧氣氛圍退火和氮離子注入技術,首次研制出了氧化鎵垂直槽柵場效應晶體管。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分別在線發......

    破解電化學晶體管大規模可靠制備的世界性難題

    1月19日,電子科技大學測試技術與儀器研究所程玉華課題組在《自然》上,發表了有機電化學晶體管及其互補電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針對測試數據的源頭基礎器件,首次提出了一種基于紫外光固化溝道的新型垂直......

    工業硅片上長出“完美”二維超薄材料

    據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的論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開發出一種“非外延單晶生長”方法,在工業硅晶圓上生長出純凈的、無缺陷的二維材料,以制造越來越小的晶體管。根據摩爾定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