橢圓星系NGC 4150核心特寫
這個遙遠星系與一個較小星系撞擊合并,開始形成新恒星
北京時間11月27日消息,科學家經研究發現,宇宙采取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讓“年老”的星系獲得新生,那就是嗜食同類。借助于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的最新觀測,科學家發現年老的橢圓形星系仍保持“青春活力”,這要歸功于它們遭遇并吞噬較小的星系。
由寬視場照相機3在近紅外光條件下拍攝的NGC 4150核心照片,揭示了這個橢圓星系內的塵埃和氣體流以及叢生的年輕藍色恒星,年輕藍星的年齡不到10億歲。有證據顯示,NGC 4150之所以能夠誕生新恒星是與一個矮星系合并的結果。
這項新研究支持了近來嶄露頭角的一種觀點,即絕大多數橢圓星系都擁有年輕恒星,讓“年老”的橢圓星系獲得新生。哈勃望遠鏡觀測負責人、牛津大學天文學家馬克·克羅基特表示:“橢圓形星系據信在數十億年前形成它們的所有恒星。它們耗盡了所有氣體,形成新的恒星。現在,我們在很多橢圓星系內發現恒星誕生證據,之所以能夠形成新恒星由吞噬小型星系所致。”
克羅基特指出:“‘哈勃’的觀測結果支持了這樣一種理論,即通過與矮星系撞擊合并,星系能夠在數十億年的變遷中提高自身活力。位于我們銀河系后院的NGC 4150便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例子,展現了早期宇宙中存在的一種常見現象。”
“哈勃”拍攝的照片揭示了這個星系內部深處的狂暴與活躍。年輕藍星群沿著中部周圍的一個環移動,環隨著星系移動旋轉。這個恒星繁育地的寬度大約在1300光年左右。長長的塵埃帶在微黃色的核心映襯下現出輪廓,核心由年老恒星構成。
根據“哈勃”對恒星顏色進行的分析,克羅基特及其研究小組計算出恒星形成過程大約開始于10億年前。在宇宙的歷史上,這是一個近期發生的事件。自此之后,NGC 4150的“恒星制造廠”便放慢腳步。研究小組成員、牛津大學的約瑟夫·希爾克解釋說:“我們看到的這個星系已經是恒星大爆炸之后的狀態。絕大多數大質量恒星已經死亡。最年輕的恒星年齡在5000萬年至3億年到4億年之間。相比之下,這個星系內的絕大多數恒星年齡卻在100億年左右。”
與另一個較小星系遭遇合并觸發了恒星形成過程,這與我們的銀河系吞噬附近的大麥哲倫星云類似。研究小組成員、倫敦帝國學院和牛津大學的蘇迦塔·卡維拉吉表示:“我們認為大約10億年前與一個富含氣體的小星系合并讓NGC 4150得以擁有形成新恒星所必須的物質。年輕恒星內的‘金屬’——比氫和氦更重的元素——含量非常低,說明與NGC 4150合并的星系同樣金屬含量較低。與NGC 4150合并的應該是一個小矮星系,質量大約是NGC 4150的二十分之一。”
天文學家表示,與更大型星系之間的撞擊相比,類似這樣的小規模合并更為常見。一大一小星系發生相撞的頻率可能是其他撞擊的10倍。由于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煙花秀”——扭曲的星系、長長的氣體流和數十個年輕星群——大規模撞擊更容易觀察。相比之下,規模較小的合并更難探測,因為它們留下的痕跡很少。
最新一期《自然》發表的研究稱,在宇宙約6億年時形成的小質量星系“螢火蟲閃爍”的詳細觀測,能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見解。該研究結果基于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的數據,增進了人們對銀河系演化的理......
美國科學家基于韋布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數據,發現在宇宙約6億年時形成的小質量星系——“螢火蟲閃爍”的詳細觀測數據,有助于為早期星系形成提供新知,增進人們對銀河系演化的理解。相關研究12月12日發表于《自然......
12月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人員及合作者近期在活動星系核寬線區結構和動力學演化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天文學期刊《天體物理學雜志》。活動星系是指表現出猛烈......
早期宇宙星暴星系中核球結構的形成過程以及這一過程與當今宇宙巨型橢圓星系演化聯系示意圖。受訪者供圖■本報記者袁一雪宇宙浩瀚無垠,存在許多星系。有的星系具有明顯的螺旋臂結構,看起來像一個旋轉的圓盤,充滿了......
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對理解宇宙起源和結構有重要意義。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王濤團隊揭示黑洞通過調制星系冷氣體含量影響星系的形成演化,解開了困擾天文學界半個世紀的謎題。該研究首次從觀測上提供了......
弧”星系 據《自然》24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瑞典科學家利用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在宇宙大爆炸后4.6億年的一個星系中發現了球狀星團。這可能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圓球狀星團,這一發現有助......
在超過34年的時間里,哈勃空間望遠鏡之所以能提供非凡的宇宙景象,部分原因是它可以快速、精確地瞄準,在1600多公里外保持激光穩定。據《科學》報道,現在,硬件故障迫使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為其選......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借助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丹麥科學家在天文學史上首次見證了宇宙中最早3個星系的誕生——這一事件發生于134億至133億年前。這項研究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有關宇宙歷史的新......
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最新觀測數據首次揭示宇宙大爆炸早期兩顆快速增長的超大質量黑洞(類星體)所在寄主星系的星光。北京大學天文學家聯合領導國際研究團隊以《探測宇宙初期紅移超過6的類星體寄主星系的星光》為......
孤獨的星系被大量的氣體所包圍,其溫度高達數千萬度--這是通常在星系團中所看到的。其次,這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噴流在大約14萬光年外形成了一個強烈的X射線源,這意味著它已經犁進了該星系周圍的氣體。3C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