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父親朱光亞》,顧小英、朱明遠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定價:40.00元
今年12月25日是朱光亞先生86周歲生日,在《我們的父親朱光亞》的作者顧小英、朱明遠看來,他們之所以用自己的筆去跟隨父親的足跡,記下父親在他們心中的一切,因為這是來自一顆純潔無私的高尚心靈的心語,“對我們來說,這也是來自父輩的一份彌足珍貴的心理饋贈,它勝過世間一切有價的財富,它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62屆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上,人民出版社展臺上有一本書吸引了讀者的關注和海外人士的好評。這本書沒有過度精美的裝幀,樸素而大方的風格,一如書的內容,平實、親切,卻飽含真摯的感情、深邃的思想。這本書書名《我們的父親朱光亞》,作者是著名科學家朱光亞的兒媳、兒子顧小英、朱明遠。
朱光亞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科技戰線杰出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作為新中國核事業,特別是“兩彈”事業主要科學技術負責人之一,他與許多著名科學家一起,負責并組織領導了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研制與試驗工作,為原子彈、氫彈的技術突破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多次參加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工作,在國家科學技術發展重大決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表彰朱光亞對我國科技事業特別是原子能科技事業發展作出的杰出貢獻,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將我國國家天文臺發現的、國際編號為10388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朱光亞星”。
也許是因為他從事的工作的保密性質,也許是因為他本人低調不事張揚的性格,大家對這位著名科學家知之甚少,而關于他的生平事跡的圖書更是少之又少。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喬還田介紹說:“《我們的父親朱光亞》可以說是國內第一本關于朱老人生歷程的力作。”
事實上,這本書也是顧小英、朱明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朱光亞先生85華誕時,獻給祖國、送給父親的禮物。
與一般的人物傳記類作品不太一樣,《我們的父親朱光亞》并沒有以朱光亞先生的童年開篇,而是從一封公開信開始的。1950年元旦前夕,在美國留學的朱光亞牽頭起草了《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并送給美國各地區的中國留學生傳閱、討論,聯合署名。
“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我們的人民政府在向我們召喚!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我們中國要出頭的,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回去吧,趕快回去吧!祖國在迫切地等待我們!”
信中這些感人肺腑的話,至今讀來仍有一種讓人熱血沸騰的感召力。這封信在當時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中引起強烈反響,它像一個號召令,在此后有更多海外學子在這封信的感召下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成為建設新中國的棟梁。
這愛國的激情在字里行間浸透,在段落中揮灑,令人百感交集。這封信不僅是年輕時朱光亞的一份精神寫照,更是支持他一生的赤子情懷,把此生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親愛的祖國。
“許多年以來,父親以他對黨的事業的忠誠,緘口不談他所從事的工作,加之他本人的低調以及沉默寡言的個性,使人們對他知之甚少。我們借助這部書稿構筑的文字平臺,隨著‘兩彈一星’的軌跡,將我們的父親、一位愛國科學家的其人其事真實寫出。”顧小英道出了他們寫作這本書的初衷。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在世界的東方,在中國西部的戈壁灘上升起巨大的蘑菇云,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終于試驗成功。看著升騰的蘑菇云,一向剛強內斂的朱光亞,不禁潸然淚下。因為18年前,在美國開始尋找的夢,終于在這一天實現了。
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抗戰勝利后,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也想在中國制造原子彈,他請時任國民政府軍政部次長的國際著名彈道學家俞大維想辦法。在蔣的支持下,俞大維找到物理學家吳大猷、化學家曾昭掄、數學家華羅庚,并由他們各選兩位杰出的年輕學者,與他們一起赴美考察、學習原子彈的相關技術。吳大猷選了朱光亞和李政道。
1946年8月,朱光亞與李政道、唐敖慶等人一起赴美。這一行人懷揣著“原子彈”夢想從舊金山上岸后,卻迎來了當頭一棒,此時美國政府規定:凡是與原子彈有關的科研機構,包括工廠,外國人均不得進入。殘酷的現實再一次讓朱光亞認識到,美國決不會幫助中國人發展科學技術,作為中國人,一定要發展自己。1946年9月,他選擇進入了吳大猷的母校密執安大學學習,并選擇了核物理專業。
也正是這一段特殊的留學經歷,為朱光亞日后回國研制那使世界為之震驚的東方巨響——中國的原子彈奠定了基礎。
在中國數十年的國防科技發展的輝煌歷史中,特別是早些年,朱光亞除了他的名字以外,其他的都不見經傳,即使是在“兩彈一星”元勛的行列中,他也是被解密最晚的。加之他為人低調,更使他一直遠離媒體,閉口或很少談及自己,以至于成為謝絕采訪的所謂“神秘人物”。
而在中國早期核武器研制的舞臺上,朱光亞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起了什么作用呢?曾經擔任過核武器研究院院長的胡思得院士說:“在高層決策領導崗位,從技術的角度看,我個人認為他起著諸葛亮式的重要作用。”核武器理論研究所原科技委主任鄭紹唐研究員說:“如果把理論部主任鄧稼先比作‘中國的漢斯·貝特’,那么,當時作為主管科研工作的領導,朱光亞可以被稱為‘中國的奧本海默’。”然而朱光亞在談起自己這一時期的工作時,卻將自己比作一個瓶子口,上面的方針和下面的意見都要經過他這個“瓶子口”來承上啟下。
