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Paul Ginsparg成立 arXiv。圖片來源:《自然》
arXiv.org是一個非常流行的預印本文獻庫。物理學家、數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通常會將論文草稿上傳至該文獻庫,以便在同行評議前公開分享他們的研究發現。如今,該文獻庫已擁有100萬余篇研究論文。
1991年8月,arXiv作為一種“電子公告板”宣告成立。它用了17年的時間累積了50萬篇草稿,但此后僅用了6年便將擁有的論文數翻番。如今,研究人員每個月會向arXiv提交約8000篇論文,平均下來每天要提交250余篇。該文獻庫的管理人員在進行簡單的質量控制檢查后,會分批發布未經同行評議的原始草稿。
2014年12月29日,在管理人員休完假歸來并將12月24日之后提交的草稿更新至文獻庫后,arXiv的論文數突破了100萬篇。通過判斷arXiv主頁上目前所展示論文的流水數,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100萬篇草稿是由來自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Ashwini Maurya于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014年12月26日7點34時19分提交的。
不過,arXiv創始人、康奈爾大學物理學家Paul Ginsparg表示,實際上文獻庫的第100萬篇論文是不可能被如此精準地確認出來的。其實,這種計數只是一種稍微模糊的估計,因為偶爾的重復或一些垃圾論文會悄悄地混進來。如今,這些論文會被過濾軟件辨別出來,但在文獻庫創立早期很容易被錯過。
Ginsparg 表示,100萬篇文章是一個自然的里程碑,但物理學家或許更偏好其他數值上的標志。“100萬被賦予意義只是因我們碰巧有10個手指頭才發生這樣的十進制事件。一些人認為,220= 1048576是一個更重要的數字。同時,它還是1兆字節所含有的字節數。”
知名影視演員楊冪在C刊擴展版發表文章的話題引起熱議。國家廣電總局主管、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的學術期刊《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擴展版、北大中文核心)在2024年第六期發表了一篇名為《淺......
在本專欄往期文章中,我提到了國外高校的博士論文審查情況。那么,歐美大學中是否也有博士論文的校外盲審機制?如果有,它們是怎么做的?如果沒有,原因何在?它們的經驗,對于我們來說有何可借鑒的方面?美國高校:......
編譯|馮維維Nature,20June2024,Volume630Issue8017《自然》,2024年6月20日,第630卷,8017期物理學PhysicsAsecondaryatmosphereo......
近日,美國查爾斯·德魯醫科大學副校長JayduttVadgama(杰杜特·瓦德加瑪)的一篇論文被期刊撤回,原因是“該論文與此前發表的論文涉嫌圖像重復,主編不再相信其數據”。但這位副校長“不同意撤稿”,......
各高校、研究院(所)及有關機構:為推動我國儀器儀表領域的科技進步,激勵儀器儀表領域的博士畢業生潛心鉆研,務實創新,展示宣傳一批高水平的博士學位論文,激勵更多青年科學家為儀器強國做出更大的貢獻,中國儀器......
5月29日,南京中醫藥大學朱家鵬教授團隊,以第一完成單位身份在Nature發表研究成果,這是該校70年來第一篇Nature論文。基于此,南京中醫藥大學授予朱家鵬“人才突出貢獻獎”,并給予100萬元經費......
截至5月25日,科學網APP論文頻道在推出1300本期刊最新論文資訊的基礎上,再次新增100本期刊!在過往活動中,我們也收到了不少用戶關于活動參與方式的反饋。為了方便用戶,科學網APP進行了功能升級,......
“撤回我們的論文是不合理的,這項研究將保護數百萬人的生命!”接連遭遇3次撤稿后,印度阿米提大學教授SanalKumar“破防了”。在近20年的學術生涯中,他提出了一項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全新理論,但該理論......
“一個充滿敵意、極其不負責任、毫無學理依據的惡意評審,卻要了斷一個優秀青年學者的學術生命。試問,這合理么?”日前,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呂德文在署名文章《“惡意評審”如何評價和運用?基于武漢大學一篇博士......
身穿博士服的PingDong扣手而立,笑靨如花。這是她2017年6月28日發在社交媒體上的多倫多大學博士畢業典禮照,收獲199個點贊。一個月后,她到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任教,這是美國公認的頂級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