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0-20 09:01 原文鏈接: 軌道交通傳感與傳輸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

      10月18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軌道交通傳感與傳輸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上海微系統所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恒、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為聯合實驗室揭牌。上海微系統所黨委書記齊鳴、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繆偉忠代表雙方簽訂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書。

      江綿恒在講話中強調,信息技術與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的重要時代特征,信息已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生產資料,信息網絡也已成為重要生產工具。“軌道交通傳感與傳輸聯合實驗室”的成立,是中科院科技創新與國家軌道交通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結合,是我們推動科技創新的一項具體舉措。

      揭牌儀式由上海微系統所所長王曦院士主持。來自鐵道部,上海市發改委、科委、嘉定區、閘北區和中科院基礎局、高技術局、計財局、上海分院、上海微系統所,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的領導和代表以及部分學術委員會委員120余人出席揭牌儀式。

      軌道交通,特別是高速鐵路的建設和發展,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低碳環保、安全可靠、快速高效的交通保障,高鐵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助推器。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鐵發展最快、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快、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我國經濟正迎來高鐵時代。中國的成功也帶動了國際上的高鐵建設熱潮。

      隨著軌道交通網絡覆蓋范圍的不斷擴大、運行速度的不斷提高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對軌道交通運輸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如何進一步保障與提升運營效率、運輸安全與服務質量成為一個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傳感與傳輸技術正是軌道交通安全、可靠運行所必須的基礎信息技術,是運輸工具全生命周期的能力保持與優化的先進手段,也是全面提升軌道交通行業服務品質的重要支撐。我國在傳感與傳輸技術方面已有長期的研究與積累,將該領域的先進技術應用于高鐵,有利于保持我國高鐵技術的長期國際領先。

      近來,上海微系統所與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在軌道交通傳感與傳輸領域展開了積極合作,完成了時速350公里的車地無線傳輸測試,取得了很好效果。在科技部、鐵道部、中國科學院、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雙方決定共建軌道交通傳感與傳輸聯合實驗室,不斷努力和創新,創建世界一流的軌道交通傳感與傳輸技術科研基地。

      據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繆偉忠介紹,該實驗室依托上海微系統所和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組建,初期整個建設費用達5000萬左右。實驗室將面向國家和行業重大需求,整合我國軌道交通傳感與傳輸研究力量,發揮人才和學科優勢,專注于軌道交通傳感與傳輸技術研究,建設系統集成與工程應用轉化平臺,建成體系完整、力量精干、平臺先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國家軌道交通傳感與傳輸技術研究的核心力量和研發基地,成為本領域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軌道交通市場發展前景和軌道交通傳感和傳輸技術發展現狀,決定了我國軌道交通傳感與傳輸技術具有廣闊的展示與發揮的平臺,也是我們組建專業聯合實驗室的基本出發點。” 張曙光表示。

      由王立鼎、王克明、王曦、方家熊、鄔江興、李述湯、鄒世昌、熊有倫院士等國內行業學術權威人士組成學術委員會。王曦表示:“實驗室將專注于軌道交通傳感、傳輸技術的研究并搭建系統集成與工程應用平臺。”

      為了保證軌道交通的安全舒適運行,需要研究專用的傳感技術,感知列車的實時狀態(速度、位置、橫向加速度和應力)并保持對關鍵部件的重點監測。此外,高鐵車地無線傳輸需要克服高速移動、頻繁切換、帶狀覆蓋和電磁干擾等難題,構建大容量、高可信的傳輸通道,這將是實驗室重要研究方向。對列車及其運行環境產生的動態數據建模并分類研究,建立系統集成及工程應用平臺,為軌道交通系統提供狀態展示、在途預警、實時運用維護,保障行駛的安全性與舒適度。

      江綿恒指出,中科院應充分利用我國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建設的時代背景所提供的廣闊發展舞臺,進一步發揮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火車頭”作用,與鐵道部的“火車頭”緊密結合,共同引領帶動我國現代化建設向前發展,為提升國家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為保持我國高鐵技術的國際領先地位,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江綿恒(左)、張曙光(右)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齊鳴(左)與繆偉忠(右)簽訂共建聯合實驗室協議書

    江綿恒講話

    揭牌儀式現場

    相關文章

    北大成立大模型聯合實驗室

    12月12日,北京大學聯合字節跳動成立豆包大模型系統軟件聯合實驗室,校企攜手面向人工智能系統軟件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轉化,培養高素質創新型軟件人才。“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升級,正以前所未有......

    CNAS召開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2024年度工作會議

    2024年11月29日,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第五屆實驗室專門委員會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2024年度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CNAS副秘書長劉昌宙出席會議并致辭。專委會委員25人參加會議。劉......

    ACAIC2024主題論壇四:智能生物傳感技術創新論壇

    ACAIC2024主題論壇4智能生物傳感技術創新論壇在ACAIC2024大會上,由深圳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主辦的“智能生物傳感技術創新論壇”成功召開。論壇主席張學記教授(深圳大學)、召集人劉輕舟......

    今日揭牌!山東有了“微生物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

    活動現場。11月1日,由山東省農藥科學研究院、白俄羅斯生物科學中心、中白(青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的“微生物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濟南舉行。白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化學合成與生物技術國家科學......

    11月1日起,13項網絡安全國家標準開始實施

    11月1日起,《網絡安全技術信息技術安全評估準則》等13項網絡安全國家標準開始實施,將為引領網絡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供標準支撐。《網絡安全技術信息技術安全評估......

    共建量子精密測量聯合實驗室廣電計量與國儀量子達成戰略合作

    10月22日,廣電計量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電計量)與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儀量子)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共建量子精密測量聯合實驗室。廣電計量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明志茂,......

    安捷倫科技(中國)與華潤微電子(重慶)共建半導體微污染分析聯合實驗室

    2024年10月23日,重慶——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近日宣布與中國功率半導體IDM龍頭企業——華潤微電子旗下的華潤微電子(重慶)有限公司(下稱“華潤微(重慶)”)建立全新的合作伙伴關系,在華潤微......

    一種高熵納米酶可用于數字健康中的納米生物傳感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安全控制納米技術團隊的唐文志副教授在膳食相關疾病的預測方面取得新進展,提出了一種具有豐富的活性位點和調諧的電子結構PdMoPtCoNi高熵納米酶(HEzym......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館與HORIBA集團攜手成立先進聯合實驗室,引領文物保護科技新浪潮

    2024年7月2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館與HORIBA集團在廣漢市舉行了盛大的"文物保護光譜分析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這一合作不僅標志著三方在文物保護領域的深度合作......

    共23家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擬建設名單公示

    河南省科學技術廳關于2024年度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擬建設名單的公示根據《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管理辦法》(豫科〔2023〕111號)有關規定,經單位申請、主管部門審核推薦、專家評審、廳長辦公會研究等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