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秸稈發電已引起了跨國能源巨頭的興趣。上周,通用電氣和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簽約,為生物質秸稈殘渣氣化技術的開發和商業化應用提供支持。
廣州能源研究所秸稈殘渣氣化技術的核心,是將秸稈廢棄物轉化為生物質氣,驅動燃氣內燃機發電。通用電氣和廣州能源研究所預計,若采用該技術,以秸稈殘渣為原料的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其能源總體效率可在目前行業平均水平基礎上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去年11月,國家發改委、農業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十二五”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13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5%,到2015年力爭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0%。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黑龍江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暫行)》(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2023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秸稈還田率達到68%以上。其中,北大荒農墾集......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種植廢棄物清潔轉化與高值利用創新團隊,揭示了不同秸稈熱解炭促進厭氧發酵性能及微生物組學特性,實現了秸稈熱解炭的高效高值利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生物資源技......
7月5日從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生態循環農業團隊在長期秸稈還田土壤碳效應的研究中取得最新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稻麥輪作是長江流域主要種植方式,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中發揮......
我國是秸稈大國。秸稈的資源化利用技術不斷發展,仍有大量的秸稈廢棄物被就地焚燒、填埋。粗放處理方式造成環境污染,導致生物質資源浪費。秸稈中蘊含著大量可被轉化的生物質(半纖維素、纖維素等),經厭氧消化后可......
黑土地“喊累”中國科技力量來“加油”高肥力、高產量的東北黑土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近年來卻面臨土壤退化等挑戰。如何變“減法”為“加法”?中國科學院正在牽頭籌備一場“科技會戰”,要用科學的方法,......
我國每年生產5億多噸糧食,秸稈理論資源量為8億多噸(可收集資源量為6.87億噸)。秸稈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它以秸稈為紐帶,將秸稈收集與生態種養、秸稈能源化和秸稈材料化有機銜接,加固了農業循環經濟的鏈條......
外源有機碳輸入是影響農田土壤有機碳動態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提升土壤有機質水平的同時,能夠為土壤生物提供大量碳源。秸稈還田作為當今世界普遍重視的一項培肥地力的增產措施,其施用的數量和質量也會直接和間接......
秸稈露天焚燒問題多發頻發,是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今年以來,河北省通過健全人防+技防監控體系、落實網格監管責任、建立考核問責機制等一系列組合拳,筑起了“防火墻”,嚴防秸稈露天焚燒。圖片來源于網絡......
記者從吉林大學了解到,該校化學學院副教授高巖團隊開展“液化秸稈改良土壤綜合利用”項目,利用近臨界水技術將畜禽糞便與秸稈“變廢為寶”,轉化為液體和顆粒有機肥,有效改良鹽堿地,助力農民增產。吉林省白城市通......
黑龍江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2019年黑龍江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圖片來源于網絡《方案》提出,今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要達到80%以上,其中“兩市兩縣”利用率要達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