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0-24 14:14 原文鏈接: 中國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修復技術仍在追尋中

      蜈蚣草

      廣東土壤研究所陳能場博士等用水稻作修復實驗,圖為研究人員正在對不同作物比較稱重。資料圖片

      目前國內科學家還沒有找到一種經濟、有效、適合大規模農田治理的科學修復模式,大多土壤重金屬治理模式還處于實驗室摸索階段。——華南農業大學博導陳日遠

      中國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污染狀況如何,至今尚未有清晰的全國地圖。

      受重金屬污染的各種土地,還能重新修復使用嗎?目前,盡管國內乃至全球的修復技術五花八門,但真正經濟、有效、能成規模運用的土壤重金屬修復技術仍在追尋之中。

      幸運的是,一種專門針對砷污染的生物修復技術,眼下已在國內進入規模實驗階段。


    重點防控西南 從污染面積上看,鎘為首,從健康風險上看,砷最毒

      大地也會生病。

      2009年,陜西鳳翔鉛污染、湖南瀏陽鎘中毒、山東臨沂砷污染……土壤重金屬污染強烈刺痛人們的神經。

      全國究竟有多少土地已被重金屬污染,或身臨污染的懸崖?

      事實上,在全國各地重金屬污染事件集中爆發之前的2005年,由國家環保部、國土資源部等國家部委牽頭,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一次超大規模的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針對土壤健康調查的第一次。

      “參與調查的科研人員,都經過專門培訓,通常按照平均8公里×8公里的調查范圍取樣,成網格狀在全國調查各種土地現狀”,一位參與這次全國土壤重金屬調查的科研人員稱,包括青海、新疆等地在內,除各地明顯的山地、荒地、人類干擾活動少的地區外,所有調查都是標準取樣。

      然而,截至目前,這項歷時5年多的全國土壤重金屬調查結果還未正式公開。相關人士透露,不算地方配套資金,整個項目目前耗資已遠超過10億元。

      “從調查方法上看,還不夠科學,或者科學的嚴謹性不夠,比如人口稀少處、污染密集區,都以同樣標準密度來取樣調查,其出來的結果是不足信的”;“再說在64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取哪一個調查樣點為數據采集對象,隨意性很大”,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舉例,以300平方公里的北京市中心城區面積而言,全國調查就只取5個樣點,這些點是取在學院旁邊,還是工廠旁邊,所取得的調查數據差別很大。

      陳推測,可能正是因為調查方法上存在爭議或不足,以及土壤重金屬污染后果嚴重,一旦形成即具有不可逆性,很難恢復,“比水污染、空氣污染更難治理”,所以導致國家相關部委對最后形成的調查結論慎之又慎。

      “如果真要準確摸清楚全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還需要進行加密調查”,“畢竟土壤調查涉及許多專業問題,不是那么簡單,比如空間尺度效應,小范圍(調查)沒問題,大范圍(調查)就出問題,還有土壤中重金屬含量的準確測定,都相當不容易”,陳稱。

      1999年,為掌握北京市土地重金屬污染現狀,中科院與北京市自然基金合作,對北京市進行高密度取樣調查。“平均每100畝地就分布一個樣點,整個北京市共取了1000多個調查樣點,要是放在全國土壤調查里邊,按調查標準,就只有200多個樣點”,陳同斌介紹,他的一個40多人的科研團隊,幾年后,拿出一份《北京市土壤和蔬菜(農產品)重金屬調查和健康風險評估》。

      雖然這份調查結果至今也未公開披露,但陳表示:“調查結果證明土壤重金屬污染比較嚴重”。從事土壤修復研究多年的他分析,不規范的采礦業及其下游冶煉產業,是造成土地重金屬污染的元兇,同時西南山地多雨,極易擴散,健康風險度高,全國重點防治地區應在我國礦業發展密集的西南地區,同時長三角等地也污染嚴重。“從污染面積上看,國內專家認為鎘污染最嚴重,但如果從健康風險評估角度,我認為是類金屬砷污染,因為砷的致命劑量非常小”。

      華南地區一位也參與了全國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的專家,證實“全國狀況不容樂觀”,“重金屬土壤污染面積肯定不小于國土面積的5%”。


    城市“毒地” 全國城市重金屬污染地塊估計有七八百塊,絕大部分尚未動工修復

      人們通常將密度大于4.5克/立方厘米、原子量大于55的金屬,稱為重金屬,而從環境污染方面所講的重金屬,又通常是指汞(H g)、鎘(C d)、鉛(Pb)、鉻(Cr)、砷(A s)等有毒有害物質。

      受到污染的沉默土地,也能直接危及人類的健康。上世紀60年代,土壤重金屬污染危害,第一次在美國出現,向人們敲響了警鐘。

      在美國西部一個名叫幸福谷的地方,隨著城市擴張,人們在新城區住上了新蓋的樓房不久,居民便發現相繼生病。經專業調查,發現蓋房子的地方,原來是一家農藥廠,該廠廠址處的土地已被重金屬污染,正是天天生活于受污染的土壤之上,讓人們相繼病倒。

