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筆記本看起來似乎能夠永久保存。畢竟,古登堡版圣經自15世紀就留存至今。
但紙張不是完美的。真實事例擺在眼前:在澳大利亞一所大學,裝訂好的書籍在搬移中散開,保存了30年的筆記本變成了一堆散落的紙片。在美國,一名博士后梳理了數天,才從三孔活頁夾中找到了審稿人需要的實驗細節。而無紙化的正面例子是,一家瑞士合作生產組織實時在線地展示了客戶樣品的色譜反應,客戶對此倍加贊賞。
電子實驗室工具已經優勢十足,然而科學家還是不愿意采用。數字化最主要的障礙在于成本,改變工作習慣的動力以及讓人望而生畏的可選種類。
對于實驗室信息化的初學者來說,LIMSwiki是絕佳的開始。實驗室信息化研究所是LabLynx公司(基于瀏覽器的研究管理軟件商)在2006年成立的商業機構,提供在線社區服務資源。LabLynx強調透明性,如定價,LIMSwiki可提供的價格都在最新的供應商描述中。“我們盡力保持中立,避免營銷和自我推銷。wiki是一個逐步發展的工具,我們也一直在找尋高質量的提供者。”LIMSwiki負責人Shawn Douglas表示。
LIMSwiki對這些術語進行了定義,例如ELN(通常用于記錄實驗數據)和LIMS(傳統上用于追蹤標準化流程,如生產)。然而信息化產品間的區別是模糊的,羅氏公司優質生產規范與計算機系統驗證協調員Markus Dathe說,因為“正在出現技術的結合”。ELNs、LIMS和設備軟件在不斷地擴展功能,互相聯系、交錯。信息化軟件包持續地瞄準覆蓋研發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試劑庫存、監管形式、工作需求以及實驗細節。然而,許多研究者從小規模起步,使用自我搭建的、帶有實驗步驟文本文檔和電子數據文件的ELN。
“從科學家到課題組長再到實驗管理者,所有人都看到了ELNs的價值。”Accelrys公司軟件研發部高級主管Erik Alsmyr說,該公司的ELNs(之前為Contur公司的iLabber)可以用于小型到中等規模的研究組。Alsmyr說大部分實驗室起初都采用通用的組織和共享軟件,如Evernote或SharePoint,之后他們會意識到需要更多的存儲能力或知識產權保護。對于你的電子記錄,電子系統提供7天24小時的全球權限,Alsmyr說,大多數商業化ELNs都符合電子記錄的法規要求。例如,《美國聯邦法規》第21篇第11部分,其中包括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要求,以及面向歐洲市場的歐盟附錄11條。
然而,尤其是在大學,研究人員的接受速度仍然較慢。這就是為什么LabArchives公司在提供具有更大存儲及特性的凝膠成像之外,要提供免費的ELN版本。“我們的調查發現,在學術界,約95%的科學家仍然在使用紙質的實驗記錄本。”LabArchives公司首席執行官Earl Beutler說道。Beutler的整個家族都是科學家(包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他認為實驗室應該走向數字化時代了。他說,“我這輩子都在與那些精通技術的天才科學家打交道,然而令我吃驚的是,他們最先進的做法依然是拍照,打印出來,然后把它貼在紙質的實驗記錄本上。”
當高校意識到黏合劑會失效,筆記本電腦中的記錄沒有最強的知識產權保護時,他們開始購買覆蓋整個系所的信息化站點許可,Beutler說。這樣就為科學家掃清了成本障礙,確保正確地歸檔潛在的ZL成果。LabArchives的目標群體也包括沒有紙張依賴癥的群體:學生。“我們的許多用戶都是從事教學工作的研究者,因此我們應他們的需求開發了課堂ELN。”Beutler表示,“這樣教師在提供背景信息和評判作業時,都能做到電子化。目前使用的最大課堂超過2000名學生。”
學術研究者Tammy Morrish從第一天起就開始使用數字化工具,她在Labguru上搭建了自己的實驗室,這是一個基于網絡的研究管理系統。作為一名博士后,Morrish有一個自己搭建的項目資源數據庫,然而當她在托萊多大學生化與癌癥生物學系開始助理教授生涯時,她需要一個更高級的可共享系統。這是構建新系統的最好時機,她說,因為你了解項目可以使用的所有的小鼠、細胞系和質粒。
Morrish對Labguru的客戶服務評價很高,稱這一系統節約了大量時間。它通過將產品數量、供應商和當前訂單放在一起,將訂購流程化,她說。Labguru保存了實驗室小鼠的所有基因型,以及包括圖譜的質粒信息。Morrish認為該系統對于定位物品來說尤其有用。“想想看我們在找東西上浪費了多少時間。”她說,“現在我一需要找東西時,即使不問其他人,也能在數據庫中輸入名稱并找到它。”她接著說,“當然,人們需要將找到的東西放回原處。”她的實驗室有一名實驗員每周定期比對數據庫檢查庫存。
在更高的層面上,該系統可以促進團隊交流,例如通過便捷的數據交換。它也是最好的實踐教學,Morrish說,“它幫助學生用任何數據庫都可以掌握這一技能,你需要正確、一致地輸入信息,否則就找不到它。”
