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2-25 09:03 原文鏈接: 過完年,別忘了還有國自然呢!

             大過年了,可千萬別忘了還有國自然呢!這基本上就是時下最惡毒的拜年方式了。

      “國自然”的全稱自然不是“國家自然保護區”,而是“國家自然不會痛痛快快出錢給你搞科學基金”。要中國自然自然不容易,但如果要讓自己的國自然在一審就被槍斃,那基本上還是比較容易的。

      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妥妥的過不了一審,不用謝,請叫我紅領巾:

      第一,盡量把標書寫得簡單

      如果你只是簡單地認識“簡單”是指字數少,那么你就太小看一審就被槍斃的深邃思想了。我們所謂的簡單,就是從形式到內容都簡單,簡單到無法想象的地步。

      形式簡單比較容易,算上參考文獻、封底、封面、目錄,總共不要超過5頁就行了。內容的簡單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標書的科學問題的解答首先需要建立一個關鍵的科學假設,這種假設如果只是停留在指標檢測、臨床觀察、模型建立、表型現象等淺層的認識,沒有闡釋內在機理,即回答“Why”的問題,就會被視為科學性不足。此種情況下,被一槍斃命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如果連臨床觀察和模型建立都沒有的話,那基本上就別說一審了,老板那里估計也通不過的吧。

      第二,要毫無創新性可言

      創新性?NO!怎么能這么赤果果地隨緊跟學術潮流呢?申請課題的科學假設有令人似曾相識之感,如果你研究的靶分子是大路貨比如P53,學術思想也就那樣吧,能將就就別講究,項目才能被國自然一槍斃命。

      如何完成這么高難度的事情呢?打開pubmed,搜一搜別人的研究,十年前發表了一大把的研究的那種,你就照著這個思路寫,聽我的沒錯,絕對過不了一審。其次,觀察一下前幾年年科研大佬在玩的東西,一定記住了,大佬們十幾年前玩什么,就妥妥的今年寫什么,指定讓專家也找不到北。最后,查一下國內核心期刊今年發的文章,國內核心期刊發的都是比較舊的內容,最新研究都去發大牌的SCI了,一定不要上當受騙給帶坑里去了。堅持自我“下里巴人”的作風,你一定會成功過不了一審的!

      第三,基本不要有前期工作

      如果你想被國自然妥妥地拒之門外,那么一定要記住,千萬別有什么的文章積累和前期工作。如果不小心發表過2-3篇SCI的小伙伴,特別是發表過幾篇高質量SCI的小伙伴,亦或是拿過幾個課題的小伙伴,你們悲劇了,你們被國自然評審的專家盯上了。標書里不是還要寫一塊是前期研究基礎嘛,有志向的小伙伴一定要注意了,這塊妥妥地要空著不寫,你寫了不就證明課題的立項有據可依了么?有的小伙伴冒冷汗了,哭著對我說:童話里都是騙人的……我這塊寫得滿滿當當地怎么辦?不用太怕,凡是沒發過文章的工作基礎都算不上完美,另一方面,沒有發過高分文章,沒有課題結過題目的,在專家眼里,你們多半都不會是考慮的人選。沒發過什么文章,前期工作也沒有的小伙伴們可以松一口氣了,你們很安全,“申請者前期工作不足,相關背景較為薄弱”,專家這招百試不爽,直接就斷送在一審上。

      再具體深入一點的剖析這個問題,要想國自然一審被槍斃,一定要人懶又小氣。懶得動、懶得想,不做什么實驗,就妥妥地可以在“前期工作”一欄上寫上“無”。比如:“我的課題設計都是沒有看文獻的,隨便做,做不出結果就不用發文章了”。小氣的話,就更不用說了。“我讓朋友給文章修改修改再投稿,花100塊請他吃飯?你想得美,我的錢是要留著給自己買LV包包的。第二篇再讓他幫忙看看他就不理我了。”這兩位小主才是真正領悟到了懶病和小氣病的精髓。

      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有沒有什么更穩妥的方法,能讓國自然永遠找不到咱們。當然,這個死循環其實不難,如果沒有課題,就沒錢,沒錢就沒法做前期工作,沒前期工作又申請不到基金,這就是一個無解的死循環。這個死循環保你一輩子平平安安。有一些二不拉幾的小伙伴先發了篇小文章,再以此拿了個小課題,又發了篇文章,再拿個課題,以此逐步積累了一票子研究背景。我舉這個例子是希望告誡大家,這是不對的,不管是第一篇文章的經費從別人那里來,還是自己掏的,動了這樣的念頭都是很可怕的,你會深深地陷入另一個循環,從而深深地陷入事業的魔爪。你會被升職稱,被榮譽,被科主任院領導器重,被重視,被升官,被加工資......多可怕的事情!不用謝,請叫我紅領巾!

    相關文章

    國自然發布學術不端警示教育系列動畫;核心要點速覽!

    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良好的學風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保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自2020年啟動實施學風建設行動計劃以來,堅持從“教育、激勵、規范、監督、懲戒”五個方面入手,深入推進科研誠信和......

    《科學》關鍵發現:讓人癡呆讓人傻,這些小東西要擔責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此時此刻,我們身體中有數萬億的微生物正在繁衍生息,這些腸道微生物的存在也對人體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少研究已經發現,它們的代謝產物、種群豐度,甚至不同微生物的組成比例都可以改變人......

    我國新發現挑戰“恒星初始質量分布規律不變”經典理論

    1月19日,《自然》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劉超團隊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發揮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超大光譜數據樣本優勢,結合歐洲空間局蓋亞(Gaia)衛星數據,科研團......

    2023年國自然各學科不予資助內容

    《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已發布。指南“科學部資助領域和注意事項”部分明確提出了各學科資助范圍、優先資助領域和不予受理的內容,需要特別關注,部分學科在指南上明確的提出了不予受理內容,這些......

    中國散裂中子源用戶實驗成果在《自然》發表

    2023年1月12日,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用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朱彥武教授團隊在《Nature》雜志上發表題為“Long-Rang......

    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改革舉措

    自然科學基金委按照科學基金系統性改革總體部署,以構建理念先進、制度規范、公正高效的新時代科學基金體系為目標,在2023年推出以下改革舉措。一、持續開展分類評審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繼續開......

    《自然》支持70多國作者免費發表OA論文

    自1月10日起,被世界銀行列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經濟體的70多個國家的作者,如有原創研究被《自然》及其系列研究期刊接受發表,將可免費以金色開放獲取(OA)形式發表。記者從施普林格·自然了解到,該計劃的關......

    重磅:2023年國自然項目申請時間公布!

    1月10日,基金委官網發布了《關于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結題等有關事項的通告》,公布了2023年國自然項目申請接收時間等相關事宜。關于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結題等有關事......

    刷了5000個電池后,他發了篇《自然》

     陳昊在實驗室受訪者供圖近日,多倫多大學博士后陳昊以共同一作的身份(排名第一)收獲了人生中的第一篇Nature,文章介紹了一種高效穩定的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創造了單節寬帶系器件和疊層器件......

    《自然》在線發表南開新能源團隊科研成果

    12月22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研究員袁明鑒、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軍帶領的科研團隊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科研人員合作,圍繞高性能半導體量子點固體合成中面臨的關鍵科學問題,通過表面有機配體化學結構理性設計,發展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