      通過這次幸福谷事件,土壤重金屬污染危害防治,進入了科學家視野。科學家發現,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土地,大多分為兩種,一為農田或耕地,一為城市用地。在城市,那些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土地,往往同時也伴隨有揮發性或半揮發性多氯聯苯、多環芳烴、鹵代烴等有機污染。

      其后,英國科學家阿侖貝克通過實驗,將1平方米的重金屬污染土地成功修復,使得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從實驗室進入實際運用階段。“雖然只有1平方米,但它無疑是一個偉大的進步”,陳同斌介紹,此后世界各國都開始了各種各樣的土壤重金屬修復技術研究,涉及物理、化學、微生物、生物修復等各個領域,但截至目前,真正具有可推廣前景、可能成規模利用的修復技術不超過10種。

      2006年,北京地鐵5號線在宋家莊站一帶開挖時,盡管工人們是在地底27米的深處施工,可還是有兩名施工工人莫名其妙被熏倒。中科院地化所專家趕到現場,發現施工地面原來是一家農藥廠廠址,后農藥廠搬離市區,但土地卻已被重金屬污染。消息不脛而走,宋家莊房價當年頓跌了1000多元/平方米。

      據現場調查估算,宋家莊地鐵站下受污染土地總共約10萬噸。當時有專家建議將這些受污染土地挖出來拉去焚燒,然后添加水泥,最后可燒制產生約1000噸的水泥。“且不要說受污染土地焚燒會產生更要命的污染物質二惡英,就是最后產出的水泥,其質量也是劣質水泥,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生產制造用低等水泥,經濟上也不劃算”,陳同斌透露,這個焚燒方案最終未能通過。

      由于正處于奧運會前夕,北京相關方面非常著急,希望能不惜代價修復這些受污染土地。“從理論上講,只要不計較成本,怎樣的污染土地都能修復,但要求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內完全修復,就無法做到”,中科院地化所表示。最后,這10萬噸受污染土層,全部被密封送走,當作危廢物品儲存至今。

      “由于城市擴張,導致一些原先分布在城市外圍郊區的農藥廠、化肥廠、化工廠等變作城市中心區,在改變土地用途時,出現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中科院地化所估算,目前全國城市受重金屬污染地塊共有七八百塊,絕大部分還未動工修復。


    蜈蚣草之功 面積達1000-2000畝,成為世界最大面積的砷污染農田修復項目

      除城市重金屬污染地塊外,在未規范開采、冶煉的礦山附近,露天堆放的礦渣或者溶于廢水后無色無味的重金屬,也極易不知不覺地潛入附近農田,使農田深受其害。

      2009年,由于大量村民被體檢查出尿鎘超標,湖南瀏陽鎮頭鎮一帶爆出鎘中毒事件。原來在靠近村子邊上的一家化工廠,由于環保措施不到位,冶煉礦渣露天堆放,工廠廢水偷排,一遇上下雨天,廠區含鎘廢水流出,不僅污染了附近大片農田,而且流入了村民水井中,導致多人慢性中毒。“人病了還可以上醫院,農田怎么辦?”依靠土地為生的當地農民憂心如焚。

      去年夏天,在修復之前,記者看到大片受污染的水田里依然種滿青青水稻。然而,水稻是一種特別容易富集鎘的植物,這些產出的鎘米最終還是將流向市場。

      如何大面積修復重金屬污染農田,一直是個世界難題。當年在日本“痛痛病”的發源地——富士縣神通川流域,在修復被鎘污染農田時,就是采取去表土15厘米、并壓實心土,結果在連續淹水的條件下,稻米中的鎘含量小于0.4m g/kg。但對于污染面積總計1萬多畝的湖南鎘污染農田,運用去土治理顯然也將工程巨大,更大的問題是:換出來的污染土層,又將放哪安全保存,從而避免二次污染呢?

      經測算,跟物理修復技術相比,生物修復技術的成本往往只占前者1/10-1/100,而且安全性高,對動輒大面積亟需治理的受污染農田比較適用。

      為尋找一種安全、經濟的重金屬污染農田修復方式,1998-1999年間,陳同斌和他的科研團隊在前期大量研究的基礎上,決定遵循進化論思維,到南方去刻意尋找根治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植物克星。“南方溫暖潮濕,生物多樣性高,從概率上講,在南方尋找到重金屬超富積植物的可能性要大”,陳形容,這種植物既要對土壤重金壤具有超強吸收能力,同時還要易養活、生物量大,而通常植物身上,這兩者特性不能兼具。

      中國砷儲量占到世界70%,但卻多為伴生礦,開采利用價值不大。研究方向一直盯緊砷污染防治的陳同斌及其研究團隊,將尋找超富集植物的目光,首先鎖住了國內砷最為集中分布地帶之一的廣西環江地區。經過長達2-3年研究找尋,一座有著1500多年歷史的石門礦被科研人員發現,并將該礦附近100多種植物納入搜索圈。經層層篩選以及遺傳性能鑒定,當地大量存在的一種優勢植物——蜈蚣草勝出。

