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2-28 16:31 原文鏈接: 煤炭:擺脫“失寵”焦慮

      國內煤炭需求量終于止跌反升,未來很可能進入震蕩下降的新通道。如何在“去產能”與釋放優質產能、保持價格穩定之間尋求平衡,需要新的路線圖。

      2007年上映的美國災難片《The Mist》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秘密軍事基地的實驗打開了地球與平行世界的大門,大霧彌漫而出,嗜血怪物逐漸逼近。某座小鎮的超市里,男主角大衛·德雷頓決定帶著兒子和另外幾個人突圍。但直到車子耗盡最后一滴汽油,他們依然沒有走出迷霧區。龐大而未知的世界帶來了絕望,一片沉默中,大衛射殺了同伴,然后下車準備接受怪物們對自己生命的收割。然而片刻之后,迷霧開始消散,救援軍隊出現了。電影的最后,當迷霧散盡,大衛跪在安全區,在懊悔與無助中大聲嘶吼。

      我們不想追究電影折射的深層寓意,只是就結果而論,面對看似無望的未來,我們或許應該再堅持一下,不要著急做出一些無法挽回的行動。

      回歸到我國能源市場,煤炭在過去幾年中險些成為被“射殺”的對象。面對2014年以來需求持續走低的現實,煤炭突然“失寵”,“去產能”成為主旋律。2016年產能壓減超過2.9億噸,2017年10月提前完成全年1.5億噸任務,到2017年年底,全國煤礦數量從2015年的1.08萬處減少到7000處左右。然而,“去產能”進程一再加碼,卻讓煤炭不夠用了,煤炭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各方開始反思“去產能”的功與過。

      尤其是在2017年國內煤炭需求量止跌反升之后,“失寵”似乎成了過去時,未來究竟如何在“去產能”與調結構、保供應、穩價格之間尋求平衡,顯然需要新的路線圖。

      產能調控更加科學

      2017年,國內煤炭市場供需兩端均明顯超出業內預期。供給端,地方政府對“去產能”態度積極,再次超額完成全年任務,供給壓縮幅度大于規劃。需求端,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國內生產總值2017年同比增長6.9%,實現7年來首次回升,對煤炭需求止跌反升形成全面支撐,前半年水電供給不足、年中氣溫較高、房地產新開工面積未如預期般下降等多方面原因,進一步增加了煤炭需求。業內普遍認為,2017年全國煤炭需求出現了小幅度回升,導致全國煤炭市場供給偏緊,局部地區出現缺煤現象。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信息研究院(煤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劉文革對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能源供給與需求革命,能源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清潔能源比例快速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2017年的煤炭供需矛盾,如果放在前些年清潔能源占比小、發展緩慢的時期,經濟增長6.9%,定會給煤炭供給造成更大壓力。

      為應對煤炭供需缺口,我國一方面加大了進口規模,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17年全年共進口煤炭2.7億噸,同比增長6.1%;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加大力度促進優質產能盡快釋放,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當前大約有3.7億噸左右手續不全但生產各方面均達標的煤礦產能,在以聯合試運轉的形式保供市場。

      展望2018年,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副秘書長兼研究處處長郝向斌認為,煤炭行業發展的主導力量還是在需求側,今年全國煤炭需求量樂觀估計與2017年持平,悲觀估計會出現小幅度下降。未來一段時期,應該是震蕩向下的發展趨勢。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張有生持有類似觀點,他認為,在宏觀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大背景下,煤炭需求量持續保持2014~2016年大幅度下降趨勢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內可能處于平臺期的波動狀態,即使出現下降,也不會是急劇下降。

      2018年伊始,國內市場煤炭價格繼續高位運行,中國煤炭市場網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兩周,秦皇島動力煤(5500大卡)價格為617元/噸,與2017年最后一周持平。

      在需求方面基本穩定的情況下,讓2018年煤炭價格回落的關鍵,是有效供給的持續增加。郝向斌指出,當前我國煤炭產能總量并不缺,而是處于結構性缺煤狀態。真正缺少的,一是合法合規、手續齊全,能夠投入生產的產能;二是經濟性、煤質等各方面都比較好的產能。整體來看,多位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煤炭“去產能”將會繼續,但工作重點應該是進行產能結構調整,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讓更多優質產能釋放出來。

      業內普遍預計,隨著2018年更多優質產能進入市場,煤炭供需形勢將會好轉,煤價也將逐步回歸合理區間。

      為實現科學“去產能”,中央政府聯合市場主體與第三方機構,正在進行更細致的研究與探索。據悉,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當前在對全國煤炭產能、煤炭需求進行重新摸底與梳理。郝向斌介紹說,當前的統計數據與產業實際狀況存在一定出入,比如南方很多小煤礦為避免被淘汰,往往存在虛報產能的問題,而北方地區的大煤礦,則往往瞞報產能;需求方面同樣存在各種偏差。重新摸底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場真實情景,給政府提供更為準確的決策參考依據。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則在進行另一項工作。按照《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考核定級辦法(試行)》和《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試行)》的要求,全國煤礦正在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標準化煤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3個等級,分級分類接受檢查考核驗收。劉文革告訴記者,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可以作為煤礦先進產能和科學產能界定的有力抓手,一級標準化煤礦無論在生產、管理、技術,還是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等方面,均較為優秀和突出,未來將在“去產能”過程中享受更多優惠政策,比如某一區域有煤礦發生安全事故時,該區域內的一級煤礦可以不受停產、限產限制。截至2018年1月底,已經正式公布三批共167處一級煤礦,有更多煤礦正在等待考核驗收。2018年,繼續推進該項考核工作,將是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推動煤礦安全生產、增加優質煤炭供給的重要舉措。