基于科研的商業機構也十分欣賞數字化研究管理的效率,但是長期的穩定性也至關重要。“挑戰在于確保數據從現在起20年的可達性和可用性。”Dathe說。選擇主流的信息供應商,如IDBS、PerkinElmer或者Accelrys可能會提供較為持久的保障,但是市場是動態的,任何機構都可能面臨改變。在過去的幾十年間,賽默飛世爾公司收購了InnaPhase公司,PerkinElmer公司購買了Labtronics、CambridgeSoft和ArtusLabs公司,擁有漫長并購和收購史的Accelrys最近也被法國的軟件公司Dassault所收購。誠然,合并后的公司仍力求保留用戶。“我們依然擁有自上世紀90年代就研發出來的軟件,我們也經常會為客戶指明前進的道路。”Accelrys公司高級副總裁Leif Pedersen說。
盡管如此,產業界并不都采用實驗室信息化系統。但即使是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這樣的機構都鼓勵使用電子文檔,Dathe說,“制藥廠商通常都比較保守,它們認為已經被監管機構所接受的紙質系統通常更容易、更便宜。”
丹麥的LEO制藥廠的信息化探索與數據管理部負責人Ulrik Nicolai de Lichtenberg研發了一種致力于商業信息化系統的模型。他說,起初是利益相關者的深入分析。定義出你的需求、目標和“能承受多大的痛苦”,也就是使用新系統所要耗費的時間、金錢和努力。要意識到你的ELN或者LIMS只是信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LEO制藥廠為其藥物化學研發部門選擇了Accelrys公司的ELN,但ELN只是de Lichtenberg團隊設計的整套復雜的基礎設施中的一個元素。他們的系統會捕獲、驗證并永久存儲記錄,一旦發生知識產權訴訟,這些記錄將會易于獲取、搜索并能夠提供法律依據。這是一項復雜的計劃,de Lichtenberg建議從獨立顧問那里尋求建議,因為他們懂得不斷變化的信息化市場。
Atrium研究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Michael Elliott為de Lichtenberg提供建議,并支持他的方法。他說,“不要迷戀于一個示范產品,要向深層次看,檢驗信息化系統的潛在能力。”客戶們的理想系統能夠流程化管理、確保存儲的安全持久,同時快速檢索所需信息。一個理想的系統甚至能夠找到“暗數據”(能夠回答目前研究問題的早期數據,但是淹沒于雜亂的數據中)。客戶需要的是可擴展性、用戶友好的界面和杰出的全球支持。然而,不同產品在這些能力上存在差異,Elliott說,“不要只依靠宣講和品牌名稱來做選擇,而要仔細考慮你當前和未來的需求。”
如果可擴展性和易于使用性是第一需要,那么可以選擇基于云的系統,如Core Informatics。原則上來說,云系統可以存儲無限量的數據,而且網絡瀏覽器的接入方式為用戶提供熟悉的界面。基于瀏覽器的系統不需要專門的軟件,因此也易于升級。信息化供應商也提供了用戶友好的模塊化軟件包。類似于選擇手機應用,用戶僅需要選擇他們所需的組分。
同時進入視線的entire有更好的移動性和兼容性。研究者現在都攜帶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進入實驗室,因此信息化研發者正在打造與手持設備兼容的產品。數據日益需要在不同的設備和信息化平臺上匯編,因此,Pedersen表示,他個人正在推動促進信息共享的標準化提升工作。然而,曾經的現實主義者Elliott也表示,標準化的進程也十分緩慢,因為即使是在同一個部門,用戶也可能采用不同的術語和定義。Elliott說,推動科學信息標準化和數據集成優化的驅動力,“是走向更加協作的工作”。
在信息化提升的愿望清單上,Dathe加入了數據的背景特性,即該數據何時何地被哪項研究采集。數據應該與相關的分子和臨床信息以及整個數據產生過程相鏈接,包括使用儀器的類型和狀態。Dathe說,“沒有這些背景,我們所采集的海量數據將毫無意義。”
調整海量數據規模是Britt Piehler的工作,作為LabKey軟件公司的總裁,他開發了用于數據管理和整合的工具。他說,全球化和多點合作的趨勢意味著,項目經理必須要協調從各個站點、在多樣環境下、以各種儀器采集的數據。“這正是LabKey起作用的地方。”Piehler說,“我們為具體任務打造工具,通常是為多點合作計劃打造的數據整合,這些計劃需要對各種各樣的數據進行標準化。”LabKey軟件公司的一個不尋常特性就是其產品是開放源碼。
“我們成長于學術群體。”LabKey公司科學拓展部主任Elizabeth Nelson說,“因此我們相信軟件平臺的優勢在于免費獲取。”開源代碼使得研究者可以量身定做他們的系統,Piehler說,LabKey工具的構建和分享形成了一個社區。
如果代碼是免費的,那么LabKey提供什么呢?“定制化”,Piehler說。LabKey軟件公司的專家可以打造出直接解決Dathe數據背景需求的工具,例如加入人口統計信息。在2013年8月,開源和開放獲取通過LabKey相結合,以提升科學的透明性和再現性。在一項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脈管炎治療臨床試驗中,利用LabKey的開源平臺搭建網絡入口,免費向公眾開放除去了參與者識別信息的數據。
