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高層在2014年屢次要求“抓緊”啟動沿海核電項目,但是這一年國內新建核電項目數量依舊為“零”。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這將使得《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下稱《規劃》)的目標很難完成。而要保證該目標不落空,今年顯然是最為關鍵的一年。
“時間是寶貴的,就是現在批準建設核電站,機組投運也要到2020年,”原能源部部長黃毅誠1月9日表示,“我們制定的核電發展計劃,是很難完成的。”
對此,多位國內核電企業內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想完成《規劃》的目標,2015將是中國核電項目投入建設的關鍵一年。而要完成《規劃》的目標,中國需要在今年新建大約9臺核電機組。
“估計今年一季度國家會審批通過幾個核電項目的建設。”上海電氣一位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也在2014年12月表示,今明兩年可能啟動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
其中,本有望在2014年啟動的核電項目是,山東石島灣CAP1400核電項目、遼寧紅沿河核電項目和福清核電項目。這3個項目一共有六臺核電機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相關核電企業獲悉,上述3個核電項目已經由核電企業上報至國家能源局。不過,一位核電內部人士對記者說,“能源局是否已上報(國務院),(目前)尚未得到信息。”按照流程,核電項目的啟動,需要國務院的審批通過。
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真的需要在今年投入“幾個核電項目”。因為按照《規劃》的要求,在2015年前,中國在運核電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到2020年前,中國在運核電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基于此,有核電專家表示,中國還需要在2015年投入9臺核電機組方能完成目標。
劉寶華當時介紹,目前中國運行核電機組21臺,裝機容量1902萬千瓦,在建的核電機組有27臺,裝機容量2953萬千瓦,在世界上在建機組數排第一位。
“我們現在的訂單是滿滿的。”中國某大型核電設備制造企業的一位高層對本報記者說,“不擔心沒有訂單。”
另一家大型核電設備制造企業的高層也向本報記者表示,公司今年立足把核電的壓力容器等相關主要設備做好,從而進行批量化生產。“我們現在每天的工作時間比去年多了2個小時。”他說。
有望投入建設的核電項目已經進入購置設備階段。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12月3日,中國一重等核電設備制造企業已經與中國廣核集團共同簽訂了關于“華龍一號”主設備、核級泵閥、核級電器儀控等設備的戰略研發協議。種種跡象表明,“華龍一號”有望于不久的將來在福建和廣西投入使用。
核電項目的建設有助于中國經濟實現穩增長。本報記者按照官方公開的資料測算,目前一臺100萬千瓦核電機組的總造價約為120億元人民幣。按此計算,這9臺核電機組的總投資約為1100億元人民幣。
中國目前需要投入更多的核電項目,其主要原因是為應對當下糟糕的大氣污染。“現在,為解決大氣污染和應對氣候變暖的問題,大力發展核電。”黃毅誠說。
但“大力發展核電”并非易事。“我國在建設一些大的項目時,往往會出現兩種不同的聲音。”黃毅誠說,“又有一批專家出來反對,好在這次還沒有核電專家反對,由于一些反對者是大專家、是院士,對國家領導人的決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反對者認為,2011年發生的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再一次證明,核電是一種高風險的能源。
即便是最支持核電的人也得承認,核電是一種“既需要又擔心”能源,它會讓利用他的人類感到矛盾而分裂。
“利用核電需要注意安全。”上述中國某大型核電設備制造企業的高層對記者說,我們希望多發展核電,也希望核電能夠安全和穩步地發展,而不是求快。但如果現在不抓住機會發展核電,以后就更難了。
這種“更難了”,主要是因為公眾公共意識在不斷增加。比如在內陸核電上,位于江西省的彭澤核電項目曾在2012年遭到人們的反對而受阻。
盡管內陸核電項目在“十二五”期間投入建設已經無望,但是中國不會放棄在內陸建設核電項目,而且看上去要啟動的時間也不會太久。比如,2015年1月4日,中國核工業集團總經理錢智民一行就赴河北滄州拜會當地領導,共商重點項目落地。該公司在河北擁有海興核電項目和滄州核燃料產業園項目。
核電發展當前還面臨其他一些新的挑戰。劉寶華說,這些挑戰主要包括:一是核電技術由二代向三代的過渡過程中,還有一些關鍵的技術設備沒有完全過關,而正在建設的三代核電機組還有泵的問題、閥的問題、設計固化的問題等等。
日本福島核電事故之后,中國要求日后上馬的核電項目所采取的核電技術,需滿足三代核電技術的要求。
“最近中央和國務院又對核電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要采用國際最高的安全標準,確保安全,在這樣的前提下啟動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劉寶華說,“從全世界范圍來看,核電的發展正在由二代向三代轉變,中國正在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升級。”
上述接受記者采訪的核電設備制造企業的人士表示,公司正在按照國家的要求對核電設備進行改造,以便達到三代核電技術的要求。
不過,這“一些關鍵的技術設備沒有完全過關”和“正在建設的三代核電機組還有問題”何時才得到解決,尚未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
國家標準GB/T42580-2023《智能實驗室微生物質譜鑒定平臺》將于2023年12月1日實施。該標準由TC526(全國實驗室儀器及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主管部門為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要起草......
IVD體外診斷設備智慧化·醫院滿意度排行榜:參與中國智慧醫院建設的體外診斷設備廠商品牌。隨著我國經濟的進步,國民對健康的意識逐漸增強,健康需求也不斷增加,過去幾年體外診斷技術行業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近年......
10月30日,國家管網集團發布消息,我國首套自主設計研發的天然氣氣質分析裝備日前完成全部工業性試驗正式發布,填補了該類產品國產化空白,標志著我國天然氣檢測關鍵技術獲突破。天然氣氣質分析儀是保障長輸天然......
項目概況:4K熒光胸腔鏡系統等設備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蘇州市干將西路1296號(深業姑蘇中心)1幢17層(蘇州市衛康招投標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3年11月7日15點00分(北京......
今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十年彈指一揮間,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共建共商共享中走深走實,各國不斷深化合作,通過科技創新這個關鍵抓手,解決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繪就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
近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公開征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指出2023年......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8月25日報道,在美國盟友實施出口限制之前,中國的半導體設備進口量激增,創下新的紀錄。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6月和7月,中國的芯片生產機器或裝置進口總額接近5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7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首屆高級別會議致賀信。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復蘇艱難,全球發展議程面臨挑戰。為凝聚合作共識、推進共同發展......
“研究敦煌、青藏高原、祁連山的學者,主要不是在西部,而是在北京。”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杭州師范大學經亨頤教育學院教授王鑒指出,我國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一些西部高校......
隨著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量子計算等數字技術加速創新,數字技術已經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廣泛應用,擁抱數字技術,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