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核集團6日對外通報表示,由該企業牽頭組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控制棒驅動系統研發”科研項目日前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評審,這意味著我國企業已完全掌握適用于12英尺和14英尺燃料組件的控制棒驅動系統關鍵技術,打破了國外長期的技術壟斷,實現了核反應堆“心臟”的自主化和國產化。
據介紹,控制棒驅動系統是核反應堆本體中唯一動作的部件,承擔著反應堆啟動、功率調節等控制和保護職責,是反應堆安全運行的“心臟”。此前中國在運和在建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均使用國外品牌技術,關鍵部件和材料需要從國外進口。
據介紹,此次“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控制棒驅動系統研發”項目下設四個課題,分別從設計技術、金屬材料、有機材料及制造技術四個方面,開展控制棒驅動系統的設計自主化和材料、制造國產化研究。項目研制成果適用于12英尺和14英尺燃料組件的控制棒驅動機構及棒控棒位系統,達到或超過國外同類設備的技術水平。2014年8月,陽江5、6號機組棒控棒位系統供貨合同正式簽訂,從而順利實現該科研成果工程應用。
日前,來自中科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等機構和單位的多名業界專家,一致同意該項目通過驗收。這是繼實現核電站“中樞神經”——核級數字化儀控系統(DCS)實現自主化后我國核電產業又一重大科研突破。
在果蠅機體中,生物鐘(晝夜節律鐘,circadianclocks)也控制著機體的脂肪代謝,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ofLipidResearch上題為“Thecircadianclock......
據3日發表在《自然·材料》上的論文,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由兩個耦合的半導體納米晶體組成的“人造分子”系統,該系統可以發出兩種不同顏色的光,實現了快速和瞬時的顏色切換。這表明,在納米尺度上......
6月13日,科技日報記者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桃資源與育種團隊研究發現控制桃休眠時間的關鍵基因,并開發了低需冷量分子標記,為控制桃休眠時間和低需冷量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日前印發《國家陸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發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將加快生態站建設,完善站點布局,提升研究水平,強化數據應用,優化管理服務,增強支撐能......
在科研工作中,色譜分析結果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數據處理裝置的可靠性和準確性。色譜信息管理系統對于合規、高效和可靠地處理色譜數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華譜科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華譜科儀,是一家......
現代長江的起源及南亞、東亞水系的演變,與新近紀青藏高原隆升和現代亞洲季風系統建立相關。然而,準確刻畫長江水系的時空演變規律頗具挑戰性。之前的地質學研究基于不同的采樣地點、測年方法和替代指標進行估算,認......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刊登了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利用柔性人工突觸器件,開發了一種神經形態運動感知系統,在硬件層面成功實現了大腦的多感官整合功能,并獲得了卓......
不論是體育賽事還是科學探索,挑戰極限一直是人們的夢想。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龔旗煌團隊長期致力于挑戰科學前沿的“時空極限”研究,助力人們不斷拓寬認知的邊界。“我們就是......
12月28日至29日,由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中國軟件行業協會、CCF開源專委會、綠色計算產業聯盟、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主辦,以“立根鑄魂崛起數智時代”為主題的操作系統產業峰會2022將在線上召開。本次峰......
12月17日,由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發起,中山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等31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龍頭企業共同組建的腐蝕控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廣州成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