朱光亞是我國核武器科技事業的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是為新中國發展壯大作出不可估量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的杰出代表。而改革開放以來,他多次組織領導了我國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發展戰略研究,提出了許多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創新性的意見和建議,為我國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撰寫這部書稿時,顧小英和朱明遠在翻閱和他們父親有關的國防科技史料、文獻,甚至是他自己撰寫的文章時,總是能讀到一大串名字和他淡泊名利的一貫主張:“事情是大家做的,我個人只是他們中的一員;或者這是我應該做的,這是大家的智慧等等。”這常常使顧小英覺得素材匱乏,無從下手;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很能理解,因為這樣才是他們父親真正的人品寫照,“寧靜而致遠,這就是父親這位‘兩彈元勛’的人生境界,他正是以這樣的淡泊名利和無私奉獻成就了科技強國的偉業。他與老一代科學家們,勵精圖治、艱苦創業研制出的‘兩彈一星’,不僅為我們的民族樹立了豐碑,讓中國人在世界挺直了脊梁,也奠定了我國作為大國的國際地位”。
因為是家人來寫的紀實作品,《我們的父親朱光亞》十分難得地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更為親切的角度來了解這位科學家。書中有一篇“生活篇”展現了孩子眼中的父親,這位沉默寡言的科學家在家庭里對家人也是有種潤物細無聲的關愛。
在沒有空調的年月,電風扇也不普及的時候,夏天全家人吃飯,圍坐一桌,只要朱光亞在家,他都會親自為大家擺好家中的臺式電風扇。當電風扇轉起來的時,他還要觀察一下它擺頭時是否能吹到大家,因為這樣全桌人才會都感受到清涼。要是電風扇只往一個方向吹,他就會放下碗筷去調整角度,而且是不厭其煩。而親情,也許就是體現在這些瑣碎而具體的小事情中。
“這就是父親,多年來,一直是習慣于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思考,默默地奉獻,默默地以行動來影響與感召他周圍的人。他以思想的深邃與智慧、做事的求真與務實、胸懷的博大與仁厚、待人的真誠與坦然、去對待他的事業和善待他周圍的人。”顧小英說。
其實,沉默寡言的朱光亞,也有幽默的一面。有一次,在核武器研究院開會,當會議中間短暫休會時,他抽空點燃一根煙,并吐出一連串又圓又大的煙圈,令在一旁看到此景的青年技術人員十分好奇,朱光亞幽默地告訴他,能吐出如此“高難度”的煙圈,這要歸功于板門店談判。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朱光亞在舉世聞名的板門店停戰談判上擔任代表團的外文秘書和高級譯員。由于談判陷入了僵持階段,久而久之,雙方都練出了耐性和坐功,甚至需要忍受較長時間的沉默。這里有一個插曲,就是由于雙方在保持沉默時都是一言不發,中方人員看著美國人一支接著一支地吸香煙、一口接著一口地吐煙圈,于是也相互遞煙。朱光亞就是在這個時候學會了抽煙和吐煙圈。后來回國后,他一直保留了抽煙的習慣。當然,這個抽煙的習慣,在他的晚年,成為了給他帶來肺疾的根本原因。
今年12月25日是朱光亞先生86周歲生日,《我們的父親朱光亞》也即將再版重印。在顧小英、朱明遠看來,他們之所以用自己的筆去跟隨父親的足跡,記下父親在他們心中的一切,因為這是來自一顆純潔無私的高尚心靈的心語,“對我們來說,這也是來自父輩的一份彌足珍貴的心理饋贈,它勝過世間一切有價的財富,它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直播時間:2024年5月28日(周二)8:50-11:0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503865157812227......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952.shtm“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
“我父親朱光亞曾說過,他個人只是集體中的一員,做了一些工作,核武器事業是他和千千萬萬人共同完成的。”近日,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館功勛廳內,“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朱光亞之子朱明遠如此談及他的父親......
“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我們的人民政府在向我們召喚!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摘自朱......
1991年4月27日,新當選的中國科協主席朱光亞(右)和名譽主席錢學森在中國科協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上。他扎扎實實地做事,卻有戰略家的眼光;他“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卻是轟轟烈烈的大事。2月26日,中國......
2月27日,朱光亞院士北京家中設立靈堂,雖是風雪交加天氣,但一大早社會各界人士就專程趕來吊唁,深切緬懷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杰出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勛朱光亞院士。朱光亞院士26日因病逝世,......
《我們的父親朱光亞》,顧小英、朱明遠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定價:40.00元今年12月25日是朱光亞先生86周歲生日,在《我們的父親朱光亞》的作者顧小英、朱明遠看來,他們之所以用自己的筆......
“我來看看您。大家都很想您。”8月3日下午3時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著名物理學家朱光亞家,看望這位曾經在我國原子彈、氫彈研制中有過突出貢獻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