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0-18 08:47 原文鏈接: 中國乙肝病毒攜帶者不再過億感染率明顯下降

      ○5年前,僅有19%的人接受抗病毒治療這一正確的治療方式,高達73%的受調查者采用中成藥及保肝降酶藥物

      ○截至2008年,40%的慢性乙肝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療,與《指南》發布前比較,增長了一倍多

      ○專家:抗病毒治療是乙肝治療的基石,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應首選強效低耐藥的抗病毒藥物

      根據1992年乙肝血清流行病調查數據,我國有1.2億乙肝病毒攜帶者。而最新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學數據表明,我國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已從1.2億降至0.93億,我國已由一個乙肝的“高流行地區”降低到了“中流行地區”水平。值我國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發布5周年之際,專家提醒,乙肝抗病毒治療是乙肝治療的基石,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首選強效低耐藥的抗病毒藥物。

      乙肝病毒感染率明顯下降

      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教授介紹說,從1992年開始,我國實行對新生兒乙肝疫苗計劃免疫管理和乙肝健康教育,乙肝病毒感染率明顯下降。 2006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學數據表明,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已由1992年的9.75% 降至2006年的7.18%,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從1.2億降至0.93億,減少了三千萬例,從而使我國由一個乙肝的“高流行地區”降低到了“中流行地區”水平。莊輝介紹說,5歲以下兒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已降低到0.96%,提前實現了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乙肝控制目標。

      抗病毒治療已深入人心

      雖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在過去幾年中有了顯著下降,但是根據衛生部發布的數據,我國當前仍然有兩千萬例慢性乙肝患者。

      5年前,中國乙肝治療的規范化尚存在很大問題。 一份由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于2005年6月公布的《中國肝炎的流行現狀及其相關問題分析報告》顯示,僅有19%的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療,高達73%的受調查者采用中成藥及保肝降酶藥物治療。

      于2005年12月頒布的《指南》首次明確指出乙肝的治療目標是“有效抑制病毒復制,延緩疾病進展”,第一次凸顯了乙肝抗病毒治療在乙肝治療中的基石地位。截至2008年,40%的慢性乙肝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療,與《指南》發布前比較,增長了一倍多。

      廣州中山三院肝病醫院院長高志良教授介紹說:“雖然抗病毒治療目前還不能徹底清除乙肝病毒,只能長期抑制病毒復制,但是它減緩了疾病進展,因此重型乙肝患者,以及由慢性乙肝發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病人肯定是減少了。”有數據顯示,慢性乙肝患者接受強效低耐藥抗病毒治療藥物治療 3~7年后,幾乎100%患者的乙肝病毒載量降到不可測水平。肝臟組織學方面,96%的患者肝臟炎癥明顯減輕,88%的患者肝纖維化明顯減退,所有肝硬化患者的肝纖維化都有所改善。

      一開始就應選對藥

      高志良介紹,中國乙肝的口服抗病毒治療可以追溯到12年前。中國第一個乙肝口服抗病毒治療藥物拉米夫定正式應用于乙肝治療,拉開了中國乙肝口服抗病毒治療的序幕。然而,病毒變異和耐藥的出現讓很多醫生一度對抗病毒治療產生了困惑,讓很多患者對抗病毒治療產生了質疑,導致當時一些該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沒有及時治療,該繼續接受口服抗病毒治療的患者卻因此停藥。抗病毒治療尚無法清除病毒,意味著患者必須堅持長期抗病毒治療,但是如何避免和減少長期治療帶來的病毒的變異和耐藥性呢?

      高志良表示,由于現有的治療手段還未能徹底清除患者體內的乙肝病毒,所以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應首選強效低耐藥的抗病毒藥物,長期抑制病毒,使病情得以穩定控制,并遏制疾病向肝硬化、肝癌進展。有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初治患者接受強效低耐藥的抗病毒藥物治療6年后,累計耐藥發生率僅為1.2%。(記者馮馮)

    相關文章

    水生所揭示氧影響宿主抗病毒能力機制

    抗病毒先天免疫信號通路與低氧信號通路為細胞中兩個經典且古老的信號通路,從高等脊椎動物到低等的無脊椎動物均高度保守。關于這兩條通路之間的交互作用,尤其是氧氣以及受氧氣調控的關鍵因子在先天免疫信號通路中的......

    揭示人巨細胞病毒對外源性細胞凋亡與抗病毒天然免疫雙重抑制的分子機制

    10月4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溪團隊在《科學進展》(Science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HumancytomegalovirusUL36inhibitsIRF3......

    治療2型糖尿病藥物甲福明有助抗老化

    香港大學(港大)20日公布,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甲福明(二甲雙胍)有助抗老化。港大醫學院表示,甲福明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甲福明除了可穩定......

    許多人仍未接受丙型肝炎的治療

    悉尼大學領導的一個新項目希望通過鼓勵人們接受新的、治療性很強的治療,來研究如何在澳大利亞消除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一種血液傳播的病毒,是導致肝硬化、癌癥和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療很重要,因為它有助于阻......

    增強人體抗病毒免疫反應,幫助清除衰老細胞

    長期以來,衰老一直被認為是不可避免的,但隨著抗衰老研究的進展,預防衰老的治療越來越被認為是可行的。在抗衰老研究中,“衰老細胞”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衰老細胞會停止分裂,但它們并沒有死亡,而是處于生長停滯......

    與COVID19相關的破壞性長期財務損失

    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即使是那些沒有經歷足夠嚴重的癥狀而需要住院治療的人,在感染COVID-19后也更有可能遇到財務困難,如長期的債務和較低的信用評分。COVID-19對一些患者的長期健康影響已受到相當......

    “二位一體”,人工抗病毒系統問世

    近年來,新發突發病毒性傳染病頻發,這對全球經濟、公共衛生安全以及人類健康產生了巨大沖擊。除此類突發病毒外,長期潛伏于機體的病毒,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也因其高傳染性和反復發作的特點,較難......

    村醫用四件套打敗專家?抗生素、激素應避免非必要使用

    因患系統性紅斑狼瘡,今年87歲的河南安陽某村李奶奶從未接種過疫苗。高燒三天后,她用孫女李雪半個月前從北京寄回來的抗原自測,發現自己“陽了”。隨后,她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家門口的小診所問診,醫生并未問及其......

    我國學者人工合成“抗病毒系統”

    一個全新的抗病毒思路讓世界衛生組織病毒學領域的顧問委員、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王林發感到出乎意料——居然可以將生命機體中偵測病毒的能力改裝成一個“元器件”,并用它合成一個系統在體內“檢測”多種病毒。這一引......

    我國學者人工合成“抗病毒系統”

    一個全新的抗病毒思路讓世界衛生組織病毒學領域的顧問委員、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王林發感到出乎意料——居然可以將生命機體中偵測病毒的能力改裝成一個“元器件”,并用它合成一個系統在體內“檢測”多種病毒。這一引......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