      “一般植物土壤中砷含量達到50個ppm還能活,在植物體內,由于植物通常不吸收這種有毒物質,更不愿向其地上部分轉移,但蜈蚣草中的砷含量竟可以達到1-2%,而且多集中于地上部分,一年可以收割三次之多”,陳同斌做了一個對比,蜈蚣草對土壤重金屬砷的吸收能力相當于普通植物的20萬倍,而且蕨類植物蜈蚣草生物量超大,在收割焚燒其地面部分后,殘存的重金屬含量已非常低。“兩三個月內可以將土壤重金屬含量降到安全閾值,三至五年內則可以完全修復”。

      五六年前,廣東華南農業大學、中山大學、廣東省土壤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機構針對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相繼展開物化、生物、微生物技術等方面研究。2005年,剛從日本留學回國的廣東省土壤研究所陳能場博士,則選擇了粵北進行鎘污染農田修復實驗。在一塊約6畝大小的田地里,陳先后嘗試了硅肥和水分管理、葉片調理劑等多種方式嘗試,最終陳將一種高富集鎘的水稻引種過來,通過輪作和間作(高富集水稻與玉米等經濟作物)的方式,來修復鎘中毒農田。“從治理效果看,邊生產邊修復這種方式相對成熟”,目前仍在實驗之中,陳能場表示。此外,專門針對鎘污染的另一種篩選植物——東南景天,在國內已有上百畝實驗基地。

      據統計,針對國內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的植物優選品種,一度多達40多個。“真正適用的生物修復技術不多”,陳同斌透露,今年10月,由國家總投入2450多萬元的蜈蚣草修復項目,已經在廣西環江地區、云南個舊、湖南、江西等地成規模展開,總修復農田面積達到1000-2000畝。“這將是世界范圍內最大的重金屬污染農田修復面積”,陳同時承認,該技術進一步推廣應用還需要國家從政策上補貼農民,“每畝修復成本需要2000-5000元不等,至少買種苗還得靠政府補貼、引導”。

      然而,也有科學家對包括換土、淋洗、生物技術等看似熱鬧的土壤重金屬修復技術前景感到沮喪。廣東省政協委員、華南農業大學博導陳日遠教授認為,目前國內尋找治理重金屬污染的生物修復途徑,主要是從對土壤重金屬超富集和非富集作物兩個方向著手找尋,“但從目前來看,國內科學家還沒有找到一種經濟、有效、適合大規模農田治理的科學修復模式,大多土壤重金屬治理模式還處于實驗室摸索階段”。  

    相關文章

    黃土高原深層土壤有機碳的空間分布研究中獲進展

    在全球氣候和土地利用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深層土壤有機碳在碳管理和碳循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區域尺度上,深層土壤樣品獲取困難,導致深層土壤有機碳的空間變異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缺乏。中國科學......

    生態環境部:征求鎘汞砷等18種重點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質名錄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公開征求《重點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質名錄(第一批)(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已會同國家疾控局組織編制了《重點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質名錄(第一批)》,現聯合公開征求意見。公開征求......

    研究揭示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現狀與變化特征

    近期,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地理景觀遙感研究團隊對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估算進行了優化創新研究,揭示了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現狀特征、歷史變化和未來趨勢。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全球變化生物學......

    微塑料對重金屬生物可利用度的影響研究獲進展

    土壤作為陸地環境的基礎,并與其他生態系統廣泛聯通。土壤作為污染物的“源”和“匯”而備受關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微塑料和重金屬通過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等環節進入土壤,其復合污......

    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流域土壤有機碳穩定性機制方面獲進展

    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流域凍土濕地土壤有機碳儲量豐富,并對氣候變化頗為敏感。在全球氣候變暖的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區永久性凍土層消融面積不斷擴大,加劇了凍土濕地土壤有機碳不穩定性。CO2排放速率的增加,促進了......

    征集:糧油、糧食及制品中鎘等多元素含量快速檢測儀器

    近日,湖南省糧油產品質量監測中心受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標準質量中心委托,擬組織糧食及制品中鎘含量和糧油中多元素含量同測快速檢測儀器的適用性驗證工作,需公開征集符合要求的儀器,包括糧食及制品中鎘含量快速......

    生態中心在生物炭土壤固碳和遺留磷利用領域發表論文

    溫室氣體減排和碳生態封存是應對全球變暖的兩個關鍵過程。生物炭可以在土壤環境中長時間穩定存續進行直接碳封存,還可以通過改善土壤結構和優化微生物群落、減少土壤中溫室氣體排放、促進植物源碳的固存。目前,生物......

    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進展如何?

    “結合‘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的實施,以化工、有色金屬行業企業為重點,實施100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在2022年4月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土壤司司長蘇克敬給出了這樣的訊息。土壤污染源頭管控......

    草地退化導致的長江源區水土流失問題存在區域差異

    2023年江源綜合科考隊員25日向記者介紹,他們開展的一項模擬試驗發現:草地退化土壤裸露將導致長江源區水土流失風險大幅增加,并呈現明顯區域差異。相關研究成果將為長江源區水土流失差異化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土壤專項或推到重來

    經過江邊日出的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還有土壤和地下水修復專欄等號的大力呼吁,終于挖運燒的好日子就要過去了。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