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聯合國氣候談判天津會議落下帷幕。6天時間的600余場談判增進了各方共識,但并沒有換來外界期待的某種協議,分歧仍存。
天津談判會議中國代表團團長蘇偉說:“天津會議不是一個需要拿出結果的會議,它只是整個聯合國氣候談判的一個組成部分。”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也稱,天津會議只是今年年底前墨西哥坎昆會議的最后一次準備會議,主要為坎昆會議設定議程。
“會議最重要的成果是與會各方增進了了解,縮小了分歧,擴大了共識,為坎昆會議達成協議奠定了很好的基礎。”蘇偉說。他稱,各方代表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多輪磋商,每天都有上百場討論,讓各方對坎昆會議能取得哪些成果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
“從這個角度看,天津會議也是一次成功的會議。”蘇偉說。
菲格雷斯表示,談判各方在天津會議上取得進展,目前各方距在年底坎昆會議達成一攬子結構清晰的決議更近一步。“天津會議開始時,我曾經說過,各方在本周要討論坎昆會議能夠完成什么,哪些要留給坎昆會議之后再做。現在,這項任務已經完成。”
“在長期資金支持問題上,目前各方已非常接近于同意設立一個氣候基金。”她說,目前氣候談判的主要工作是逐條討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特設工作組的談判案文;推動《京都議定書》特設工作組的主席案文變成談判案文。
天津會議是坎昆會議前的最后一次工作會議,也是中國首次承辦聯合國框架下的氣候談判會議,外界對會議寄予很大的期望。
“中國作為承辦方,不會主導談判進程。”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說。他認為,中國、美國等對聯合國氣候談判進程只能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不能發揮決定性作用,“決定氣候談判進程的,只能是世界各國”。
蘇偉稱,中方作為會議承辦方,盡到了應盡的責任。“6天時間里,各方面進展相當順利,承辦城市天津為談判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他說,中方將此作為會議成功的一個表現。
但先前各方存在的一些主要分歧,并沒有在天津會議取得共識。“南方中心”執行主任許國平說:“大會并沒有在實質問題上取得進展。”解振華認為,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最大的障礙是各方缺乏互信,談判要取得實質進展,需要各國都有強烈的政治意愿,并把政治意愿變成實際行動,在行動中建立互信。
他說,建立互信的第一件事,就是發達國家盡快落實快速啟動資金,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另外,已經基本上取得共識的問題,比如技術轉讓問題、森林問題、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適應能力等,也要付諸實施,”解振華說,“只要有行動,就可以建立互信,就能推動談判進程,盡早達成有法律效力的協議”。
一些發達國家繼續采取“區別對待”發展中國家的做法,也令與會代表不滿。
美國談判代表團團長喬納森·潘興在會議期間一個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示,要將中國、印度等經濟發展較好的發展中國家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區分開來。對于如何分配使用“快速啟動資金”,美、歐態度模糊。
菲格雷斯說,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世界各國在談判中應超越本國國家利益,求同存異,共同尋求符合人類長遠利益的解決方案。
菲格雷斯表示,在聯合國氣候談判方面,要想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她對坎昆會議表示期待,認為最有可能達成共識的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氣候變化適應框架,二是技術合作機制。
中方表示堅定支持聯合國框架下的氣候談判。“并且,不管談判進展到什么程度,中方都將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選擇,更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需要。”蘇偉說。
英國《自然》雜志8日發表的一項生態學模型研究顯示,氣候變化造成的物種種群破壞,最早或在這個10年內發生,并且會是“驟然”發生。但大規模、快速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則有可能降低生態組合遭遇突然性破壞的幾率......
緩解全球氣候變化,需要清潔能源和有效清除大氣中的碳。近日,由自然保護協會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首次將土壤在全球森林、濕地、農業和草原上的碳減排潛力匯總在一起,計算出全球土壤在......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合作研究項目指南一、項目背景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
2月19日,華東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助理研究員吉星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荷蘭皇家科學院、德國不萊梅大學合作,在《科學進展》上以第一作者發表題為《藍藻的固碳表型可塑性將促進其在高CO2環境下的爆發......
由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賀金生教授課題組牽頭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氣候變化對高寒草地植被生長格局的影響機制。賀金生介紹,近50年來,青藏高原經歷著兩倍于全球平均的升溫過程以及顯著的降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非盟總部舉行頒獎儀式,授予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等三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圖片來源于網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19年10月22......
“感謝世界各地的醫務工作者,特別是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最前線的醫務工作者。”“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10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時向抗疫一線的醫......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5日發布的消息,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農發基金)及世界糧食計劃署(糧食署)三家聯合國機構負責人在羅馬共同表示支持中國,支持和支援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亞洲中部干旱區全新世氣候呈現早全新世干旱、中晚全新世相對濕潤的變化特征,存在顯著不同于季風區的氣候變化“西風模態”。但最新研究發現,亞洲中部干旱區不同海拔區的森林動態特征存在明顯的不一致性。考慮到植被......
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反映了全人類對于強化減排、控制氣溫上升、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共識。然而,由于這項會議遵循“協商一致”的議事原則,許多重要議題一直久拖未決。12月2日-15日,聯合國氣候變化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