      企業合并遵循市場

      進入2018年,政府層面頻頻釋放煤炭產能調整的新信號。1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2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支持有條件的煤炭企業之間、煤電企業、煤炭與煤化工企業及其他關聯產業企業進行兼并重組,以實現煤炭企業平均規模明顯擴大、中低水平煤礦數量明顯減少、上下游產業融合度顯著提高的目標,最終形成以先進產能為主體的煤炭供給新格局。1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央企、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表示,2018年央企要完成化解煤炭過剩產能1265萬噸、整合煤炭產能8000萬噸的目標任務。政策高層的表態,讓業內和市場普遍預計,2018年煤炭行業將迎來兼并重組高潮。

      實際上,煤炭行業兼并重組在前兩年就已初現端倪。2016年7月,央企煤炭資產整合平臺——國源煤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涉煤央企旗下的煤炭資源整合由中煤集團主要負責,2016年8月、12月和2017年5月,國投公司、中鐵工、保利集團煤炭板塊先后劃轉至中煤集團旗下;2017年8月,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煤炭、火力發電、煤化工以及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與此同時,地方煤炭企業也開始有所動作,比如,2017年9月,山西省國資委將其持有的省屬7家煤炭企業的控股股東股權全部注入到了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2018年,煤炭行業兼并重組事件或將大幅度增加,其中,中煤集團加快對非煤炭主營央企煤炭板塊的整合進度,是被普遍看好的下一個大動作。

      至于是產業內橫向合并還是上下游縱向合并對煤炭行業發展最有利,郝向斌認為,兩種模式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橫向合并有利于增加市場集中度,煤炭行業屬于重資產、長周期行業,資源錯配成本很高,因此需要煤炭企業具備戰略性眼光,要以理性判斷市場未來走勢,如果煤炭企業規模都比較小,沒有能力研究市場、預判市場,就容易造成盲目投資等問題,也會阻礙生產效率的提高,不利于行業平穩發展。從國外煤炭市場來看,大都是十幾家企業占據行業80%以上的份額,這說明市場集中度較高的行業組織結構符合煤炭行業特征,中國也有必要形成類似的組織結構。縱向合并則有利于提高煤基能源系統的整體競爭力。當下,煤基能源、油氣、新能源等各能源供應體系之間存在競爭關系,站在煤炭行業立場來講,只有形成煤、路、鋼、電、化縱向一體化,各環節之間才能實現良好配合,去和其他能源供應體系競爭。

      劉文革同樣認為,橫向合并、縱向合并對于煤炭行業發展都是有利的。具體到每一個地區、每一家企業究竟該如何選擇,要看哪種模式能夠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能夠更好地穩定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合并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決反對“一刀切”或“拉郞配”等行為。

    相關文章

    煤炭:擺脫“失寵”焦慮

    國內煤炭需求量終于止跌反升,未來很可能進入震蕩下降的新通道。如何在“去產能”與釋放優質產能、保持價格穩定之間尋求平衡,需要新的路線圖。2007年上映的美國災難片《TheMist》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秘......

    煤炭:擺脫“失寵”焦慮

    國內煤炭需求量終于止跌反升,未來很可能進入震蕩下降的新通道。如何在“去產能”與釋放優質產能、保持價格穩定之間尋求平衡,需要新的路線圖。2007年上映的美國災難片《TheMist》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秘......

    煤炭去產能要避免“欲速不達”

    重重困難并未減緩煤炭去產能的步伐——截至2017年底,兩年內煤炭去產能已經超過5億噸,在連續第二年“超額完成”年度目標的同時,也“提前完成”了煤炭去產能五年任務三年“大頭落地”的目標。較之2016年2......

    專家:五舉措推動傳統制造業去產能

    專家:五舉措推動傳統制造業去產能從目前去產能完成情況來看,煤炭行業2016年全國實際退出產能2.9億噸左右,而2017年至2020年尚需退出約5億噸。鋼鐵行業2016年實際已經去除6500萬噸,201......

    魯西集團:將去產能落到實處

    就在國慶節前夕,魯西集團發布公告稱,因產品價格上漲和園區一體化優勢進一步顯現,該公司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將同比增長近5倍。作為一家老牌化肥企業,魯西集團為何能在今天這樣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在化肥供......

    山西:今年煤炭去產能新增525萬噸

    繼今年5月山西省確定退出煤炭產能1740萬噸后,日前該省出臺文件要求,今年將再關閉煤礦9座,退出產能525萬噸。山西省日前公布的《關于分解下達2017年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新增加目標任務的通知》要求,......

    發改委重申煤炭去產能政策適度微調

    環渤海動力煤13周連漲的態勢,并未讓煤炭業人士樂觀起來。在9月25日舉辦的第十一屆榆林國際煤炭暨能化裝備技術博覽會上,《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當前煤炭需求持續回落、產能過剩、企業經營困難的態勢并沒有......

    謹防過剩產能死灰復燃

    淘汰落后產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在價格上漲帶動的復產潮可能打亂甚至延緩去產能計劃的情況下,需要行政手段和市場手段同時發力。一方面,要以更嚴格的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限期退出,引導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轉型......

    國資委設立去產能時間表3年345戶僵尸企業出清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國資委獲悉,國資委決定中央企業要用兩年時間壓減10%左右的過剩產能,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345戶大中型僵尸企業的市場出清。這表明,圍繞央企的供給側改革正在提速。記者同時獲悉,作為......

    工信部:進一步加大去產能實施力度

    “上半年去產能的工作重點是部署任務,下半年要進一步加大實施力度,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昨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表示。目前,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已進入加速實施的新階段,今年上半年鋼......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