對于那些致力于透明化和自己動手(DIY)的研究者來說,開源工作流程管理工具是一項選擇。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生態與進化學博士后研究員Carl Boettiger已經經歷了完整的DIY實驗室記錄本之旅。起初Boettiger將可開放獲取的實驗記錄保存在OpenWetWare平臺上。“這有點激進”,Boettiger說,“任何人都能進入并且編輯他人的筆記,盡管這不常發生。”在OpenWetWare之后,Boettiger轉向了能讓他加強控制自己的研究記錄的平臺,這次是通常用于發表博客的WordPress平臺。Boettiger目前使用在線軟件開發網站GitHub作為他的記錄本,并利用Jekyll網站生成軟件在線發表他的記錄本。
博客型的ELN為你的研究建立了強大的歷史保險柜,Boettiger說。這將使欺騙無所遁形,因為任何改變都會留下記錄。你可以選擇公開、隱私的內容并受密碼保護。他說,當你在學術會議上與人交談或回復審稿人的要求時,你可以直接在手持設備上調出記錄,回顧你在何時做了哪些嘗試,以及如何做出來的。
Boettiger說,“實驗記錄趨向開放性和協作,更安全,更加自動化。”Boettiger和Dathe分別是圣克魯茲的生態學家和巴塞爾的藥物研發和信息技術專家,盡管他們的觀點應該有所不同,但是他們對于未來實驗室有著近乎科幻的一致觀點。在這個愿景中,科學家只管做他們的工作,自動跟蹤系統就會同時記錄數據。條形碼會標明使用的試劑、樣品和儀器,為數據的后續分析提供背景。整個的過程也將被記錄下來,展現出每個字節的出處,并最終建立知識產權的聲明。“這將提供更廣泛的數據記錄,只要你愿意就可以透明化并可以分享。”Boettiger說。一個完全自動化的系統能夠不用人工數據輸入就可以采集實驗細節,使研究簡化。然后,我們所需要的只是將試劑歸位的機器人。
軟件更新 在正在舉行的ASMS2023的會議上,賽默飛世爾公司重磅推出了革命性的OrbitrapAstral質譜儀。而作為一家剛柔并濟,均衡發展的公司,本次發布會中,除了在硬件領域有重大突破......
據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官網信息,3月24日,數坤科技顱內出血CT圖像輔助分診軟件(StrokeDoc)正式獲批NMPA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本產品可對顱腦CT平掃影像進行顯示、處理、測量和......
3月19日,“中國新能源汽車大數據2023年產業大會”在沈陽市舉辦。大會由沈陽市人民政府和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共同主辦。遼寧省副省長姜有為、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等共同......
......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014.shtm科技日報北京2月16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人員發布了一......
1月31日,工信部發布《2022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下簡稱軟件業)運行穩步向好,軟件業務收入躍上十萬億元臺階,盈......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牽頭,聯合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星圖數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與德國慕尼黑聯邦國防軍大學共同申請,成功獲得遙感數據融合大賽(DataFusionContest,DFC)......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我國具有數據規模和數據應用優勢,積極探索推進......
“摩爾定律被打破后,什么將推動超級計算機性能的發展?”12月13日,在今年的CCFHPCChina2022上,2021年度圖靈獎獲得者、來自美國田納西大學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杰克·唐加拉教授在演講的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依然存在,創新驅動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特別是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科技創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